下颌后缩
临床表现
1.下颌后缩,上颌位置基本正常,前牙呈深覆盖,上前牙明显倾斜,下前牙高位咬在上前牙舌面隆突或者腭黏膜上,下唇贴在上前牙的舌面,后牙咬合关系为远中关系。
2.下颌后缩,前牙为深覆牙合。上前牙舌向咬在下前牙唇侧牙龈上,下前牙咬在上腭黏膜上,后牙咬合关系是远中关系。
检查
本病应做A线头影测量片的检查。
诊断
并发症
治疗
1.功能型下颌后缩疗法:①戴入附平面导板的上颌活动矫治器,同时尽量磨除个别牙间干扰,并做翼外肌功能锻炼,当中性咬合习惯已基本完成,则将平面导板改做斜面导板,等后牙恢复接触后,需继续戴斜面导板保持一段时间;②也可戴用无功能平面牙合垫式上下活动矫治器,并作颌间Ⅱ类牵引,改进上下颌关系。
2.上颌牙弓狭窄而下颌后缩者,用平面导板及扩弓簧的活动矫治器,调节加力扩大上牙弓,咬合平衡后可改用斜面导板导下颌向前至正常位置,或用固定矫治器。
3.下颌后缩,后牙中性合者,下颌前牙向唇侧推,开辟间隙镶牙。
5.下颌后缩兼有上颌前突者,此类牙颌畸形深覆盖最严重,必须以正颌外科手术为主,再配合正畸治疗。
6.需手术治疗者,可常规抗感染治疗。
治愈标准
1.治愈:覆合覆盖正常,SNA角、SNB角、面角、颌突角、--SN角均正常,牙列整齐,咀嚼功能良好,侧面外形协调。
2.好转:覆合覆盖正常,SNB角及面角接近正常,SNA角、颌突角、--SN角均正常,牙列整齐,咀嚼功能较好,侧面外形较协调。
预防措施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小儿病毒感染性口炎
下一篇 小儿曼氏迭宫绦虫病和曼氏裂头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