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鳃裂囊肿和瘘管

鳃裂囊肿和瘘管(branchial cyst and fistula),76%~90%是由第2鳃裂和胚胎性残存组织演变而成,较少由第1或第3~5鳃裂和囊演变而来。临床表现为下颌角至胸骨上窝之间的胸锁乳突前缘处有缓慢增大的、不能推动的肿物和(或)瘘孔,瘘孔有透明的黏液溢出。感染时局部皮肤红、肿、压痛,并产生吞疼痛或困难等。若第1鳃裂囊肿和瘘管并发听力障碍功能异常时,则考虑为Bran......
目录

病理病因

(一)发病原因

1.第1鳃裂瘘管的成因 随着胚胎发育成熟,第1鳃弓(下颌弓)和第2鳃弓(弓)逐渐融,第1鳃裂线正好把第1鳃弓和第2鳃弓所成的区域分

当第1鳃弓和第2鳃弓未能正常融时,则在第1鳃裂侧埋藏的残余细胞,随着胚胎发育含外层上皮组织的窦道或瘘管,典型的第1鳃裂瘘管的位置是自外耳道向下向前,到同侧下颌中部的下,瘘管的外孔多在下颌的下缘,平面以上,胸锁乳突与颈中线之间的颌下三角区孔进入外耳道软部,所以,第1鳃裂瘘管又称颈瘘管,除典型者外,有的瘘管很短,只到颊部;有的瘘管向与第1鳃囊发生沟通,于是便同鼓管相并进入鼻咽腔,瘘管外耳道,其位置和状均不一样,有的深到外耳道软交界处,有的浅在屏和对屏之间,有的比较大,周围皮肤稍隆起;有的很小,不易发现;有的成一盲囊与外耳道软相连,并无

2.第2鳃器瘘管成因 胚胎发育中第2鳃裂或第2鳃囊不全起,临床表现为先天性颈侧瘘管,据瘘孔情况有3种类型。

(1)完全型:具有孔和外孔的瘘管,外孔大多(80%)位于颈侧下1/3的胸锁乳突前缘,少数位于颈侧中1/3或上1/3。

(2)不完全型:只有外孔或孔的瘘管。

(3)隐性型:,外孔皆锁,只中间部分未的瘘管,此型日后演变成囊肿

(二)发病机

囊壁和管壁要由结缔组织所构成,壁混杂有纤维和淋巴滤,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外周组织有淋巴液积聚,多数囊壁和管壁面衬以复层鳞状上皮,附有毛囊,皮脂腺和汗腺,部分囊衬纤毛柱状上皮,与呼吸道上皮相同,偶可见过渡性变上皮,以鳞状上皮者囊容为混浊水样液或乳状液;以柱状上皮为者是较稠黏液,并含有固醇结晶;囊感染时则为脓性液体,若囊壁有胸腺组织(Hassall小体),是第3鳃裂和囊的衍化物;如含甲状腺组织,是第4囊衍化而成,此外,尚有鳃裂囊肿甲状囊肿并存的报道。

临床症状

1.第1鳃裂囊肿及瘘管(颈瘘管) 很少见,多数患者是于生后不久,在下颌角下附近发现有瘘孔,一般直径不大于1~2mm,有黏性分泌物自瘘孔溢出,有外耳道瘘孔者,外耳道也常有黏性或脓性分泌物,但鼓膜正常,若本病并发听力障碍功能异常者为Branchio-Oto-Renal综征。

2.第2鳃器囊肿及瘘管(颈侧瘘管)

(1)鳃器囊肿囊肿可以出现在下颌角至胸骨上窝之间的胸锁乳突前缘的任何部位,但多数囊肿发生在胸锁乳突前缘的中上1/3连接处,鳃裂囊肿,直径3~5cm,边界清楚,质软,不能推动,有时囊壁上可触及索条,囊肿大小比较恒定,可缓慢增大,如囊肿有细小窦道与部相通,排出囊容后,口腔有怪味和臭味,囊肿则缩小,细菌部窦道侵入囊,则继发感染,表现为囊肿表面及其周围皮肤红肿,吞疼痛或困难,局部压痛,全身发热等感染症状

