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菊叶三七

三七:Gynura japonica)多年生,草本,有时肉质,稀灌木互生,具齿或羽状分裂,稀全缘头状花序盘状,具同小花总苞1层,9—13个,披针,等长,覆瓦状,具干膜质的边缘。花序托平,有窝孔或短流苏状。小花全部两性,结实花冠黄色或橙黄色,稀淡紫色管状,檐部5裂,管部细长。花药基部全缘或近具小 花柱分枝细,端有钻的附器,被乳头状微毛。瘦果,具10条肋,两......
目录

形态特征

三七高大多年生草本,高60-150厘米,或更高。粗大成块状,直径3-4厘米,有多数纤维直立,中空,基部木质,直径达15毫米,有明显的沟棱,幼时被卷柔毛,后变无毛,多分枝,小斜升。基部期常枯萎。基部和下部较小,,不分裂至大头羽状,大,中部大,具长或短柄,叶柄基部有,具齿或羽状裂的叶耳,多少抱叶片或长,长10-30厘米,宽8-15厘米,羽状深裂,大,倒卵形,长至长披针,侧生裂(2) 3-6对,,长至长线形,长1.5-5厘米,宽0.5-2(2.5)厘米,端尖或渐尖,边缘有大小不等的粗齿或锐锯齿、缺刻,稀全缘。上面绿色,下面绿色或变紫色,两面被贴生短毛或近无毛。上部较小,羽状分裂,渐变成苞头状花序多数,直径1.5-1.8厘米,端排成伞房状花序;每一花序有3-8个头状花序花序梗细,长1-3(-6)厘米,被短柔毛,有1-3线形苞片总苞狭钟状或钟状,长10-15毫米,宽8-15毫米,基部有9-11线形苞片总苞1层,13个,线状披针,长10-15毫米,宽1-1.5毫米,端渐尖,边缘干膜质,面无毛或被疏毛。小花50-100个,花冠黄色或橙黄色,长13-15毫米,管部细,长10-12毫米上部扩大,裂卵形端尖;花药基部钝;花柱分枝有钻附器,被乳头状毛。瘦果,棕褐色,长4-5毫米,具10肋,肋间被微毛。冠毛丰富,白色,绢毛状,易落。果期8-10月。

地理分布

常生于山谷、山坡草地、林下或林缘。海拔1200—3000米。分布于尼泊尔泰国日本。中国产四川(西部、西南部、中部至东部)、云南(西北部中部至南部)、贵州(瓮安、兴义、毕、安顺、大、贵阳等)、湖北(利川、当阳、农架)、湖南(新宁)、陕西(洋县、佛坪)、安徽(石门、九华山)、浙江(天山)、江西(德兴)、福建(建阳)、台湾、广西(南)。

药用价值

医药一

【拉祜药】斯打我特:鲜全株用于跌打损伤,骨折,软组织扭伤肿毒,便秘《滇省志》。

白药三七土三七血当归,牛头三七块根或全草治吐血,衄尿血功能性子宫;外用治跌打损伤,蛇咬伤《大理资志》。

来源:《中国民族药志要》,贾敏如、李星炜,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5

医药二

(菊三七):甘、苦,温。破瘀,止,消肿。用于跌打损伤,创伤吐血产后痛。

三七草):甘,平。活,止,解毒。用于跌打损伤,衄,咳吐血乳痈肿毒,毒虫螫伤。

来源:《中国中药资源志要》,中国药材公司,科出版社,1994

毒副作用

三七含吡咯烷生物碱成分,可造成窭和小静皮细胞损伤,导致小静阻塞,细胞不同程度液化坏死,晚期可见纤维化,患者出现肝大右上腹痛腹水黄疸症状,而且这种损害一成,常常无法逆转,最终发展为功能衰竭或顽固性腹水。一些受到损伤的重症患者,甚至只能求助于换手术来维持生命。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