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子宫内膜癌

子宫膜癌是发生于子宫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好发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子宫膜癌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之一,每年有接近20万的新发病例,并是导致死亡的第三位常见妇科恶性肿(仅次于卵巢癌和宫颈癌)。其发病与生活式密切相,发病率在各地区有差异,在北美和欧洲其发生率仅次于乳腺癌肺癌、结直肠,高居女性生殖系统癌症的首位。在中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济条件的改善,子宫膜癌的发病率亦逐年......
目录

病因

子宫内膜癌子宫膜癌的原因迄今尚不明确,一般认为,子宫膜癌据发病机制和生物为特点可分为激素依赖型(I型)和非激素依赖型(II型)。激素依赖型子宫膜癌绝大部分为子宫膜样癌,少部分为黏液腺癌;非激素依赖型子宫膜癌包括浆液性癌,透明细胞癌等。

临床表现

1.症状

极早期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仅在普查或妇科检查时偶然发现。一旦出现症状,多表现为:

子宫内膜癌(1)出不规则阴道子宫膜癌的症状,常为少量至中等量的出。在年轻女性或围绝经期妇女常误认为是月经不调而被忽视。在绝经后女性多表现为持续或间断性阴道。有些患者仅表现为绝经后少量阴道性分泌物。晚期患者在出中可能混有烂肉样组织

(2)阴道排液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阴道排液。在早期可表现为稀薄的白色分泌物或少量白带,如果并感染或癌灶坏死,可有脓性分泌物伴有异味。有时阴道排液中可伴有组织样物。

(3)疼痛癌灶和其发的出或感染可刺激子宫收缩,起阵发性下腹痛绝经后女性由于宫颈管狭窄导致宫腔分泌物流不畅,继发感染导致宫腔积脓,患者可出现严重下腹痛发热。肿晚期时癌组织浸润穿透子宫全层,或侵犯子宫旁结缔组织、宫颈旁韧带膀胱、肠管或浸润压迫盆壁组织神经时可起持续性,逐渐加重的疼痛,可同时伴骶痛或向同侧下肢放射。

(4)部包块早期膜癌一般不能触及部包块。如膜癌并较大子宫,或晚期发生宫腔积脓、转移到盆成巨大包块(如卵巢转移时)时可能在部触及包块,一般为实性,活动度欠佳,有时有触痛。

(5)其他晚期病灶浸润压迫髂管可起同侧下肢水肿疼痛;病灶浸润压迫输尿管起同侧肾盂输尿管积水,甚至导致萎缩;持续出可导致继发贫血;长期肿消耗可导致消瘦发热恶病质全身衰竭表现。

2.体征

(1)全身表现早期患者可无临床症状。但很多患者同时肥胖压和/或糖尿病;长期出患者可继发贫血宫腔积脓者可有发热;晚期患者可触及部包块,下肢水肿或出现恶病质状态。晚期患者可于锁骨上、沟等处触及肿大或融淋巴结等转移灶。

(2)妇科检查早期患者常无明显异常。宫颈常无特殊改变,如果癌灶落,有时可见癌组织从宫颈出。子宫可正常或大于相应年龄,宫腔积脓时,子宫可有增大。晚期宫旁转移时子宫可固定不动。有卵巢转移或并分泌激素卵巢卵巢可触及增大。

检查

1.B超检查

子宫内膜癌B超检查可以了解子宫大小、子宫膜厚度、有无回声不均或宫腔赘生物,有无层浸润及其程度等,其诊断符率达80%以上。由于子宫膜癌患者肥胖者甚多,因此阴道超声比部超声更具优势。由于B超检查便及无创,因此成为诊断子宫膜癌最常规的检查,也是初步筛查的法。

2.分段诊刮

是确诊子宫膜癌最常用、最有价值的法。不仅可以明确是否为癌,子宫膜癌是否累及宫颈管,还可鉴子宫膜癌和子宫颈腺癌,从而指导临床治疗。对于围绝经阴道大量出或出血淋漓不断的患者,分段诊刮还可以起到止的作用。分段诊刮的标本需要分标记送病理检查,以便确诊或排除子宫膜癌。

