菅茅根
形态特征
菅,多年生草本,秆高达3m,具粗壮之根头与须根。叶鞘无毛;叶舌钝圆,先端微凹,具小纤毛:叶片线形,伪圆锥花序大型,长达1m;总状花序长17-25mm,佛焰苞长2-3.8cm,无毛;下方2对总苞状雄性小穗长10-15mm,无毛;两性小穗2-3个,长8-9mm,无芒或有长达6mm之直芒,基盘具棕色柔毛;第一颖革质,密生棕色柔毛,第2颖与第1颖同质同长,背部被棕色柔毛。花果期8-11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300—2500米的山坡灌丛、草地或林缘向阳处。
主要价值
1.《本草图经》:菅,亦茅类也。陆玑《草木硫》云:菅似茅而滑、无毛,根下五寸中有白粉者,柔韧宜为索,沤之尤善,其未沤者名野菅,《诗》所谓白茅菅兮是此也。入药与茅等。
2.《纲目》:菅茅只生山上,似白茅而长,入秋抽茎,开花成穗如获花,结实尖黑,长分许,粘衣刺人,其根短硬如细竹根,无节而微甘,亦可入药,功不及白茅。《尔雅》所谓白华、野菅是也。
【性味】①《纲目》:"微甘。"②《贵州民间药物》;"性温,味辛。"
【功用主治】解表散寒,祛风湿,利小便。治风寒感冒,风湿麻木,淋病,水肿。
②《贵州民间药物》:"散寒解表,接骨。治痨伤,风湿麻木,骨折,水肿。"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捣汁或泡酒。外用:捣敷。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