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尤因肉瘤

尤因肉瘤(Ewing’s sarcoma)传统的概念认为系起源于骨髓的间充质结缔组织,以小细胞为结构的原发恶性。现代的新概念是:起源神经层的或软组织的小细胞肿尤因肉瘤是由小细胞构成的恶性,为儿童和青少年常见的恶性肿,病人年龄在5-15岁之间,发病率仅次于肉瘤。男性发病略多于女性。多发生长于长管干、干骺端和躯干。(一)发病原因病因不详。(二)发病机制......
目录

概述

尤因肉瘤是由小细胞构成的恶性,为儿童和青少年常见的恶性肿,病人年龄在5-15岁之间,发病率仅次于肉瘤。男性发病略多于女性。多发生长于长管干、干骺端和躯干

病因

(一)发病原因

病因不详。

(二)发病机

在早期,肿仍局限于时,质地较坚实,一旦皮质被破坏而肿侵犯软组织,则质地变柔软而脆弱,肿外观为具有光泽的融,呈灰白色,在发生继发性变化后,可呈紫红色或因坏死而呈黄色,变性严重时可成囊腔,含液化的坏死组织,镜下所见:典型的细胞大小较一致,小而,没有清晰的胞质境界,紧密地聚集在一起的细胞有时可见典型的或不典型的有丝分裂象,银染色可见网状纤维常围绕大细胞,成分状的间隔,很少穿插在细胞之间,这是和的原发性网织细胞肉瘤(非霍奇金淋巴)的重要鉴点之一,用组织法,如高碘酸雪夫(PAS)反应,可显示细胞胞质有大量糖原(在电镜下也已实),这一点可与网织细胞肉瘤神经母细胞

症状

一般来说任何均可发病,长多于扁,也有报道两者基本相等,其中长好发于股骨,胫肱骨腓骨,可侵犯干骺端及干;扁好发于髂肋骨,颌,骶

症状为局部疼痛,肿胀始时疼痛常不剧烈,呈间歇性,活动时加剧,并逐渐加重,变为持续性疼痛,位置表浅者,早期即可发现包块,有压痛,皮温高,发红,全身情况差,常伴有发热贫血,白细胞计数增高,沉增快,有时很类似急性源性骨髓炎,更有特殊者应用抗生素后肿痛常减轻,体温可降至正常,继之症状重复出现,发生在椎者常伴有剧烈性痛,截瘫小便失,尤文肉瘤发展极快,早期即可发生广泛转移,累及全身骼,脏及淋巴,但发生病理骨折者较少见。

1.X线诊断 尤因肉瘤无论在临床还是在X线诊断上,早期均比较困难,有时即使是活体组织检查,由于取材未包括细胞巢,确诊亦很困难,需要电镜及免疫组织和分子法才能确诊,因此,需要将临床,影像病理三者结分析,局部疼痛剧烈,肿胀发展快,全身情况恶化迅速,抗感染治疗无效,或始时有效,很快又变为无效时,应考虑诊断本病,在X线上:长的干骺端受累,其位置较肉瘤更近干,区出现反应性新生,典型“葱皮样”膜增生者,诊断较容易,但多数病例并非呈典型表现,而要表现为破坏,扁有溶硬化或混型破坏,无明显特殊表现,但其他恶性肿破坏常有其特殊征象,短期重复摄比较有助于诊断,CT和MRI对病周围组织肿胀及肿块界限比X线要优越的多,且MRI又比CT更敏感,并能显示骨髓状况,在组织上,取材要充分足够,应包括软组织膜,质及,镜下可见小均匀一致的细胞,组织检查多数细胞含糖原(90%以上)。

2.基因诊断 细胞遗传研究发现:尤因肉瘤具有11号和22号染色体的相互易位t(11,22)或21号和22号染色体相互易位t(21,22)导致EWS基因与FLⅡ基因或ERG基因重排而发病,约86%的尤因肉瘤可检测到有11号和22号染色体的异位;用反转录PCR(RT-PCR),染色体原位杂交(FISH)和DNA分子杂交可检测出大约90%尤因肉瘤有EWS/FLⅡ的融的基因的转录和5%~10%的EWS/ERG的融基因的转录,这对尤因肉瘤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检查

