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创伤性中耳炎
病因
正常空军升空飞行越高,大气压力越低,而鼓室内压力相对变高,当鼓室内外压力差达2kPa时(相当152米高空),鼓室内气体便会自咽鼓管逸出,借以保持鼓室内外压力平衡,如继续凌空飞高,每当压力差达到1.5kPa,咽鼓管就可自动启开一次进行调节,因此升空爬高,不易发生鼓室创伤,反之,从高空下 降,外界气压增高而鼓空内压力逐渐变小,外界气体很难冲开咽鼓管而进入鼓室,据Armstrong(1937年)测试,从高空下降,鼓空内外压力差达 12kPa时,咽鼓管也不能自动开放,1947年McGibbon研究,从高空骤降和从低空骤降所引起的鼓室压差完全不同,如在高空9144米下降到 6096米,下降3048米,压力差为16.4kPa,而在低空由3657.6米降到609.6米,同样是下降3048米,鼓室压力差却为 29.7kPa,二者相关几乎达一倍,可见,低空俯冲飞行比高空俯冲压力差大,因此鼓室创伤发生率也比较多,常发生在1000~4000米高空,潜水员下 水,每下降10米深就增加一个大气压,如不吸入压缩空气,同样也会引起鼓室创伤,一旦鼓室形成负压,鼓膜便发生内陷,粘膜血管也扩张水肿,甚至可发生出血。
症状
飞行逐渐升高,或潜水员逐渐上升水面,鼓窒均是由高压进入低压,咽鼓管能够定时开放调节,故较少发生症状,偶有发闷、耳鸣反之如骤然俯冲下降或急速下沉,咽鼓管便失去调节功能,特别在病理状态下,很易发生鼓室创伤首先出现剧烈耳鸣、耳聋,耳内有水感,耳痛可放射到颞问及面颊最后压力达14kPa以上时,鼓膜破裂耳内剧痛耳鸣、耳聋加重,并有眩晕、恶心呕吐等,一般持续半天到两天症状即逐渐消失开始鼓膜充血内陷,锤骨柄周围充血,有散在出血点,有时透过鼓膜可见出血液平面和气泡,鼓膜呈线形穿孔。
检查
并发症
治疗
1.飞行员、潜水员上呼吸道感染时,禁忌上岗工作,有鼻、鼻窦和鼻咽区域疾病者,应积极进行治疗。

2.民航旅客飞行期间应不时进食果品饮料,进行咀嚼吞咽,促进咽鼓管开放,调节气压,禁止飞机下降时睡觉,如耳内不适应主动自行擤鼻吹张,如果仍然不张可滴用麻黄素后再吹张,小儿可让吹奏玩具或给予哺乳。
4.咽鼓管通气失败,或鼓室积液很多,可行鼓膜切开,于后下方置管长期引流,给抗生素预防感染。3.咽鼓管吹张失败者,在飞机着陆或潜水员出水后,可送入压力舱内进行治疗,或给予含氮的氧气吸入(氦氧比例为4∶1)4~10分钟,流量为8L/min,压力为1.6kPa,因氦分子量轻,弥散力较氮气大2.5倍,吸入后可加速气体扩散,加大鼓室压力。
预防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