3.宫腔镜检查

宫腔镜下可直接观察宫腔及宫颈管有无癌灶存在,癌灶部位、大小、病变范围,及宫颈管有否受累等;直视下对可疑病变取材活检,有助于发现较小的或较早期的病变,减少了对子宫膜癌的漏诊率。宫腔镜直视下活检准确率接近100%。宫腔镜检查和分段诊刮均有发生出、感染、子宫穿孔、宫颈裂伤、人流综反应等并发症,宫腔镜检查尚有发生中毒险。对于宫腔镜检查是否可导致子宫膜癌播尚有争议,大部分研究认为宫腔镜检查不会影响子宫膜癌的预后。

4.细胞检查

可通过宫腔刷、宫腔吸法获取子宫标本,诊断子宫膜癌,但其阳性率低,不推荐常规应用。

5.磁共振成像(MRI)

MRI可较清晰地显示子宫膜癌的病灶大小、范围,层浸润以及盆腔与动脉淋巴结转移情况等,从而较准确估计肿分期。CT对于软组织的分辨率略低于MRI,因此在具有条件的医院,应用MRI术前评估者较多。

6.肿标志物CA125

在早期膜癌患者中一般无升高,有子宫外转移者,CA125可明显升高,并可作为该患者的肿标志物,检测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

诊断

子宫内膜癌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常提示临床医生高度警惕子宫膜癌。确诊膜癌的依据是组织病理检查。

1.病史和临床表现

对于绝经阴道、围绝经期异常出或排液的患者,必须首先排除膜癌和宫颈癌后才能照良性疾病处理。对具有如下高危因素的患者尤应高度重视:有子宫膜癌发病高危因素者,如伴有压、糖尿病、肥胖的患者,多囊卵巢征、不育绝经延迟者;有长期应用激素、他莫西芬或有其他激素增高的疾病史者;有乳腺癌子宫膜癌家族史者。

2.相检查

B超、宫腔镜检查、细胞检查及MRI等助检查进诊断。

鉴别诊断

子宫内膜癌子宫膜癌最常见的症状绝经后出或围绝期出,因此需与其他阴道的疾病相鉴

1.功能失调性子宫

绝经期功期延长、量增多或阴道不规则出为特点,与子宫膜癌症状相同,因此对于此类患者,即使妇科检查无阳性发现,亦应分段诊刮病理检查排除膜癌变可对症治疗。对于存在阴道不规则出的年轻女性,特并不孕、月经稀发或多囊卵巢症的患者亦应谨慎,如B超子宫膜增厚或回声不均,亦应分段诊刮排除子宫膜癌或癌前病变。

2.老年性阴道

常见于绝经后女性,表现为白带。查体阴道黏膜萎缩变薄,充,有出点,伴炎性分泌物,对症治疗后可好转。对此类患者,需先B超排除膜病变、宫颈细胞检查排除宫颈病变后老年性阴道炎处理。

3.老年性子宫膜炎宫腔积脓

常表现为阴道排出脓液、性或脓性排液,患者可有发热子宫多增大变软,有压痛。扩张宫后有脓液流出,分段诊刮仅见炎性浸润组织。对于老年女性,宫腔积脓常与子宫颈管癌或子宫膜癌并存,鉴时必须注意。

4.子宫息肉或黏膜下子宫

表现为月经过多或期延长,或出同时伴有阴道排液或性分泌物,临床表现与膜癌十分相似。可B超,宫腔镜检查及息肉切除以及分段诊刮确诊并治疗。

5.宫颈管癌、子宫肉瘤输卵管

膜癌一样,同样表现不规则阴道及排液。宫颈管腺癌可有宫颈管增粗、变硬呈桶状,可通过分段诊刮、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确诊。子宫肉瘤子宫短期增大,变软,查体触及子宫包块,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有助诊断。输卵管癌以阵发性阴道排液、阴道腹痛症状,查体可触及附件区包块,B超或腔镜检查有助确诊。

治疗

子宫内膜癌子宫膜癌的治疗原则,应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病变范围和组织类型,选择适当的治疗式。因膜癌绝大多数为腺癌,对放射治疗不甚敏感,故治疗以手术为,其他尚有放疗、化疗等综治疗。早期患者以手术为照手术-病理分期的结果及复发高危因素选择助治疗;晚期患者采用手术、放疗与化疗综治疗。

