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源性脑积水
疾病名称
药物疗法
基本概述
患侧窦血栓性静脉炎之后,而引起脑静脉循环障碍,表现为颅内压增高。其特点为脑静脉瘀胀,组织水肿。脑压很高但脑室扩张,与一般性脑脊液增多脑室扩张的脑积水不同,故称耳源性脑积水,亦称耳源性颅内高压症。耳源性脑积水有两种,一是脑脊液增多脑室扩张的真性脑积水,一是侧窦血栓性静脉炎后遗的脑静脉循环障碍性颅内高压症,即假性脑积水。后者比较多见。
诊断方法
治疗措施
进行脱水治疗,如用甘油口服,或用20%甘露醇250ml,每日2~3次静脉滴注。每日或隔日进行腰穿,放出脑脊液30~50ml。如有进行性眼底水肿和视神经萎缩,为挽救视力,应及时采用颞肌下减压术或侧脑室引流术。如为真性脑积水病,应进行侧脑室颈外静脉吻合术,或进行椎管胸腔吻合术。
病因学理
1.真性脑积水 颅内感染并发脑膜炎和脑脓肿后,因蛛网膜粘连或导水管阻塞,而引起脑脊液分泌增多或吸收减少,造成脑脊液增多,形成脑积水。
2.假性脑积水 侧窦血栓性静脉炎造成右侧主导侧窦或两侧侧窦同时栓塞,引起脑静脉瘀血水肿,皮层点状出血,脑组织梗死软化,脑压骤升,但脑脊液不多,脑室不扩张,反而有压缩变小现象,故为假性脑积水。侧窦血栓性静脉炎并发率为2.5%。
临床表现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