白细胞常增高达(10.0~30.0)×109/L,细胞沉降率加快,由于大量膜新生成,清碱性磷酸酶可轻度增高,这对于成年人诊断意义较大,肿细胞糖原染色阳性;亦有文献报道,Bence-Jones试验阳性对本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1.X线表现 尤因肉瘤在X线上的表现差异很大,其基本X线表现是较广泛的溶性浸润性破坏及增生,发生在长者可在干也可在干骺端或干和干骺端同时受累,发生于长干骺端者早期受侵的干骺端松质中有小斑点状密度减低区,小梁不清晰,皮质的面模糊,呈虫蚀状或咬样,继之皮质出现同样改变,边缘模糊不清,皮质不同程度的变薄,膜膨起,膜增生呈现葱皮样改变者,约在一半以,有时可见Codman三角,并可出现对称性梭组织肿胀或软组织肿块,有的亦可出现放射状或垂直于皮质的,态一致的针,发生在干时,其早期病变位于髓腔,可能会有少量的膜反应,X线平对前者观察不到,随病情发展出现斑点状溶破坏如虫蚀状,继之融为斑状,并沿干纵轴扩展蔓延,同时会有大量呈葱皮状膜反应,可见到Codman三角,病周围为对称的棱组织肿胀或软组织肿块,亦可出现垂直于干呈放射状排列,密度较均匀,态一致的针。

发生于扁尤因肉瘤的X线表现可呈现出溶型,硬化型及混破坏三类,有的甚至出现膨胀性改变(图2),有的亦可出现放射状针状,有作者(1986)认为:针状新生则为尤因肉瘤比较独特的表现,出现率不低,原发于盆的肿其出现率就更高,位于椎体的病变,表现为椎体广泛质破坏,邻椎可受累,多无膜反应,椎旁可见软组织阴影。

2.CT检查特点 破坏的分型同X线,也分三型,病周有明显的大的软组织肿物,部质地比较均匀,密度类似于肉,肿物偶见破碎块及反应性成,表现为密度增高影像。

3.MRI检查特点 病周可见明显的大的软组织肿物,在T1加权像显示与肉相同或略高的信号,在T2加权像为明显的高信号;能比较清楚地确定病变的边界;对骨髓显示清楚。

4.扫描特点 99mTc扫描显示;反应性成病理骨折一般显示出中等强度不规则浓集;病周围的软组织肿物常无核素浓集;膜反应区可显示核素浓集。

鉴别诊断

要需与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原发性网织细胞肉瘤神经母细胞转移,以及肉瘤相鉴

1.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本病发病急,多伴有高热,疼痛较尤因肉瘤剧烈,化脓时常伴有跳痛,夜间痛并不加重,有些病例伴有胸部或其他部位感染,早期的X线上受累改变多不明显,然后于髓腔松质中出现斑点状稀疏破坏,在破坏的同时很快出现质增生,多有死骨出现;穿刺检查,在骨髓炎的早期即可有性液体或脓性液体吸出,细菌培养阳性,而尤因肉瘤则否,进落细胞检查有助于诊断,骨髓炎对抗炎治疗有明显效果,尤因肉瘤对放疗极敏感。

2.原发性网织细胞肉瘤 多发生于30~40岁,病程长,全身情况尚好,临床症状不重,X线表现为不规则的溶破坏,有时呈溶状,无膜反应,病理检查,胞核更不规则,具有多性,网织纤维比较丰富,包绕着细胞,组织检查:胞浆无糖原。

3.神经细胞转移 多见于5岁以下的幼儿,60%来源于腹膜后,25%来源于纵隔,常无明显原发病症状,转移处有疼痛,肿胀,多并病理性骨折,尿液检查儿茶酚胺升高,X线上常很难鉴;病理上成神经细胞的细胞呈成真性菊花样;电镜下细胞神经分泌颗粒。

4.肉瘤 临床表现发热较轻微,要为疼痛,夜间重,肿穿破皮质进入软组织成的肿块多偏于的一旁,化影,反应的大小态常不一致,常见Codman三角及放射状针改变,病理细胞不呈假菊花样排列。

治疗预后

(一)治疗  

由于尤因肉瘤恶性度高,病程短,转移快,采用单纯的手术、放疗、单药化疗效果均不很理想,绝大多数患者在2年死亡,5年生存率不超过10%。随着细胞增殖动力理论的深入研究和新抗癌药物的不断涌现以及对各种抗癌药物作用机制的认识的深入,也为制定安全有效的治疗案提供了理论基础,使对尤因肉瘤的化疗有了显著的进步,特是近年来采用综疗法,使局限性尤因肉瘤治疗后5年生存率提高到75%以上。   

1.放疗 尤因肉瘤对放疗极为敏感,量照射后,能使肿迅速缩小,局部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但单独应用的远期疗效很差。Larsson等报道64例,其中绝大部分单用放疗,个并手术治疗,5年生存率也只有17%。放疗的量一般为40~60Gy/4~5周。现提倡放疗总量为55Gy。   

