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金腰燕

金腰燕 金腰燕(拉丁:Hirundo daurica Linnaeus,1771),俗为赤燕、黄燕,是燕科鸟类动物。金腰燕体全长16-18厘米。上体黑色,具有辉蓝色光泽,栗色,颊部棕色,下体棕白色,而多具有黑色的细纵纹,尾甚长,为深凹。最显著的标志是有一条黄色带,浅栗色深蓝色的上体成对比,下体白而多具黑色细纹,尾长而叉深。 虹膜褐色;嘴及脚黑色。以昆虫为食。常栖于山间......
目录

外形特征

金腰燕金腰燕雌雄羽色相似。上体从前、头一直到均为蓝绿色而具金属光泽,有的后颈杂有黄色或棕栗色成领环,有的后颈微杂棕栗色黄色或棕栗色、不同程度具有黑色羽干纹,有的黑色羽干纹不明显或几无纵纹。尾长,最外侧一对尾羽最长,往依次缩短,尾呈深叉状,尾羽为黑褐色,除最外侧一对尾羽外,其余尾羽外侧微具蓝黑色金属光泽。两翅小覆羽和中覆羽与同色,其余外侧覆羽和黑褐色,侧羽缘稍淡,外侧微具光泽。眼先棕灰色,羽端沾黑,颊和棕色具暗褐色羽干纹。下体棕白色、满杂以黑色纵纹,尾下覆羽纵纹细而疏,羽端亦为辉蓝黑色

虹膜褐色,嘴黑褐色,褐色

幼鸟和成鸟相似,但上体缺少光泽,尾亦较短。

大小量度:体重♂18-30克,♀15-31克;体长♂155-206毫米,♀153-196毫米;嘴峰♂6-9毫米,♀6-9毫米;翅♂102-130毫米,♀109-131毫米;尾♂85-122毫米,♀78-114毫米;蹠♂12-14毫米,♀12-14毫米。(注:♂雄性;♀雌性)

物种分类

金腰燕(9亚种)
中文 者与年代
1金腰燕指亚种Hirundo daurica dauricaLaxmann, 1769
2金腰燕亚非亚种Hirundo daurica domicellaHartlaub & Finsch, 1870
3金腰燕东非亚种Hirundo daurica eminiReichenow, 1892
4金腰印度亚种Hirundo daurica erythropygiaSykes, 1832
5金腰燕普通亚种Hirundo daurica japonicaTemminck & Schlegel, 1845
6金腰燕喀麦隆亚种Hirundo daurica kumboensisBannerman, 1923
7金腰埃塞俄比亚亚种Hirundo daurica melanocrissusRüppell, 1845
8金腰尼泊尔亚种Hirundo daurica nipalensisHodgson, 1837
9金腰燕欧亚亚种Hirundo daurica rufulaTemminck, 1835

生活习性

栖息环境

生活习性与家燕相似,栖息于低山及平原地区的村庄、城镇等居民住宅区附近,生活于山脚坡地、草坪、也围绕树林附近有轮廓的平房、高大建筑物、工厂翔、栖在空旷地区的树上以及喜栖在无条或枯。通常出现于平地至低海拔之空中或电线上。

生活特点

金腰燕在中国要为夏候鸟,每年迁来中国的时间随地区而不同。南较早,北较晚。秋季南迁的时间多在9月末至10月初,少数迟至11月末才迁走。要栖于低丘陵和平原常成群活动,少者几只、十余只,多者数十只,迁徙期间有时集成数百只的大群。性极活跃,喜欢翔,整天大部分时间几乎都在村庄和附近田野及水面上空翔。轻盈而悠闲,有时也能像鹰一样在天空翱翔和滑翔,有时又像闪电一样掠水而过,极为迅速而灵巧。休息时多停歇在房、屋檐和房前屋后湿地上和电线上,并常发出“唧唧”的叫声。

