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蕨 蕨菜(Pteridium aquilinum var.latiusculum)也叫拳头菜。俗称“山野菜”,是一种野生蕨类植物的嫩,部分种类可食用。喜生于浅山区向阳地块,多分布于稀疏针阔混交林;其食用部分是未展的幼嫩叶芽处理的蕨菜感清香滑润,再拌以料,清凉爽,是难得的上乘菜,还可以吃,加工成干菜,做馅、腌成罐头等。在中国大陆以及东南亚有广泛分布,而在这些地区餐桌上也受到了欢迎。......
目录

形态特征

蕨菜植株高可达1米。长而横走,密被锈黄色柔毛,以后逐渐落。远生;柄长20-80厘米,基部粗3-6毫米,褐棕色或棕禾秆色,略有光泽,光滑,上面有浅纵沟1条;叶片阔三角或长三角,长30-60厘米,宽20-4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三回羽状;羽片4-6对,对生或近对生,斜展,基部一对最大(向上几对略变小),三角,长15-25厘米,宽14-18厘米,柄长约3-5厘米,二回羽状;小羽片约10对,互生,斜展,披针,长6-10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尾状渐尖(尾尖头的基部略呈楔形收缩),基部近平,具短柄,一回羽状;裂10-15对,平展,彼此接近,长,长约14毫米,宽约5毫米,钝头或近头,基部不与小羽轴合生,分离,全缘;中部以上的羽片逐渐变为一回羽状,长披针,基部较宽,对称,先端尾状,小羽片与下部羽片的裂,部分小羽片的下部具1-3对浅裂或边缘具波状齿叶脉稠密,仅下面明显。

干后近革质或革质,暗绿色,上面无毛,下面在裂上多少被棕色或灰白色的疏毛或近无毛。叶轴羽轴均光滑,小羽轴上面光滑,下面被疏毛,少有密毛,各回羽轴上面均有深纵沟1条,沟无毛。染色体2n=104。

生长习性

蕨菜生长于海拔200-830米的山地阳坡及森林边缘阳光充足的地。耐高温也耐低温,32℃仍能生长,-35℃下能安全越冬。在地温12℃,温15℃时候嫩叶片始迅速生长蕨菜的抗逆性很强,适应性很广,喜欢湿润、凉爽的候条件,要求有机质丰富、土层深厚、排水良好、植被覆盖率高的中性或微酸性土壤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各地,但要产于长江流域及以北地区,亚热带地区也有分布;也广布于世界其他热带及温带地区。

繁殖栽培

整地

选择林间空地,一般亩用种量40-75千克。种植驯化野生蕨菜第一年是以,第二年种植户就可获利,第三年进入盛产期。

整地施肥:秋季进深松整地,加深耕层、蓄水保墒。春季结细整地,同时应浇足底水,施足基肥,每亩施腐熟优质农家肥2000千克,然后做床。地上床、地下床、平床均可,床面宽100-200厘米,高20厘米,长15-20米,床间留50厘米作业道。

摆段栽培栽植,选择抗病能力强的品种,理密植。25厘米10厘米宽、15厘米深的定植沟,并5厘米调整摆放段,然后覆土10厘米,浇透水,水沉下去后再覆土5厘米,用耙子搂平。随即喷施新高脂膜保温保墒,防治土壤,提高出苗率。

田间管理

第1年管理中应注意抓苗,做到苗齐、苗壮,及时中耕除草,浇水追肥。栽植时应在栽植沟灌透水,以保栽植成活率。雨季地积水应及时排除,以免成涝害。同时注意干旱年份,蕨菜定植后,为防止干旱,要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提高成活率,在地面上适时覆盖树或稻草,避光保温,有条件的可试用地膜覆盖。这样做不仅保温保湿,还可防止杂草丛生。一年生长期间的追肥法是以长出新蕨菜苗后为起始点,薄肥勤施每月一次。

第2年管理中应注意根系培养,使根系粗壮成多,并蕨菜生长需求及时浇水追农家肥、中耕除草,薄肥勤施,可选用尿素和氯化钾随水追施,促进地下的大量繁殖,可以少量采摘蕨菜或最好不摘。原则上第2年后,每年秋季要施入适量腐熟的鸡、猪、马粪等做盖头粪,随着松土,翻到土层中。这样不仅增加了土壤肥力,疏松了土壤,而且还可起到保温防及保湿作用。如果粪源不足,也可以覆盖落,也有一定作用。

第3年初及时中耕松土,一般为3厘米,并及时追肥浇水,要追施腐熟的有机肥,不要使用化肥和农药,促进生产纯绿色食品。第4年以后的管理同第3年相同。为防止草荒,每年可松土除草2-3次,尽量做到田间无杂草。在蕨菜生长要拔除生长较高的杂草,减轻对蕨菜生长的影响。每年秋冬季蕨菜枯萎后,要将植株折断平铺于地面和落一起保温保墒,注意剔除病害株。

采收

蕨菜长出地面20厘米左右,新出尚未展,像“拳头状”时应适时采收。过早采收产量低,过迟采收和高温干旱都会使纤维素老化,影响鲜的品质。

主要价值

蕨菜叶芽、嫩养丰富,富含人体需要的多种维生素蕨菜每100克鲜品含蛋白质0.43克、脂肪0.39克、糖类3.6克、有机酸0.45克等。蕨菜的食用部分是未展的幼嫩,常常利用鲜品和干制品菜做汤,蕨菜食用前沸水烫后,再浸入凉水中除去异味,便可食用。处理的蕨菜感清香滑润,再拌以料,清凉爽,是典型的绿色食品。蕨菜含有35-40%淀粉,可提取粉为滋补食品。还可供药用,具有清热、滑肠、降化痰、治食嗝、嗝、肠风热毒、舒筋活等功效。

植物危害

要危害

多年生杂草。发生与危害孢子繁殖。林缘或山地阳坡。生长于桑园、园、园、山林、草地,为常见杂草,发生量大,危害较重。

防治

农田杂草的防治要有人工防治、化防治、机械防治、替代控制和生态防治等法。

人工防治

  1. 控制杂草种子入田人工防除首先是尽量勿使杂草种子繁殖器官进入作物田,清除地边、路旁的杂草,严格杂草检疫制度,选播种材料,特注意国没有或尚末广为传播的杂草必须严格止输入或严加控制,防止扩,以减少田间杂草来源。用杂草沤制农家肥时,应将农家含有杂草种子肥料过用薄膜覆盖,高温堆沤2-4周,腐熟成有机肥料,杀死其发力后再用。
  2. 人工除草结农事活动,如在杂草萌发后或生长时期直接进人工拔除或铲除,或结中耕施肥等农耕措施剔除杂草。

机械防治

农事活动,利用农机具或大天型农业机械进各种耕翻、耙、中耕松土等措施进播种前、出苗前及各生育期等到不同时期除草,直接杀死、刈割或铲除杂草。

防除

要特点是高效、省工,免去繁重的田间除草劳动。国外已有300多种化除草,并加工不同剂型的制,可用于几乎所有的粮食作物、济作物地的除草。

替代控制

利用覆盖、遮光等原理,用塑料薄膜覆盖或播种其它作物(或草种)等法进除草。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