2.化疗 尤因肉瘤(分化网状细胞肉瘤)是的高度恶性肿,来源于骨髓神经上皮。与肉瘤一样,尤因肉瘤易发生早期转移,不进化疗的长期生存率为5%~10%。   

尤因肉瘤仍采用新助化疗的案,亦照化疗、手术、再化疗的步骤,但由于肿对放疗敏感,手术前后的放疗常与化疗同步。化疗单药的有效率均在30%左右。通过多药联并综放疗及手术,尤因肉瘤的生存率可达到70%以上。   

传统的化疗案为VAC及VACA案。由于环磷酰胺(CTX)及放线菌素D(dactinomycin)均有骨髓抑制作用,长春新碱(VCR)要是神经毒性,有被IFO取代CTX的趋势。过临床观察,ADM在尤因肉瘤的治疗中有明显作用,可以明显的提高5年生存率。在给药式上,大量间歇化疗的效果明显好于小量连续化疗。肿的体积大小也与预后有。近年的研究表明,IFO及Vp-16对尤因肉瘤有效率可达60%以上。以下列传统的VAC及VACA案,以及SSG的化疗案。   

对于组织反应不好及复发转移的病例,马法兰(malphalan)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提高案中药物的量结全身放疗,采用骨髓、干细胞解救等法有望提高5年生存率。转移因子干扰素、白介素-2等生物治疗的效果不肯定。

(1)VAC案:   

VCR:1.4mg/m2,静冲入,每周1次,共12次。   

ACD:0.015mg/(m2·d),静滴,连续5天,每12周重复1次。   

CTX:300mg/(m2·d),服5~10天,每6周重复1次。   

(2)VACA案(尤因肉瘤研究协作组,IESS):   

VCR:静冲入,每周1次,第1~6周和第8~13周。   

ACD:0.015mg/(m2·d),静滴,连续5天,每12周重复1次。   

CTX:500mg/m2,静冲,每周1次。   

ADM:30mg/m2,静冲,第1~3天,每3周重复1次。   

(3)SSG Ⅸ案:化疗周期为35周。在可以达到广泛切除的条件下,采用ADM、IFO、VCR及CDP四药联。手术前3疗程,手术后3周进术后化疗,分8疗程,每3周为一疗程。加上手术及恢复的3周,共35周。   

VAI:第1、3、5、6、8、9、11疗程。   

VCR:1.5mg/m2,静注射,第1天。   

ADM:30mg/m2,静滴注,第1、2天。   

IFO:1mg/m2,静滴注,第1~5天。   

PAI:第2、4、7、10疗程。   

CDP:90mg/m2,静滴注,第1天。   

ADM:30mg/m2,静滴注,第1天。   

IFO:1mg/m2,静滴注,第1~5天。   

3.外科治疗 单纯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日趋减少。手术治疗的的是彻底切除病灶,减少患者体细胞的数,以省去较长时间的放疗,前单纯手术治疗只适用于全身情况严重,无法放疗或化疗,或放疗、化疗失败者以及虽有远处转移,为解决局部剧痛或治疗病理骨折而施姑息手术治疗。   

4.综治疗 综治疗系指放疗加化疗加手术或不加手术的综治疗法。其法选择:   

(1)放疗+化疗:要适用于不能施手术的患者,包括晚期患者,采用中等量或较大量的放疗加药物联化疗。据患者具体情况,放疗和化疗可同时始或先后应用。Johson等报道用CTX与放疗联,使67%的尤因肉瘤的患者无生存期达44~52个月。   

(2)手术切除+中等量放疗+化疗:只要是能够将肿切除,则应切除加中等量的放疗加多药联化疗。前也有人张先进化疗,待肿明显缩小,再施大块切除,远端再植或用移植以及人工关节修复缺损。术后原肿所在放疗35Gy,再加联化疗。   

(3)术前化疗:尤因肉瘤术前化疗是为了提高治疗效果,要用足乙昔(Vp-16)和异环磷酰胺(IFO)。   

(4)对已播尤因肉瘤的治疗:只要全身情况允许,在给予支持疗法的同时,对原发病灶及转移灶给予放疗加联化疗。Johnson等报道此类病人的治疗效果,其2年生存率仍达44%。Brudach(1993)等对愈后差的患者给12Gy的全身放疗加大量的MFL和大量的Vp-16化疗后,并用造干细胞解救,6年生存率为45%。   

(二)预后  

过去肢或放疗的5年生存率仅5%~15%;现手术联放疗、化疗的5年生存率可达75%。广泛破坏及周围液的白细胞改变,很难区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