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鼻鼽

鼻鼽,又称鼽嚏,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等为特征的一种常见、多发性病。鼻鼽的原因要是:气虚弱,卫表不固,风寒乘虚而入,犯及窍,正相搏,不得通调,津液停聚,窍壅塞,遂致喷嚏流清涕,此外脾虚脾气不能输布于也虚,而肾虚则摄纳无权,不归元,得以侵。故鼻鼽的病变在,但其病理变化与有一定系。(1)注意观察,找诱因,避免接触起个人过敏......
目录

病因介绍

鼻鼽的原因要是:气虚弱,卫表不固,风寒乘虚而入,犯及窍,正相搏,不得通调,津液停聚,窍壅塞,遂致喷嚏流清涕,此外脾虚脾气不能输布于也虚,而肾虚则摄纳无权,不归元,得以侵。故鼻鼽的病变在,但其病理变化与有一定系。

疾病预防

(1)注意观察,找诱因,避免接触起个人过敏的物质、食品、药品等。  

(2)注意生活起居有,注意冷暖,衣着适宜,避免受凉。加强劳动保护及个人防护。  

(3)避免过食或少食凉、生冷的食物,宜食温补之品。

并发症

变态反应性鼻炎: 本病为黏膜的I型变态反应性疾病,可为常年性和季性发病。为机体接触变应原后,产生特异性IgE,附着于肥大细胞、嗜碱细胞的细胞膜上,使黏膜致敏。当相同的变应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变应原即与介质细胞膜表面的IgE发生桥连,并激发细胞膜产生一系列生化变化,使之颗粒,释放大量生物活性介质,导致黏膜毛细管扩张,通透性增高,组织水肿,腺体分泌增加,嗜酸性粒细胞聚集,感觉神经末梢敏感性增强,从而产生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黏膜苍白水肿症状

常见症状

鼻塞鼻痒流清涕

鼻鼽最早见于《素问·解篇》,其曰:“头痛鼻鼽肿者,阳明并于上,上者则其孙太阴也,故头痛鼻鼽肿也。”后世医家对本病的论述也较多,如金代《刘河间医六书》中说:“鼽者,出清涕也。”对鼻鼽病因,明代《治要诀》说:“清涕者,所致。”

疾病检查

详细询问病史,全面查体,可X线、CT检查明确诊断。外伤要原因。据解剖特点,平战时鼻窦创伤机会以上颌窦最多,额窦次之,筛窦较少,蝶窦最少。鼻窦创伤时往往并有颅、眼眶损伤,常伴有漏。据解剖特点,平战时鼻窦创伤机会以上颌窦最多,额窦次之,筛窦较少,蝶窦最少。鼻窦创伤时往往并有颅、眼眶损伤,常伴有漏。鼻窦损伤随暴力或弹离、速度、状和侵犯位置及角度等不同所造成的损伤各异并视有无邻近器官的损伤而不同。

诊断鉴别

鼻鼽一般症状发作突然,先感鼻腔发痒、酸胀不适,继则喷嚏频作,鼻塞流清涕,质稀量多,嗅觉暂时减退。检查见粘膜肿胀湿润,其色淡白或灰白。全身症状可有头痛耳鸣听力障碍等,症状发作短暂,消失后则如常态。若兼有脾虚,则纳呆腹胀,便溏,苔白淡,濡弱;若兼肾虚,则膝酸软,遗精早泄怕冷,夜尿多,苔白润,质淡嫩,沉细。

治疗方式

治:气虚者,宜温补脏、祛风寒止流加减。脾气虚弱为者,宜健脾、升清化湿补中益汤加减。肾阳虚弱为者,宜温壮肾阳、固金匮加减。

②外治:宜用辛风寒行气,兼以解毒通窍的药物。用,每日3~4次。或用荜菝适量,研末,每用少许吹,每日2~3次,或用不食草药膏,涂入鼻腔,每日2~3次。或以干姜适量研末,蜜调涂。  

针刺:可选用池、迎香、禾□为俞、俞、俞为配,每次轮换使用、配各一对,每日一次,十次为一疗程。

穴位注射:上述选用穴位,注入50%当归注射液,每次0.5~1毫米,每日一次,十次为一疗程。

疾病护理

注意适当休息,勿过劳掌握动静结,休息好,有利于疲劳的恢复;运动可以增强体力,增强抗病能力。

饮食保健

一、肾虚食疗

1、鳝鱼猪肾:黄鳝250克(切段),猪肾100克,同煲熟,调味食用。

2、苁蓉金英羊肉粥:肉苁蓉15克,金英子15克,羊肉100克,粳米100克,细盐少许,葱白2生姜3。先将肉苁蓉、金英子水去渣取汁,入羊肉粳米粥,待熟时,入盐、生姜葱白即可。 3、菟丝细辛粥:菟丝子15克,细辛5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将菟丝子洗净后捣碎和细辛去渣取汁,入米粥,粥熟时加白糖即可。

二、风寒食疗

1、葱白红枣鸡肉粥:红枣10枚(去核),葱白5鸡肉100克,芫荽10克,生姜10克,粳米100克。将粳米鸡肉生姜、红枣先粥,粥成再加入葱白芫荽,调味服用,每日1次。

2、仙粥:生姜6克,连须葱白6糯米60克,米10毫升,先将糯米洗后与生姜,粥将熟时放人葱白,最后入米,稍即可食。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鼻硬结病

下一篇 金花菜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