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唇病

唇病包括湿疹糜烂型唇炎、干屑型唇炎单纯性唇炎唇炎、腺型唇炎肿性唇炎。患病可能与精神、局部刺激、环境、药物等多种因素有。1.干屑型唇炎病因不明,可能与精神因素、咬、舔等有。与光照或化因素刺激如劣质膏或嗜食辛辣等有。2.湿疹糜烂型唇炎可能与精神、病灶有,多数可能与各种长期的慢性持续性刺激有,可因高温作业或户外工作的吹日晒所致,故有光化性唇炎之称。在摄......
目录

病因

1.干屑型唇炎

病因不明,可能与精神因素、咬、舔等有。与光照或化因素刺激如劣质膏或嗜食辛辣等有

2.湿疹糜烂型唇炎

可能与精神、病灶有,多数可能与各种长期的慢性持续性刺激有,可因高温作业或户外工作的吹日晒所致,故有光化性唇炎之称。在摄入含卟啉多的食物、服用西药氯丙嗪异烟肼等,或用中药当归脂等,均可使卟啉代谢紊乱,在此情况下日光曝晒后,对卟啉、对紫外线高度过敏而诱发本病。其他如不良习惯如咬等也是诱发因素。

3.腺型唇炎

原因不明。可能是先天性或后天性因素所致;也可能与遗传、感染、病灶有;其他如精神情绪变化,局部刺激、甚至吸烟等也可能与发病有

4.肿性唇炎

多数人认为本病是一种独立病;也有人认为可能是一种迟延性超敏反应;可能与遗传、感染等因素有

临床表现

1.干屑型唇炎

好发于青春期男女。下多于上,也有双并发者。要表现在红部分呈弥漫潮红,其上附有干糠秕样鳞屑屑为其征,红干,反复日久后可致组织变厚,或伴发皲裂。患者自觉局部干灼热不适,因而常常舔。本病病程缓慢,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之久。

若并发皲裂,多见于上,患者大张运动时即可能起出、疼痛,如不限制其运动,沟裂则不易愈

2.湿疹糜烂型唇炎

临床上所见各种糜烂型唇炎的表现是相似的,只在组织病理上有所鉴,易于混淆的两种类型分述如下。

(1)光化性唇炎要因阳光照射过久,由其中紫外线损伤黏膜所致。

一般以下为多见,在红部充水肿的基础上,以糜烂、渗出为要特征,一般损害范围局限于红部,不超越红缘,不蔓延至皮肤部分。糜烂区有黄色渗出液,随着炎症的减轻,渗出由多而逐渐减少,直至结痂,痂落愈。感染的糜烂面可以化脓。患者自觉局部灼热、胀痒难忍,相应淋巴结肿大、压痛。反复发作区域可遗下色素沉着。

(2)良性淋巴增生性唇炎临床表现也是以糜烂为,亦好发于下。可并干裂、屑,或发生息肉、颗粒、状增生。还可出现白色短纹,类似盘状红斑狼疮,但病损不超越红缘。患者自觉局部干或胀痒不适,甚至感觉疼痛。

3.腺型唇炎

多见于下,40岁以上较为多见。常见下轻重不等地肿胀、外翻。由于小涎腺肥大,触诊可触及粟粒状或小结状腺体,翻挤压时可见透明黏液溢出,呈珠状;感染时亦可溢出脓液,此时或可查见有的腺管呈脐凹状小孔。患者自觉局部木胀不适,可使上下粘连。

4.肿性唇炎

好发于青春后期,多见为上唇肿胀变厚,初起即呈突发弥漫性肿大,色正常,但反复发作后,肿胀加剧,缓解时不易恢复正常,逐渐发展成为持续性肿大而成巨。检查时,压时无压迹,指诊感觉肿胀组织有韧性,或似橡皮样硬度。患者自觉局部木胀、异样感,一般无疼痛。

诊断

合病史和临床体征,通过病理检查可协助诊断。

鉴别诊断

1.神经水肿

是一种急性突发性、暂时性、局限性及无痛性的皮下或黏膜下水肿。有人认为是属一种特殊类型的荨麻疹,虽然也是突然发病,但消迅速。

2.

为细胞免疫缺陷起的系统性肿性疾患,可见暗红肿胀,触之光滑而有韧性、不痛;颊、及颌也可受累,常侵犯、纵隔、附近淋巴结等,X线检查可见淋巴结阴影。

治疗

(一)干屑型唇炎

1.找致病因

去除咬、舔或以手指撕揭鳞屑等不良习惯;戒除烟、、烫、辣等特殊嗜好;保持饮食均衡、生活规律及情平稳。

2.避免日光直接照射

可局部涂布防晒,如3%氯喹软膏或5%二氧化钛软膏,室外活动时戴用遮阳帽等。

3.隔离外界刺激、保持部润泽

除应注意保充足饮水外,可局部涂布蜂蜜、凡士林或甘油等。

4.抗菌、消炎

局部充水肿时可用抗生素软膏,如红霉素软膏、四环素软膏等;亦可用上腺皮质激素,如唇炎软膏、溃疡膏、肤轻松软膏、地塞米松软膏等。

5.物理疗法

①药物离子导入疗法。在无皲裂情况下,可用10%碘化钾作离子导入疗法,在病区导入碘离子以消炎。②激光。用氦氖激光照射,焦,光斑以病损大小为度。

6.病区黏膜下注射

对伴有深沟裂者,在病损区黏膜下注射2.5%酸强地松龙混悬液(可加入等量的1%普鲁卡因溶液以减少疼痛);在无菌操作下,尽可能使裂沟拢,表面用医用覆盖、固定之,令患者注意减少局部运动3d,效果较好。

7.维生素

为促进上皮代谢正常化,可维生素AD、维生素C及复维生素B等。

(二)湿疹糜烂型唇炎

1.局部治疗

(1)湿糜烂、渗出液较多时,可用0.1%雷弗奴尔或0.02%呋喃西林进湿

(2)抗炎局部可用酸强地松龙或去炎松加等量的1%普鲁卡因液作病区黏膜下注射;对渗出明显减少的糜烂面,可用抗生素,如四环素红霉素软膏涂布以消炎、抗感染;亦可用上腺皮质激素,如唇炎软膏等涂布。

(3)避光晒有3%氯喹软膏或5%二氧化钛软膏等。或在户外工作、活动时戴遮阳帽。

2.全身治疗

(1)氯喹氯喹。注意用药前作常规检查,如白细胞总数偏低者慎用。

(2)维生素糜烂型病损可用维生素AD及维生素C,有促进愈作用。

(三)腺型唇炎

首先应病因,注意戒除不良嗜好及一切刺激因素,保持口腔卫生。

本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可对症处理,局部涂布5%金霉素氢化可的松唇炎软膏、肤轻松软膏等;亦可注射强的松龙混悬液,或用抗生素抗炎、抗感染;服10%碘化钾,有一定疗效,亦可用放射治疗,如32P局部贴

(四)肿性唇炎

1.局部治疗

(1)上腺皮质激素局部注射如2.5%酸强的松龙混悬液或2.5%去炎松溶液加等量1%普鲁卡因溶液作局部黏膜下注射,每周1次。

(2)手术切除对久治不愈者,可考虑切除术以恢复正常态。

(3)酌情可用32P局部贴

2.全身治疗

(1)去除病灶去除口腔病灶后给以磺胺药或抗生素治疗。

(2)酌情用上腺皮质激素泼尼松龙,服,见效后减量维持,病情稳定后再递减。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变应性口炎

下一篇 唇裂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