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眼眶神经纤维瘤

神经纤维亦是周围神经的一种良性肿神经不同在于病理组织神经鞘细胞增生外,还混杂有神经纤维细胞的增生。临床表现也较神经多样化症状体征和病理组织改变眼眶神经纤维可分为4型:孤立型或局限型、丛状型、弥漫型和切断术后神经眼眶神经纤维分为前3种类型可单独出现在眼眶,但也可作为神经纤维病的一部分,后一种类型代表切断后的外周神经大量过度生长,但眼眶极罕见。眶部丛状神经纤维......
目录

病因

病因前不清。

临床表现

1.局限型者多发生于青年和中年人,男女患病率无区,多发生于一侧眼眶。症状和体征类同于神经。发生于眶深部者起慢性进性视力下降,眼球突出复视。由感觉神经发生的肿,患者可感觉异常,迟钝或丧失。来源于运动神经,早期出现眼球运动障碍。眶前部可扪及肿物,边界清楚,可以推动,较一般良性肿为硬。

2.眼眶丛状神经纤维多为神经纤维病的眼部表现,只有少数病例缺乏其他部位病变。此类型发病年龄与局限者不同,在出生后或幼年时期即出现症状和体征。侵袭范围广泛,包括眼睑、眶组织、眶和邻近的、颞部等。眼部最早和最多见为上、下睑软性肥厚,皮下组织增生,使上、下睑隆起。眼睑皮肤常有淡棕色色素斑,眼球向前突出和向下移位。眼球突出虽然很显著,但向眶纳入并不困难。肿组织可直接侵袭眶各种结构,上睑提首先被波及,上睑下垂,上不足或不能。

3.视神经被侵袭起视力减退,眼睑病变常累及上睑始于外侧,结状肿大,起上睑外翻结膜充,肥厚。皮下肿增长,眼睑皮肤肥大可呈袋状,下垂至面颊部,成所谓马面样神经纤维。眼部扪诊,皮下可触及索条状、结状或弥漫的软性肿物,缺乏边界。眶骼缺失,发生在前部,眶缘不整齐凹陷;发生在眶后部继发后部膨出可起搏动性眼球突出。眶深部并可扪及搏动性肿物,为膨出眶组织。眼眶眼睑部肿常向颞部和面部蔓延,显示颞部肿胀、皮下软性肿物及缺失,面部肿大下垂,同侧翼下垂。搏动性眼球突出,躯干皮肤软性棕色色素斑

4.弥漫型神经纤维要见于皮肤,发生于眶者比较罕见。如肿侵袭皮下组织、眶脂肪、眼外和其他软组织,发生眼睑厚,眼球突出和眼球运动受限,临床表现与丛状神经纤维类同。

检查

1.X线检查

孤立或局限型神经纤维可造成眼眶扩大,以婴幼儿期发病最为显著,眶腔密度增高,眶壁质变薄、硬化,丛状型神经纤维也可造成眶腔扩大,眶缘变薄,硬化;常伴有蝶大、小翼以及部分缺如,表现为“空眶征”,眼眶上下径扩大表现为“立卵征”,以上两征象即所谓神经纤维病的特异性征象,邻近颞骨也可有大范围的质缺如,X线平也可显示视神经孔扩大。

2.B超

孤立或局限型神经纤维表现为眶单发占位性病变,呈类或不规则,边界清楚但不光滑,回声较少且要分布在肿的前部,回声衰减较明显,有时甚至难以显示肿的后界,丛状神经纤维表现为边界不清楚的多回声病变,以条状回声或少回声多见,CDI显示肿流较丰富,且为动脉频谱。

3.CT扫描

孤立或局限型神经纤维表现为局限,边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影,呈类或卵,密度均匀,与实质相似,可压迫邻近眶壁,质变薄,不同程度硬化,增强后多数肿均匀强化,少数肿不均匀强化,丛状型和弥漫型神经纤维表现为明显强化的软组织影,轮廓不规则,呈浸润性生长外观,病变可延伸到邻近所有的眶结构,如泪腺、脂肪和眼外等,于丛状神经纤维要累及眼睑,常延伸到邻近区域,如颞窝、部等,当评价丛状神经纤维的CT扫描时,也应观察符诊断神经纤维病的其他征象,如蝶翼和眶缺如,病变侧眼球可能增大,甚至整个葡萄膜可受累。

4.MRI

孤立或局限型神经纤维T1WI为中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边界清楚,呈卵或梭,大多数肿部信号多较均匀,少数肿由于黏液基质和囊性成分存在而显示信号不均匀,增强后轻到中度强化,丛状和弥漫型神经纤维表现为眼眶边界不清楚的肿块影,广泛延伸到颞窝、部等邻近结构,眶也可显示在结状软组织影,有时病变通过眶上裂蔓延,病变在T1WI表现为不均匀的低信号,在T2WI表现为高信号,增强后显示不同程度的强化,以增强扫描联脂肪抑制技术显示最佳。

诊断

X线平对本病有一定的价值。尤其显示伴有神经纤维的患者,可清楚显示“空眶征”。B超、CT、MRI有助诊断。

治疗

肿物增长可影响视力和眼球运动,手术切除是必要的。手术进路应据病变位置和范围而定。眶前、中段肿,前路眶可完整切除病变;眶后段或者往往需要外侧眶。本病对放射线照射和药物反应不敏感。病变弥浸润,缺乏明显边界且侵袭范围广泛,手术治疗只能是反复的部分切除,手术切除有以下问题应予注意:

1.眼睑病变的切除

要是为了改善外观,属于美容、成性手术。处理眼睑病变时尽量不用电凝止,以免遗留过多的瘢痕,使眼睑硬化

2.眶病变的处理

周围手术间隙病变应尽量多的切除眶尖和肉,只去除容易分离的部分,避免损伤神经肉。

3.提上睑的处理

丛状神经纤维多发生于眶上部,侵袭上睑提,发生上睑下垂加之眼睑肥厚过长,显得上睑下垂更为明显。有的病例只保留上睑提侧一小部分束功能,有的病例睑上功能完全丧失,不论哪种情况,只要上睑下垂和眼睑上不足,在眼睑病变及睑切除后进上睑提缩短,保留5~7mm睑裂。术后既可暴瞳孔,改进外观,又不成兔眼及角膜炎。

4.眶缺失的处理

小范围缺损未成眶后部膨出者,可不予处理,如因大脑和颞疝入眶,则需与神经外科作,先使复位,以钛或有机玻璃成修补缺损。

除肿切除、上睑下垂矫正之外,当眶大部分组织被肿侵袭,视力丧失,尚可作眶容摘除及颞移植,进眼眶重建。

预后

眼眶神经纤维因类型不同预后也有区。局限性肿切除后很少复发。丛状和弥漫性肿,侵犯范围广缺乏明显边界,手术难以完全切除,术后往往继续增长,上睑下垂矫治和整效果也差。个病例可恶变为恶性神经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