(2)鳃器瘘管:由第2鳃裂和起者,外多数位于胸锁乳突前缘中下1/3交界处,低于囊肿出现的部位,单侧瘘约占总数的90%,双侧者比较少见,家族性患儿中,双侧者比较多见,有人认为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原发性瘘管在生后即可发现颈侧有瘘孔,持续或间断性地溢出分泌物,瘘孔也可能自一个时期,以后又出现,完全型瘘管在吃奶和饮水时会有奶或水自瘘孔流出,当瘘孔分泌物停止时有的患者可发生咳嗽,声嘶和困难等症状,有的在瘘管探查时发生咳嗽,声嘶,速改变,面色苍白,出汗,昏厥症状,此乃因刺激迷走神经所致,有的患者在扁体切除术后发生完全性鳃器瘘管。

3.第3鳃器囊肿和瘘管(状窝窦囊肿和瘘) 第3鳃器成的颈侧囊肿和瘘管很少见,瘘管位于颈总动脉之后,迷走神经之前,其外孔与第2器瘘管的外孔的位置基本一样,但孔是在甲状膜进入状隐窝处,临床位于颈左侧者居多数,如囊肿位于部,阻塞呼吸道,在新生儿时期就可发病,表现为喘鸣,甚至呼吸困难,儿童时期因状窝窦感染,常并发急性咽喉炎,少数并发急性甲状腺炎,表现为颈部红肿,压痛等。

4.第4,5鳃器不起颈部先天性畸 它们所成的瘘管,左侧的向下绕动脉弓,右侧的向下绕锁骨动脉孔在下部,极少数人的外孔在锁骨以上。

并发症

1.囊肿感染 囊肿表面及其周围皮肤红肿,吞疼痛或困难,局部压痛,全身发热等感染症状囊肿积脓破溃后,可有脓液自排出,久不愈,成瘘

2.迷走神经刺激症状 多见于颈侧瘘管,表现为咳嗽,声嘶,速改变,面色苍白,出汗,昏厥症状等,此乃因刺激迷走神经所致。

3.急性甲状腺炎 因状窝窦感染,状窝窦囊肿者可并发急性甲状腺炎,表现为颈部红肿,压痛等。

检查

1.X线检查

(1)颈部X线摄:示囊

(2)食管造影:可见钡进入窦

(3)瘘管造影:瘘孔插入Fogarty管注入造影,符鳃器径的可以确定诊断,造影前先在局麻下将瘘孔作荷包缝,以便显影沿瘘管扩,然后加压注入碘油或碘水等。

2.B超检查

示颈前区出现无回声肿块,单侧发生或双侧同时发生,肿块位于,不能随吞上下移动,肿块边界清楚,有包膜,壁光滑,部透声较差,可见弱光点,加压探头,肿块前后径减小(变扁),并较长时间保留。

诊断鉴别

诊断标准

据病史和临床表现诊断一般不困难。

1.病史 生后或不久发现的瘘管或囊肿

2.临床特征 瘘管或囊肿发生在下颌角下胸锁乳突前缘等鳃器走区域,瘘孔有透明黏液外溢,瘘孔上能触到皮下纤维条索样物。

3.助检查 X线和B超检查示鳃器走区域有囊肿和瘘管的特征性影像。

诊断

1.鳃裂囊肿需与下列疾病鉴

(1)急性颌下淋巴结炎:是婴幼儿常见的疾病,与较小的鳃裂囊肿继发感染很相似,容易误诊,鳃裂囊肿继发感染前,有长期存在囊肿史可资鉴,应用抗生素等控制感染后,淋巴结缩小,呈实质性,可以活动,鳃裂囊肿具囊性感,不能活动。

(2)颈部结核性淋巴结炎:淋巴结性坏死液化后也呈囊性感,常与鳃裂囊肿混淆,结核性淋巴结炎病灶周围常有许多淋巴结发炎,互相粘连,部可能有结核病灶,结核菌纯蛋白衍化物(PPD)试验强阳性,可以排除鳃裂囊肿

(3)淋巴管:颈部细小淋巴管类似鳃裂囊肿,但前者常位于颈后三角,呈囊性感,透光试验阳性,B超显示淋巴管常为多房性而鳃裂囊肿为单房,壁光滑,囊穿刺抽液,淋巴管为水样淋巴液,无固醇结晶等可以与鳃裂囊肿

(4)甲状腺:有时鳃裂囊肿甲状腺侧叶上极粘连或深入甲状腺,核素扫描常为冷结甲状腺功能正常,故不易与甲状腺冷结,应囊肿穿刺抽液找有无固醇结晶和穿刺抽吸细胞病理检查进诊断。

