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耳真菌病

外耳道真菌病是真菌侵入外耳道或外耳的条件致病性真菌,在适宜的条件下繁殖起的外耳道的亚急性或慢性炎性病变,常并细菌感染。外耳真菌感染有时可无症状,其常见症状要有外耳道不适,胀痛或奇痒、外耳道阻塞感、听觉障碍等。分泌物涂、真菌培养,可以帮助判断致病菌的种类,必要时需作活组织检查,有助于鉴诊断和治疗。本病病因未真菌直接感染。诱因:1、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增加,改变了外耳道的PH值;2、耵......
目录

疾病病因

本病病因未真菌直接感染。

诱因:1、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增加,改变了外耳道的PH值;2、耵聍缺乏;3、长期滴用广谱抗生素;4、游泳、挖造成外耳道炎症;5、 全身性慢性疾病,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全身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都为真菌的孳生提供了条件。

疾病病理

外耳道真菌病常见的致病菌有酵母菌、念珠菌、生菌、霉菌、毛霉菌、放线菌、青霉菌等。菌感染一般不侵犯质,无组织破坏。白色念珠菌感染早期以渗出为,晚期为肿性炎症。生菌、放线菌是化脓和肿性改变。毛霉菌侵入管,栓,组织梗死,起坏死和白细胞浸润。

疾病症状

外耳真菌感染有时可无症状,其常见症状要包括:

1. 外耳道不适,胀痛或奇痒。

2. 由于真菌大量繁殖,堆积成团块可阻塞外耳道引起阻塞感。

3. 真菌团块刺激,外耳道可有少量分泌物,患者感外耳道潮湿

4. 外耳道阻塞,鼓膜受侵,患者可有听觉障碍耳鸣,甚至眩晕。

5. 如病变损害范围较大或较深,可有局部疼痛。

6. 有些真菌起的改变以化脓和肿为。严重的可致面瘫

7. 真菌可致坏死性外耳道炎。

8. 有些真菌感染起全身低到中等发热

疾病检查

念珠菌感染外耳道皮肤潮红糜烂,界限清楚,表面覆白色或奶油样沉积物。菌或酵母菌感染外耳有菌丝,菌丝的色可为白色、灰黄色灰色褐色生菌感染初期可见外耳道皮肤丘疹或小脓,其后发展成暗红色边缘不整的浅溃疡,有肉生长,表面有脓性分泌物。毛霉菌感染流脓,如面瘫可见面瘫的各种表现。

泌物涂、真菌培养,可以帮助判断致病菌的种类,必要时需作活组织检查,有助于鉴诊断和治疗。

听力检查可以得知其对听力的影响程度。

疾病治疗

1、用生理盐水或双氧水清洗真菌团块及痂皮,用干棉签拭干后,局部涂达克宁等抗真菌药物。

2、外耳道皮肤肿胀、渗液时,向外耳道置入5%溶液的小绵条,每日更换1-2次。

3、保持外耳道干

4、戒除挖习惯。

5、病情严重者要静给予抗真菌药物治疗。

疾病预防

除预防急性外耳道炎的各项措施外,要正确使用抗生素激素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腭咽闭合不全

下一篇 金线兰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