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咽白喉

白喉白喉杆菌起的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是等处假膜成,和全身中毒症状发热、乏力、恶心呕吐头痛等,严重者可并发炎和神经瘫痪白喉白喉杆菌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短,传播较快,患者多是1-7岁儿童。本病以部粘膜成灰白色假膜及白喉外毒素所致的全身毒血症要特征。白喉是由白喉杆菌起的呼吸道急性传染病,要通过空沫直接传播,其次为间接传染,即通过使用染菌的手巾、食具、玩......
目录

疾病描述

  白喉是由白喉杆菌起的呼吸道急性传染病,要通过空沫直接传播,其次为间接传染,即通过使用染菌的手巾、食具、玩具、书报等。白喉常见于秋冬和春季期间,多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以2-5岁发病率最高,我国自解放以来重视预防接种工作,故前已很少见。

发病病因

白喉是由白喉杆菌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短,一般为1-7天,多数为2-4天。白喉杆菌在易感者的上呼吸道(通常为部)粘膜表层组织或体表皮繁殖,分泌外毒素。白喉杆菌一般停留于局部病灶,不进入,偶可到达局部淋巴结。而外毒素起全身中毒症状,严重者可并发炎和末梢神经麻痹

初期,外毒素渗入部局部及周围组织组织坏死和急性假膜性炎症。假膜是由从管渗出的液体中含有的易凝固的纤维蛋白,和炎性细胞、粘膜坏死组织白喉杆菌凝固在一起而成,灰白色,边缘整齐,与粘膜下组织紧密粘连,难以拭去。少数病人的病变可侵入深层组织溃疡面。气管气管粘膜上皮具有纤毛,成的假膜和粘膜粘连不紧,易从气管处喷出。

发展期:白喉杆菌分泌的外毒素被局部吸收后,淋巴和布于全身各组织,与细胞结起病变,可炎和末梢神经麻痹,因此两处最敏感。脏和上腺皮质等处病变也较显著。外毒素吸收量与假膜的部位和广泛程度有部最易吸收,扁体次之,气管最少。假膜越广泛,说明组织吸收的毒素量越大。毒素和组织始时尚松弛,时间越长结越牢固,也就不易为抗毒素所中和。

症状体征

病传播较快。当患有白喉时,可表现为多种症状其轻重可分为轻度型,中度型,重度型和极重度型。患者有与白喉病人接触史,并且多数未接受过白喉预防接种,临床表现有假膜,且不易和粘膜下组织分离。有假膜者可作涂,如发现有状似白喉杆菌者可初步拟诊为白喉;若培养找到白喉杆菌,则诊断基本上可以肯定。

如培养阳性而临床诊断有怀疑时,应作细菌毒力试验,以助鉴。早期治疗极为重要,凡临床症状提示白喉可能性大者,可不必等待培养结果而即始抗毒素治疗。培养阴性者不能完全除外白喉

白喉临床特征为:等处成假膜,全身出现中毒症状发热、乏力、恶心呕吐头痛等,严重者可并发炎和神经瘫痪。早期水肿、浊肿及脂肪变性,继而有多发性、灶性坏死、细胞浸润及纤维断裂。传导束亦可有病变,末梢神经中毒神经炎,神经鞘呈脂肪变性,神经轴随后断裂,以眼、心脏神经的损害为最常见。有浊肿,小管上皮落。脂肪浸润细胞坏死。小腺充、浊肿,偶可见小出点。

白喉可分为四种类型,发病部位及发病率可分为:白喉白喉白喉和其他部位的白喉。成人和年长儿童以白喉居多,幼儿多见其他类型的白喉

白喉

1、轻型:若该病始流,需注意以下症状发热和全身症状轻微,扁体稍红肿,其上有点状或小状假膜,数日后症状可自然消失。易误诊为急性扁体炎。

2、一般型:逐渐起病,症状易误认为中暑感冒,乏力、纳差恶心呕吐头痛、轻至中等度发热咽痛,扁体中度红肿,其上可见乳白色或灰白色假膜,但范围仍不超出扁体。有时假膜带黄色,若混有液,则呈暗黑色。初期假膜较薄,边缘整齐,不易剥去,若用力擦拭,会起小量出,并在24小时成新的假膜。

3、严重型:咽喉处假膜在12~24小时蔓延成大,扁体和水肿、充明显。除扁体外,假膜可波及弓、上悬雍垂后壁和鼻咽部,延及口腔粘膜。口腔有腐臭味,颈淋巴结肿大,易诱发淋巴结周围炎,颈部肿大。白喉部疼痛大多不显著。全身中毒症状严重者可有高热或体温不升、烦躁不安、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呕吐细速、压下降,或有心脏扩大、律失常,亦有出降低等危重症状

