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蒺藜花

蒺藜虽然是一种杂草,但是果实可以入药,种子可以榨油,纤维可供造纸原料。一年生匍匐草本,多分枝,全株有柔毛。羽状复叶互生或对生;小5—7对,长,长6-15mm,宽2—5mm,基部常偏斜,有托叶单生于腋;萼片5;花瓣5,黄色,早落;雄蕊10,5长5短;子房上位,5室,柱头5裂。期6—7月,果实8—9月。生于田野、路旁及河边草丛。各地均产。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四川山西......
目录

形态特征

一年生匍匐草本,多分枝,全株有柔毛。羽状复叶互生或对生;小5—7对,长,长6-15mm,宽2—5mm,基部常偏斜,有托叶单生于腋;萼片5;花瓣5,黄色,早落;雄蕊10,5长5短;子房上位,5室,柱头5裂。期6—7月,果实8—9月。

生长环境

生于田野、路旁及河边草丛。

分布范围

蒺藜花各地均产。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四川山西陕西

主要价值

【中药称】 蒺藜

【拼音】 Jili

【英文】 FRUCTUS TRIBULI

【来源】 本品为蒺藜植物蒺藜 Tribulus terrestris L. 的干成熟果实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

【释】 茨、旁通、屈人、止、休羽、升推。

【性状】 本品由5 个分果瓣组成,呈放射状排列,直径7~12mm 。

常裂为单一的分果瓣,分果瓣呈斧状,长3~6mm;黄绿色,隆起,有纵棱及多数小刺,并有对称的长刺和短刺各1 对,两侧面粗糙,有网,灰白色

质坚硬。

无臭,味苦、辛。

【鉴】本品粉末黄绿色。

纤维木化,上下层纵横交错排列,少数单个在,有时纤维束与石细胞群相连结。

石细胞或类,成群。

种皮细胞多角或类,直径约30μm,壁网状增厚,木化。

草酸钙晶直径8~20μm。

炮制】  蒺藜 除去杂质。

蒺藜 取净蒺藜,照清法(附录Ⅱ B)至微黄色

性味归经】 辛、苦,微温; 有小毒

肝经

(子)苦、温、无毒

(白蒺藜:甘、温、无毒

【功能与治】平解郁,活, 明, 止痒。

用于头痛眩晕,胸胁胀痛,乳乳痈目赤障,风疹瘙痒。

【用法与用量】 6~9g 。

【贮藏】 置干处,防霉。

治】  1、痛。

蒺藜子捣成末,加蜜做成子,如胡豆大,每服二送下。

一天服三次。

2、通身浮肿。

有杜蒺藜每日汤洗。

3、大便风秘

蒺藜子()一两、猪牙皂荚(去皮、)五钱,共研为末。

每服一钱,盐汤送下。

4、月经不通。

有杜蒺藜当归等分为末。

每服三钱,米汤送下。

5、难产(胎在中,胞衣亦不下;或者胎死)。

蒺藜子,贝母各四两,共研为末,米汤冲服三钱。

过一会如仍不下,可再次服药。

6、蛔虫病。

用初秋采集的蒺藜子,阴干收存。

每服一匙,一天服三次。

7、多年失明。

用初秋采集的蒺藜子,阴干捣成,生前了一匙,饭后服,水送下。

一天服二次。

8、牙齿动摇。

蒺藜去角,生研五钱,加水淡浆水半碗,盐少许,温时漱,甚效。

或以蒺藜烧灰贴,亦能固齿

9、鼻塞多年,不闻香臭。

蒺藜两把,加水一大碗取半碗,先令病人仰卧。

含饭。

随好以药汁一灌入中,如不通,可再灌。

中喷出一、两个小肉坨(息肉)子,病即愈。

10、面上瘢痕。

蒺藜子、山栀子各一,共研为末。

调匀。

夜涂脸上,清晨洗去。

11、白癜

用白蒺藜子六两,生捣为末。

每服二钱,热水送下。

一天服二次。

一月后断

服至半月时,白处见红点,即预示有效。

12、肿。

蒺藜子一升,,捣烂,以调匀封疮上。

即愈。

13、蠼螋尿疮。

蒺藜捣烂患处。

如无,可用子代替。

蒺藜采制

秋季果实成熟时,割取全株,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

蒺藜性状

果实由5个分果瓣组成,呈放射状排列,直径7-12mm。常裂为单一的分果瓣,分果瓣呈斧状,长3—6mm;黄绿色,隆起,有纵棱及多数小刺,并有对称的长刺和短刺各l对。质坚硬。味苦、辛。

化学成份

含甾体皂甙,其皂甙元为薯蓣皂甙元(diosgenin)、鲁斯可皂甙元(ruscogenin)、海可皂甙元(hecogenin)、吉托皂甙元(gitogenin)等,另含蒺藜甙(tribuloside)、山柰酚—3—芸香糖甙(kaempferol—3—rutinoside)、紫云英甙(astragalin)、哈尔满碱(harmine)等。

