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耳源性脑脓肿

源性脓肿(otogenic brain abscess)为化脓性中耳乳突炎所并发的组织的脓液积聚。约占脓肿发病率的80%。是一严重、危险的并发症。多见于青壮年。脓肿多位于大脑小脑。多由于脂瘤中耳炎破坏鼓室盖、鼓窦盖、乳突盖或破坏乙状窦、窦膜角,炎症直接侵入组织,或周围进入组织所致;少数因感染路播,而成多发性脓肿,且原发灶较远。源性脓肿(oto......
目录

基本说明

  源性脓肿(otogenic brain abscess)为化脓性中耳乳突炎所并发的组织的脓液积聚。约占脓肿发病率的80%。是一严重、危险的并发症。多见于青壮年。脓肿多位于大脑小脑。多由于脂瘤中耳炎破坏鼓室盖、鼓窦盖、乳突盖或破坏乙状窦、窦膜角,炎症直接侵入组织,或周围进入组织所致;少数因感染路播,而成多发性脓肿,且原发灶较远。

病因病理

  脓肿成一般可分为3个阶段:  

(一)局限性炎期:组织水肿炎性细胞浸润,以后部分组织软化,坏死,出现许多小液化区。  (二)化脓期:液化区融脓肿。  

(三)包膜成期:一般3~4周后,脓腔周围由肉组、纤维结缔组织神经质细胞成包膜。包膜各处厚薄不一,包膜周围的组织水肿脓肿继续增大,压迫周围组织,可产生定位体征。若向附近脑室或蛛网膜下腔溃破,成严重的脑室炎和膜炎,甚至起致命的暴发性膜炎。若颅压明显升高,组织发生移位,则脑疝,颞脓肿常发生小脑幕切迹疝,小脓肿则以枕骨大孔疝多见,可出现呼吸、跳骤停而迅速死亡。

临床表现

  脓肿的临床表现可分为4期:  

(一)起病期:约数天。有畏寒发热头痛呕吐及轻度膜刺激征等早期局限性炎或膜炎的表现。  (二)潜伏期:持续10天至数周不等。多无明显症状。或有不规则头痛、低热,以及嗜睡、抑郁、烦躁、少语等精神症状。  

(三)显症期:历时长短不一,脓肿成,出现各种症状。 

 1.中毒症状:如发热或体温正常、或低于正常,食欲不振、全身无力等。  

2.压增高症状:①头痛剧烈,多持续性,常于夜间加剧。②呕吐为喷射状,与饮食无。③意识障碍,如表情淡漠、嗜睡、甚至昏迷。④搏迟缓,与体温不一致。⑤可出现视乳头水肿。⑥其他:如打呵欠,频繁的无意识动作(挖、触弄睾丸等),性格与为改变等。  

3.局灶性症状:局灶性症状出现可早可晚,亦可不明显。  

脓肿:①对侧肢全偏瘫。②对侧中枢性面瘫。③失语症。④对侧肢体强直性痉挛,同侧瞳孔大或出现对侧锥体束征。  

脓肿:①中枢性眼震。②同侧肢体张力减弱或消失。③共济失调,如指不准、错指物位、轮替运动障碍、步态蹒跚等。  

(四)终期:常因脑疝成或脑室炎、暴发弥漫性膜炎死亡。

相关诊断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发作病程中,病人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志迟钝、表情淡漠、嗜睡、缓等表现,虽尚无定位体征,应考虑到脓肿的可能,抓紧进一步检查确诊,必要时请神经外科协同诊治。  

(一)头颅CT扫描:可显示脓肿大小、位置等情况,对脓肿早期定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因本法安全、对患者无损伤,现已取代管造影及脑室造影等。  

(二)超声波检查:幕上脓肿可出现中线波移位。  

(三)动脉管造影:对大脓肿有诊断意义,但无助于小脓肿的诊断。  

(四)脓肿诊断性穿刺:除钻颅底刺探查外,尚可乳突术腔作诊断性穿刺。  

(五)压增高者,椎穿刺要慎重,以防诱发脑疝

相关治疗

  (一)用足量、敏感的抗生素磺胺类药物,始可用大量广谱抗生素,如,磺胺嘧啶红霉素氯霉素、羧苄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滴注,以后参照细菌培养结果选用适当的抗生素。  

(二)压增高时,可用脱水疗法以降低颅压,如用20%醇与50%葡萄糖静交替注射。或用25%山梨醇、30%尿素,酌情应用尖固醇激素类药物等。  

(三)及时行乳突探查术,清除乳突病灶,除去破坏的至暴正常膜,自乳突腔穿刺、切排脓。若病情重笃,有脑疝危象者,可由神经外科先钻颅穿刺抽脓,或作侧脑室流术,待颅压降低后再作乳突手术。反复穿刺抽脓无效或多房性脓肿等,宜请神经外科颅摘除脓肿。  