气管气管白喉:有原发性,但多数是由白喉部所致。假膜有时可伸展至气管气管,严重者细气管亦有假膜成。1~5岁小儿多见。其特征是:起病缓慢,伴发热咳嗽,声音嘶哑,甚至失音。同时由于部有假膜、水肿和痉挛而呼吸道阻塞症状,吸时可有蝉鸣音,严重者吸时可见“三凹征”。患者呈现惊惶不安的情绪和紫绀镜检查可见部红肿和假膜。

白喉白喉可单独存在,或与白喉白喉同时存在。比较少见。白喉多指前白喉。多见于婴幼儿,原发于部者较多。病变范围小,全身症状轻微,要表现为浆液涕,以后转为厚脓涕,有时可拌鼻衄,常为单侧性。孔周围皮肤发红、糜烂及结痂或中隔上可见白色假膜。未治疗者常迁延不愈。

皮肤或伤白喉:系由皮肤或粘膜直接或间接感染而得。本型症状虽少见且不重,但病程迁延,且易于传播白喉

其他:外阴、脐、食管中耳、眼结膜等处偶尔可发生白喉。局部有炎症和假膜,常伴继发感染。全身症状轻。国曾有报道慢性型白喉,病程1~3个月,此种病例虽不多,但在疾病传播上有其重要性。

并发病症

白喉毒素环被带至全身各组织,累及全身细胞,尤以但心脏神经系统和脏最为显著。严重型白喉可并发炎或周围神经麻痹,偶见中毒肾炎

(一)心血管系统

1、周围环衰竭 表现为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四肢冷、搏细弱、压下降等,如同时发生损害,可使环衰竭症状加重。

2、中毒炎:一般出现于病程第2周,表现为高度乏力,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前区疼痛,心脏可扩大,电图出现异常,音低弱、动过速或过缓、律不齐、肝脏肿大等。电图常示低电压、ST段和T波变化、束支及房室传导阻滞或其他律紊乱,病人可因力衰竭而死亡,必须密切观察,及时治疗。

白喉炎分为早、晚期两种类型。早期出现于第3~5天,系由于严重的毒血症起,可于数分钟至数小时突然死亡;晚期出现于第5~14天,系由肌病变继而影响周围环所致,患者每有极度苍白后出现紫绀腹痛,多见搏细弱、率减慢、第一音不清楚甚至消失,律可完全不规则,压下降等表现。

(二)周围神经麻痹:以运动神经麻痹,表现为弛张性瘫痪,多发生在病程的3~4周。临床上以软瘫痪最常见,表现为言语不清,呈轻微音,吞流质时从孔呛出;其次可见于眼(出现斜视眼睑下垂、瞳孔扩大等)、、面、颈、四肢、肋间及膈肌麻痹神经瘫痪等相应部位的运动障碍,数周或数月恢复,不留后遗症;有些人可出现感觉神经受损的症状,但较为少见。四肢的随意虽亦可发生瘫痪,但很少见。液一般无异常发现。

(三)中毒肾病很少见,要表现为尿量减少、尿中有白细胞和管型,一般无血尿

白喉可继发细菌感染如颈淋巴结炎、淋巴结周围炎、肺炎、急性峡炎、化脓性中耳炎、血症等。偶有体周围脓肿发生,需在给予足量抗毒素后才能切流。

病理生理

  白喉杆菌传染后所发生的病理变化,可分局部与全身两种。

  1、局部病变 白喉杆菌侵入人体组织后产生一种外酶素,损害粘膜上皮细胞,发生坏死,纤维素及白细胞渗出,纤维素凝固后,成一层假膜,白喉杆菌在假膜下繁殖滋长,产生更多外霉素,所致病损扩大,假膜向四周蔓延,部假膜附着较松,有时可咳出。

  2、全身病变 白喉外毒素进入液出现全身重度现象,可起重度性炎,肾炎、周围神经炎或神经损害。

检查化验

1、测试白细胞总数一般在1万~2万之间,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

2、黏液测试等拭子培养及涂检查可找到白喉杆菌,毒力试验呈阳性。

鉴别诊断

据假膜的发病部位,注意与下列各病区分:

1、白喉急性扁体炎:急性扁体炎起病急,热度高,扁体红肿,咽痛明显;分泌物较薄,色较淡,仅限于扁体,拭之容易剥落。

2、白喉疮:发热热度不高,有白色状块物附着于口腔粘膜,可蔓延至部。白膜松,易剥离。病变范围虽广泛,但中毒症状不显著。

3、白喉溃疡膜性咽炎溃疡咽炎部有坏死性溃疡和假膜,常伴齿炎,易出口腔有恶臭。拭子涂可找到梭杆菌和螺旋体。

4、白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后者扁体上有白膜,消退慢。涂和培养无白喉杆菌,白喉抗毒素治疗无效。周围液中有异常淋巴细胞,嗜异性凝集试验可呈阳性,特异抗全阳性。

