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蒟蒻薯

多年生草本,块状。或长,长20---50厘米,宽10---20厘米,两侧稍不对称,无毛或下面被疏细柔毛;叶柄叶片近等长。渐危种。又薯,是我国蒟蒻薯科重要的代表种,多生于我国南部热带季雨林、雨林中。前由于人为干扰,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分布范围日趋缩小,植株数量也不断减少。多年生草本。粗壮,近叶片或长,长20-50(-60)厘米,宽7-......
目录

植物介绍

现状

渐危种。又薯,是我国蒟蒻薯科重要的代表种,多生于我国南部热带季雨林、雨林中。前由于人为干扰,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分布范围日趋缩小,植株数量也不断减少。

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粗壮,近叶片或长,长20-50(-60)厘米,宽7-1 (-24) 厘米,端短尾尖,基部楔形楔形,两侧稍不相等,无毛或面有细柔毛;叶柄长10-30厘米,基部有鞘。花葶较长;总苞4枚,暗紫色,外轮2枚卵状披针,长3-4(-5) 厘米,宽1-2厘米,端渐尖,轮2枚阔卵形,长2.5-4 (-7) 厘米,宽2.5-3 (-6.5) 厘米;苞片线形,长约10厘米;花序5-7 (-18)朵;花被6,紫褐色,外轮花被披针,长约1厘米,宽约5 毫米,花被较宽,端具小尖头;雄蕊6,部兜状,柱头成伞,3裂,裂较宽,每裂又2浅裂。浆果肉质,,具6棱,紫褐色,长约3厘米,端有宿存的花被种子,有条纹,长约3毫米。果期4-11月。

生长环境及分布

湖南南部、广东、广西、云南。生于海拔170-1300米的水边、林下、山谷阴湿处。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都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马来西亚

蒟蒻薯分布于我国热带以至中亚热带南缘。年平均温16—24℃,极端最低温-6—5℃;年降水量1200---2357毫米,旱季(11月--4月)雨量145—50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80%以上。蒟蒻薯林下阴生植物,在70--90%荫条件下能生长发育结实。性喜温暖湿润,但也能够度过漫长的热带旱季。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生长迅速,而在低于15℃的情况下伴随干旱生长缓慢。4--5月,7--8月果熟。

保护

【保护价值】蒟蒻薯是研究蒟蒻薯科系统发育的重要对象;供药用。

【保护措施】分布区已建立了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屏边大山自然保护区等,应把蒟蒻薯列入保护对象。同时有植物园等科研单位应栽培

栽培要点

要用种子繁殖,采收种子后应即播种。供研究用时,可少量移栽1年生苗,带土种植于排水良好的肥沃地,浇水遮荫。

药材介绍

味苦、性凉,药用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治刀伤、十二指肠溃疡炎、压、痛、烧烫伤疮疡。全株有毒,慎用。

基本信息

【药蒟蒻薯

】水狗仔、 老虎须山大黄、大水田七、黄牛胆

【汉语拼音】ju ruo shu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Tacca chantrieri Andre[T. minor Ridl.;T.esquirolii(Levl.)Rehd.]

归经肝经

【功效】清热解毒理气止痛

【科属分类】蒟蒻薯

治】肠炎十二指肠溃疡消化不良痢疾炎;疮疖;咽喉肿痛;烧烫伤

【生态环境】生于林下阴湿处。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挖,洗净,鲜用或切晒干。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功效

【功效分类】清热解毒药;理气止痛药

性味】苦;凉;有小毒

【用法用量】服:汤,9-15g。外用:适量,捣

【中药化成分】含甾体皂甙薯蓣皂甙元-3-D-α-L-吡喃鼠李糖基-(l→2)- [O-α-L-吡喃鼠李糖基-(l→3)]-O-β-D-吡喃葡萄糖甙 } diosgenin-3-β-O-α-L-rhamnopyranosyl(l→2)[O-α-L-rhamnopyranosyl-(l→3)]-O-β-D-glucopyranoside},另含豆甾醇(stigmasterol)和胡萝卜甙(daucosterin)。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