(四)注意支持疗法及水与电解质平衡。  

(五)出现脑疝脑疝前期症状时,应立即静推注20%醇,气管插管,给氧,人工呼吸,并紧急作钻脓肿穿刺术,必要时行脑室流,降低颅压,以挽救生命。

外科疗法

  源性脓肿大多由慢性脂瘤中耳炎所起。发生于颞者多于小脑。以单个脓肿较为常见,当数病例可能成多房性脓肿

  若颞脓肿,未作及时流,可能破入侧脑室,亦可通过小脑脑疝。小脓肿可因脑干疝入枕大孔,起呼吸停止而突然死亡。

  亦有少数病例,因为脓肿的包膜成较好,周围炎消退,因此症状消失,静止达数月或数年之久。

  及时而恰当地治疗源性脓肿,是抢救成功与否的键。在脓肿的手术疗法中,以下两个问题必须要先加以考虑。

手术的时机

  脓肿大致有三种类型的病理变化,即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的脓肿可通过炎期、化脓期和包膜成期。由于炎期在适当的药物治疗下,可以消而不脓肿,并且不适当地探查大脑会加重水肿,扩感染。因此,一般在初期炎阶段,应采用药物治疗。而手术流的最适当时间是在包膜成期,于确定诊断后,即应对脓肿流。

  急性型脓肿病人,病起甚速,病情险恶,极快发展为弥漫性炎,并且脓肿迅速扩大,簋可能在包膜成前突告死亡,而紧急手术是抢救生命的有效法。因此,源性脓肿的手术时机,不应机械地规定时间,而应严密、认真和仔细地观察,随不同的病型而定。

手术的途径

  脓肿的手术流途径有二:①由五官科通过乳突感染区进入颅;②由外科颅钻孔通过清洁区进入颅。一般若在乳突手术中发现鼓室盖或颞骨质破坏、硬膜瘘管及来自部的脓肿,可就乳突腔途径抽脓流。若在乳突腔说查无质破坏区,应以颅钻孔的途径较为宜。但是亦要据病情和是否具备外科的条件而定。在完善的外科的治疗下,脓肿大多可以治愈。若缺乏外科的条件,五官科应当积极地尽力抢救。以下的法是适用于缺乏外科条件下的手术措施。

手术器械

  脓肿的手术需要一只带有刻度的钝头针,穿刺流较为安全。

  适应

  源性脓肿脓肿成熟期。

  术前准备

  同乳突治术。

  麻醉

  局麻或全麻。

手术

  1、作后乳突单纯凿术,暴鼓窦。如发现鼓窦盖或乙状窦质破坏,或有硬膜瘘管,可顺此途径流。若未见质破坏者,颞脓肿可凿鼓窦盖1-2cm。小脓肿应该紧靠乙状窦侧,在此窦与后半规管之间的硬膜区进入。

  2、将暴的硬膜以碘酒和乙醇严密消毒,并无菌操作原则持针向轻轻插入,不可用力,并避免任何横向动作,以免撕破组织。一般在颞脓肿进入1-4深度,即可碰到脓肿的包膜,此时常会遇到轻微而明确的阻力,稍稍增加力量,即可穿过脓肿壁进入脓腔。并间歇地抽出针的针,脓液即自流出。小脓肿较浅,一般在进入皮质1-2cm即可到达脓腔。

  3、若针进入一定深度,尚未见脓液流出,则应改换角度,另探索,切勿插入过深。

  4、若针中流出澄清液体,则说明进入侧脑室,应拔出针。

  5、脓液最好任其从针自流出,不要抽吸或灌洗,因为颅的压力足以使脓液排出,若遇粘稠性脓液,排出不易,可以轻轻抽吸。当脓液排完后,准确记录穿刺的部位、向及深度,以备重复穿刺。

  6、脓液排完后可注入青霉素20万u、链霉素1g,亦可注入2ml碘油或钡浆以备造影。

  7、抽脓后,鼓窦乳突腔可松松地塞入碘仿纱条一,并加入适量抗生素或碘胺粉。每天换药。一般脓肿不放流管。约1-2次或3-5次穿刺抽脓,可获痊愈。

注意事项

  1、脓肿的最危险的并发症是脑疝,尤其是小脓肿。由于颅后窝地位狭小,并且与脑干邻近,可突然发生枕大孔疝,患者迅速出现搏缓慢,压暂升高后即迅速下降和呼吸停止。因此,术前有颅压明显增高时,应该静注射高渗葡萄糖液,或醇、山梨醇液,使大脑脱水,暂减轻重要中枢所受的压力。

  2、对脓肿患者应尽可能作细菌培养及敏感试验,术后要正确地选用大量的药物助疗法,一般脓液培养以变杆菌较多。

  3、对脓肿病人术后要严密观察病情,仔细记录呼吸、搏、压、瞳孔反应和神经系统的检查。若病情恶化时,应该迅速判断恶化的原因是由于脓肿脓液再度积蓄,或由于大脑炎的扩;前者应该紧急流,后者常由于不必要的探查而反致病情加重。

  4、若病情严重,穿刺未得脓液,或穿刺后病情未见好转,可能为多房性脓肿,应该及时改用脓肿切除或治的法,以免延误病情。

  5、源性脓肿的病情危急,治疗亦相当复杂,医务人员应据每一病例的具体情况,决定采用何种手术治疗法。治疗过程中还要密切观察,以便据病情的改变而改变治疗法,不可机械地强调某一常规法。

  6、处理源性脓肿五官科医务人员,应该具备一定的神经科的知识,要全面地观察和处理病情。

术后处理

  1、术后应严密观察压、搏、呼吸、意识和瞳孔大小。

  2、术后静滴注大抗生素(青、氯霉素等)。

  3、反复脓腔穿刺,用抗生素冲洗,直至脓腔止。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金粉蕨

下一篇 金箔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