5、白喉急性喉炎:后者为儿童期的急性梗阻,大多由于急性喉炎麻疹并发喉炎白喉起。麻疹并发喉炎者有麻疹史;急性喉炎起病急,突然呼吸困难。由于原发性喉炎患者的部无假膜,故出现梗阻时不易确认;如有白膜自气管处喷出,则应考虑白喉的诊断。

6、白喉气管异物:后者是因为有异物吸入气管,伴有剧烈咳嗽,以后咳嗽呈阵发性。无假膜发现,胸透时常可见局限性肿或不张。

7、白喉鼻腔异物:后者常为一侧性,检查时可发现鼻腔有异物而无假膜。

8、白喉先天性梅毒:后者常伴有其他梅毒症状鼻腔溃疡而无白膜。清华康氏反应阳性。

治疗方案

1、一般治疗: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卧床一般不少于3周,假膜广泛者延长至4~6周。要注意口腔部卫生。

2、抗生素治疗:抗生素能抑制白喉杆菌生长从而阻止毒素的产生。常选用青霉素,约需7~10天,用至症状消失和白喉杆菌培养阴转为止。对青霉素过敏者或应用青霉素1周后培养仍是阳性者,可改用红霉素量为40mg/(kg·d),分四次服或静给药,疗程同上。羟氨苄青霉素利福平等也可能有效。

3、抗毒素治疗:抗毒素可以中和游离的毒素,但不能中和已结的毒素。在病程初3日应用者效果较好,以后疗效即显著降低,故应尽量早用。量决定于假膜的范围、部位及治疗的早晚。白喉假膜局限在扁体者给2万~4万u;假膜范围广泛,中毒症状重者给4万~10万u;白喉白喉患者给1万~3万u。发病3日后治疗者量加倍。抗毒素可以注或稀释后静滴,一次给完。24小时后病变继续扩大者可再以同量肉注射一次,注射抗毒素前应询问过敏史,并作皮肤过敏试验,试验阴性者可应用,阳性者敏法给予。

4、炎的治疗:患者应卧床休息,烦躁者给以镇静。可用强的松20~40mg/天,分四次服,症状好转后逐渐减量。严重病人可用三磷酸腺苷(ATP)20mg,辅酶A50u,溶于5%~10%葡萄糖溶液50~100ml中作静滴。

5、神经麻痹的治疗:困难者用饲。

6、梗阻的治疗:对轻度梗阻者需密切观察病情的发展,随时准备作气管呼吸困难较重,出现三凹症时,应即进行气管切,并在切处钳取假膜,或滴入蛋白酶或糜蛋白酶以溶解假膜。

7、白喉带菌者的处理:先作白喉杆菌毒力试验,阳性者隔离,并用青霉素红霉素治疗,量同前,不必用抗毒素。培养连续3次阴性后解除隔离,对顽固带菌者可考虑扁体摘除。白喉恢复期带菌者如需作扁体摘除,必须在痊愈后3个月,心脏完全正常时进

8、怀疑带菌者需做以下检查:A 培养和毒素试验均阳性者作为白喉病例处理应隔离观察,并用青霉素治疗,一旦出现症状即用抗毒素;B 培养阳性、毒素试验均阳性者作为白喉病例处理;C 培养和毒素试验均阴性者可解除留察;D 培养阴性、毒素试验阳性者,应即给予预防接种。

用药安全

  本疾病患者多是1-7岁儿童。

  1、腥、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宜进高热量、高蛋白、高养的食物,并多食米汤、青菜、2、豆腐等清淡、容易消化者。

  3、对患者的住处、衣服、用具,均须严格消毒。

  4、患者发热时,要绝对休息。

  5、保持大便通畅。

  6、病室空要保持新鲜,但不能直接吹

疾病预防

  1、3~5月龄婴儿,每月接受百、白、破三联疫苗一针,共3针为初免。1岁半至2岁时再加强1针。7岁和15岁时各接种白喉伤风二联类毒素一次,以加强对白喉的免疫持久性,保护大儿童和成年人不患白喉。必要时成人也应加强免疫。

  2、白喉患者应及时隔离和积极治疗,隔离至全身和局部症状消失、鼻咽或其他病灶的培养连续二次阴性为止,解除隔离不宜早于治疗后7天。病人的分泌物和用具须严格消毒,呼吸道的分泌物用双倍量的5%煤酚皂(来苏)或石炭酸处理1小时,污染的衣服和用具沸15分钟,不能沸者用5%煤酚皂或石炭酸浸泡1小时,病人离后室应以上述消毒液喷雾消毒,然后打扫。

  3、集体儿童和成人机构的接触者应留察7天,并作鼻咽拭子培养和白喉杆菌毒素试验。成年人密切接触者也应作这些检查。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咽旁脓肿

下一篇 见血封喉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