以昆虫为食,而且要吃性昆虫,要有蚊、虻、蝇、蚁、胡蜂、蜂、蝽象、甲虫等双翅、膜翅、半翅和鳞翅等昆虫。

分布范围

原产地:阿富汗、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澳大利亚、巴林、孟加拉国、贝宁不丹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文莱达鲁萨兰国、保加利亚、布基纳法索、布隆迪、柬埔寨、喀麦隆、中非共和国乍得、中国、刚果民共和国、科特迪瓦克罗地亚塞浦路斯丹麦埃及、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法国加蓬、冈比亚、加纳、直布罗陀、希腊、几亚、几亚比绍、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以色列、意大利日本、约旦、哈萨克斯坦肯尼亚朝鲜民义人民共和国、大韩民国、科威特、吉尔吉斯斯坦老挝人民民共和国、黎巴嫩利比里亚利比亚、马其顿、马拉维、马来西亚、马里、马他、毛里塔尼亚、蒙古、黑山、缅甸、尼日尔、尼日利亚、阿曼、巴基斯坦、巴勒斯坦、菲律宾葡萄卡塔尔罗马尼亚俄罗斯联邦、卢旺达沙特阿拉伯加尔、塞尔维亚、塞拉利昂、新加坡斯洛文尼亚、索马里、南苏丹西班苏丹、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塔吉克斯坦坦桑尼亚联共和国、泰国东帝汶多哥突尼斯、土其、土库曼斯坦乌干达阿拉伯联酋长国、乌兹克斯坦、越南也门赞比亚津巴布韦

游荡:奥地利比利时芬兰德国岛、爱尔兰卢森堡马尔代夫、荷兰、挪威波兰瑞典瑞士英国

金腰燕分布图

繁养方式

金腰燕的繁殖期4-9月。繁殖始前它们常常成对在空中翔,或并排地站在房或房前电线上,雄燕常常反复不停地对着身旁的雌燕鸣叫,鸣声清脆婉转,雌燕亦常常跟着对鸣。3-5天后雌雄金腰燕则双双到附近的河边、池塘、沼泽、湖泊、水沟等潮湿地上摄取泥土筑巢。通常巢于人类房屋等建筑物上,巢多置于屋檐下、天花上或房梁上。筑巢时金腰燕常将泥拌以麻、植物纤维和草在房梁和天花上堆砌成半个颈瓶状或葫芦状的巢。瓶颈即是巢的出人,扩大的末端即为巢室,垫以干草、破布、棉花、毛发、羽毛等柔软物。雌雄亲鸟共同巢,每个巢需10-26天才能完成。喜欢利用旧巢即使旧巢已很破旧,也常常加以修理后再用。

每年可繁殖2次,每窝产卵4-6枚,多为5枚,第二窝也有少至2-3枚的。卵纯白色,个有少许棕褐色斑点,卵的大小为19-23.5毫米×13-15毫米,重1.6-1.9克。卵产齐后即始孵卵,亦有在卵未产齐就始孵卵的。孵卵由雌雄亲鸟轮流进,孵化期17±1天,在巢期26-28天。雏鸟孵出时体重仅1-1.6克,体长35-40毫米,全身赤裸无羽,孵出6日后睁眼,雌雄亲鸟共同育雏。孵出23日龄时已能站在巢张望,26日龄时出,在无干扰情况下可留巢到28日,留巢期26-28天。

动物保护

保护级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7年濒危物种红色录ver 3.1——无危(LC)。

种群现状

金腰燕是中国常见的夏候鸟,在中国分布广、数量大,长期受到中国人民的喜爱和保护,被认为是一种吉祥鸟,能给人们带来好运,因此自古以来人们就喜欢它来家筑巢,并给它提供种种便条件。但随着人们观念的变化,一些人嫌它在房上筑巢拉得满地是鸟粪不卫生而加以驱赶和毁坏,因此在中国的种群数量明显减少,不少地区也难见到踪迹。为了保护这一有益鸟类,有的省区已将它列入了地保护鸟类单。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