(5)甲状囊肿:少数偏离颈中线的甲状囊肿很像鳃裂囊肿,前者随吞上下活动,囊肿索条与管粘连,囊抽出液无固醇结晶等可资鉴

2.鳃瘘需与下列疾病鉴

(1)甲状管瘘:少数偏离颈中线的甲状管瘘很像鳃瘘,但前者的瘘索条与连接可资鉴

(2)颈部结核性瘘管:局部常有反复感染史,病灶周围有多发淋巴结肿大,且互相粘连,病灶破溃排出干样物质,部可能有结核病灶,PPD强阳性等,借此可以排除鳃瘘的诊断。

疾病治疗

(一)医治

鳃裂囊肿和鳃瘘均需手术治疗。

1.手术原则

(1)1岁后择期手术:无感染细小的鳃裂囊肿和瘘管,因病变解剖复杂,需要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故1岁后手术比较安全。

(2)感染者炎症消退后治手术:囊肿和瘘管继发感染者,因反复感染,可起手术困难。故在应用抗生素等控制感染,炎症消退后2~3个月,尽早治术。

(3)有道压迫症状者应先囊肿减压,择期治术:因状窝窦囊肿或较大鳃裂囊肿起呼吸道梗阻者,新生儿期应穿刺囊肿抽液减压或采用囊肿、皮肤袋状缝术解除呼吸道梗阻,以后治术。年龄超过3个月者也可囊肿和窦道切除术。

2.手术基本(以第2鳃裂囊肿和瘘管手术为例)  

(1)标记瘘管:瘘孔或穿刺囊肿注入亚甲蓝液,如部染色,说明病变与隐窝相通。  

(2)选择切:在囊肿处作横切或围绕瘘作横梭。瘘管短者此切可以彻底切除;如瘘管长,外位于胸骨上窝附近,该处切动脉交叉困难时,应在下颌角下另作一横切,联操作,才能完全切除瘘管。   

(3)分离瘘管或囊肿:沿瘘管向上分离,在大角平面暴动脉交叉,并以0.5%普鲁卡因。瘘管在神经,穿过颈动脉之间。在该处分离瘘管时,谨防损伤颈动静神经和迷走神经。   

(4)扎切瘘管:在扁体隐窝外壁处结扎切断瘘管。   

3.手术注意事项   

(1)第1鳃裂囊肿和瘘管手术时勿损伤面神经。面神经第2鳃弓的衍生组织乳孔处出颅,因此,第1鳃裂成的瘘管与面神经有密切系。其位置系有4种:

①瘘管只在面颊表浅组织,与面神经不相连。

②瘘管在面神经之上。

③瘘管在面神经的深部。

④瘘管被面神经的两支包绕。

手术解剖瘘管时,必须暴神经,以免损伤。手术后有发生面神经下颌分支暂时性瘫痪或完全性神经瘫痪的可能,只要未切断面神经,几个月后一般多能恢复。

(2)状窝窦囊肿和瘘管手术时, 谨防神经外侧支和神经损伤。

手术法: 术前状窝窦插入Fogarty管,注入亚甲蓝导。沿甲状软下缘一侧作横切,沿着色的囊肿或瘘管向上分离,切断胸骨。暴和分离甲状腺侧叶上极,电灼切断甲状腺上动静分支,保留干,切断胸骨甲状向上牵。部分切断环甲下缩,可见瘘管自甲状软下角下或下角进入部,在该处结扎、切断瘘管。如瘘管下端进入甲状腺侧叶上极,需相应切除部分甲状腺,然后切除全部瘘管。

(二)预后

手术切除不彻底,可以复发。

护理

1.饮食清淡富于养,注意膳食平衡。

2.忌辛辣刺激食物。忌肥腻、油、霉变、腌制食物。

3.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含有大量人体所需的养成分。多吃提高免疫力的食物,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预防

1.发现瘘管和囊肿,请及时的进手术治疗,以免反复发作和感染。

2.注意避口腔卫生,养成早晚刷、饭后漱的良好口腔卫生习惯。

3.避免受凉、劳累,适量运动,提高机体免疫力,以免继发感染

4.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避免油炸烤类食物,避免抽烟

5.保持饮食清淡,但需要注意养丰富,多食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的食物,少吃油腻、高脂肪的食物。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舌甲状腺

下一篇 锁合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