蒺藜性味

性微温,味辛、苦。 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草有毒,马食嫩中毒,羊食后起头、肿胀,与继发性光敏毒素金丝素(hypericin)所起的症状相似,称“头黄肿病”,俗称“大头病”。植物中并含有毒量的亚硝酸钾,可窒息,水提取物有轻度降压作用;醇提取物对麻醉狗有兴奋呼吸的作用,大腔注射LD50为56.4mg/kg,症状有兴奋不安、竖毛、震颤等,然后深度抑制而死。刺果可起机械性损伤。入服白蒺藜粉出现腥红热样药疹

功能主治

解郁,活,明,止痒。用于头痛眩晕、胸胁胀痛、乳乳痈目赤障、风疹瘙痒。用量6—9g。

茨、旁通、屈人、止、休羽、升推。

气味:(子)苦、温、无毒。(白蒺藜:甘、温、无毒

治:1、痛。用蒺藜子捣成末,加蜜做成子,如胡豆大,每服二送下。一天服三次。

2、通身浮肿。有杜蒺藜每日汤洗。

3、大便风秘。用蒺藜子()一两、猪牙皂荚(去皮、)五钱,共研为末。每服一钱,盐汤送下。

4、月经不通。有杜蒺藜当归等分为末。每服三钱,米汤送下。

5、难产(胎在中,胞衣亦不下;或者胎死)。用蒺藜子,贝母各四两,共研为末,米汤冲服三钱。过一会如仍不下,可再次服药。

6、蛔虫病。用初秋采集的蒺藜子,阴干收存。每服一匙,一天服三次。

7、多年失明。用初秋采集的蒺藜子,阴干捣成,生前了一匙,饭后服,水送下。一天服二次。

8、牙齿动摇。用蒺藜去角,生研五钱,加水淡浆水半碗,盐少许,温时漱,甚效。或以蒺藜烧灰贴,亦能固齿

9、鼻塞多年,不闻香臭。用蒺藜两把,加水一大碗取半碗,先令病人仰卧。满含饭。随好以药汁一灌入中,如不通,可再灌。至中喷出一、两个小肉坨(息肉)子,病即愈。

10、面上瘢痕。用蒺藜子、山栀子各一,共研为末。加调匀。夜涂脸上,清晨洗去。

11、白癜。用白蒺藜子六两,生捣为末。每服二钱,热水送下。一天服二次。一月后断。服至半月时,白处见红点,即预示有效。

12、肿。用蒺藜子一升,,捣烂,以调匀封疮上。拔即愈。

13、蠼螋尿疮。用蒺藜捣烂患处。如无,可用子代替。

蒺藜补充

【英文】 FRUCTUS TRIBULI

蒺藜、白蒺藜、硬蒺藜

【来源】 本品为蒺藜植物蒺藜 Tribulus terrestris L. 的干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

【制法】

蒺藜 除去杂质。

蒺藜 取净蒺藜至微黄色,碾去刺即可。

蒺藜 取去蒺藜,用盐水拌匀,闷透,用小至微黄色,取出晾干。

【性状】 本品由5 个分果瓣组成,呈放射状排列,直径7~12mm 。常裂为单一的分果瓣,分果瓣呈斧状,长3~6mm;黄绿色,隆起,有纵棱及多数小刺,并有对称的长刺和短刺各1 对,两侧面粗糙,有网纹,灰白色。质坚硬。无臭,味苦、辛。

【鉴】 本品粉末黄绿色。纤维木化,上下层纵横交错排列,少数单个在,有时纤维束与石细胞群相连结。石细胞或类,成群。种皮细胞多角或类,直径约30μm,壁网状增厚,木化。草酸钙晶直径8~20μm。

性味归经】 辛、苦,微温;有小毒。归肝经

【功能治】 平解郁,活,明,止痒。用于头痛眩晕,胸胁胀痛,乳乳痈目赤障,风疹瘙痒。

【用法用量】 6~9g。

【贮藏】 置干处,防霉。

【摘录】 《中国药典》

2.古代用木或金属制成的带刺的障碍物,布在地面,以阻碍敌军前进。因与蒺藜果实状相似,故。《六韬·军用》:“木蒺藜去地二,百二十具,败步骑,要穷寇,遮走北……狭路微径,张蒺藜高四,广八,长六以上,千二百具,败走骑。突暝来前促战,白刃接,张地罗铺两镞蒺藜,参连织女,间相去二,万二千具。”《明史·陶鲁传》:“乃筑堡砦,缮甲兵,练技勇……建郭掘濠,布蒺藜刺竹于外,城守大固。”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颌周蜂窝织炎

下一篇 后牙反合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