1.手术

手术是子宫膜癌最要的治疗法。对于早期患者,手术的为手术-病理分期,准确判断病变范围及预后相,切除病变的子宫和可能存在的转移病灶,决定术后助治疗的选择。手术步骤一般包括腔冲洗液检查、筋膜外全子宫切除、双侧卵巢输卵管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动脉淋巴结切除术。对于低危组(Ia期,G1-2)的患者是否需淋巴结清扫术尚有争议,支持者认为术前、术后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可能不一致,且术中冻对层浸润判断也可能有误差;反对者认为早期癌淋巴结转移率低,不淋巴结清扫可以避免更多手术并发症。手术可采用腔镜来完成。对II期患者,术式应为改良子宫广泛切除(子宫颈癌子宫切除术II类术式),应盆腔淋巴结动脉淋巴结清扫术。术后据复发因素再选择放疗。III期或IV期亦应尽量缩,为术后放化疗创造条件。相当一部分早期子宫膜癌患者可仅通过规范的手术即得以治愈,但对手术-病理分期具有复发高危因素的或者晚期患者,术后需要给予一定的助治疗。由于子宫膜癌患者常年纪较大,且有较多并症,如压、糖尿病、肥胖以及其他管疾病等,因此对于具体患者需要详细评估其身体耐受情况,给予个体化治疗。

2.放疗

是治疗子宫膜癌有效的法之一。单纯放疗仅适用于年老体弱及有严重并症不能耐受手术或忌手术者,以及Ⅲ期以上不宜手术者,包括腔及体外照射。术前放疗很少采用,但对于阴道大量出,一般情况差、并症多、短期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可以先放疗止并控制疾病进展。待患者一般情况好转后可子宫+双附件切除术。术前放疗以腔放疗为。术后助放疗在临床应用较多,术后放疗指征:手术探查有淋巴结转移或可疑淋巴结转移;子宫层浸润大于1/2或G2,G3;特殊组织类型,如浆液性癌、透明细胞癌等;阴道切缘癌残留等。上述前三种情况给予全盆腔照射,最后一种情况需补充腔放疗。放疗多并化疗增敏,又称为放化疗。

3.化疗

化疗很少单独应用于子宫膜癌的治疗,多用于特殊类型的子宫膜癌,如浆液性、透明细胞癌等;或是复发病例;或是具有复发高危因素的手术后患者,如G3,ER/PR阴性者。化疗中要应用的药物有铂类、紫杉醇以及阿霉素类药物,如多柔比星等。多采用联化疗,化疗案有AP、TP、TAP等。

4.激素治疗

适应:晚期或复发患者;保留生育能力的子宫膜癌患者;保守性手术联激素保留卵巢功能;具有高危因素患者的术后助治疗。功能不全;严重功能不全;有栓病史;糖尿病患者;精神抑郁者;对激素过敏者;患者。尚无公认的激素治疗案,一般张单独应用大激素,如酸甲羟孕酮、酸甲地孕酮、17-羟已酸孕酮、和18-甲基炔诺酮等。一般认为应用时间不应少于1~2年。大激素病理标本免疫组化激素受体阳性者中效果较好,对保留生育功能者有效率可达80%,对治疗晚期或复发患者总反应率为15%~25%。对于激素受体阴性者可加用三苯氧胺,逆转受体阴性情况,提高治疗效果。激素类药物常见的副反应有轻度水钠潴留和消化道反应,其他可有压、痤疮、乳腺痛等。

5.中医药治疗

手术和放化疗后可给予患者中医中药治疗,固本扶正,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

预防

子宫内膜癌1.因子宫膜癌病因尚不明确,尚不能预防其发生,因此,重点应放在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上。对绝经后出,更年期月经紊乱应注意排除子宫膜癌的可能,对年轻妇女月经紊乱治疗无效者,亦应及时做B超检查和子宫膜检查。重视子宫膜癌的癌前病变,对已实有子宫膜不典型增生等癌前病变者,据患者情况宜子宫切除术,有生育要求者应及时给予大激素治疗并监测病情变化。

2.严格掌握激素替代治疗的适应,并理使用,对更年期及绝经后妇女更应慎用。对有子宫的妇女,在应用激素的同时宜适当应用激素保护子宫膜,并严密监测。

3.改变生活习惯,制饮食,加强锻炼,通过控制压、糖尿病、肥胖等“富贵病”的发生减少子宫膜癌的发病率。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金雀儿

下一篇 纵隔肿瘤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