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锦香草

锦香草 锦香草:熊巴掌、熊巴朵草、铺地毡,拉丁文:Phyllagathis cavaleriei (Levl. et Van.) Guillaum. 野牡丹科、锦香草属草本,高10-15厘米;直立或匍匐,逐,近肉质,密被长粗毛,四棱、通常无分枝叶片纸质或近膜质,广卵形、广端广急尖至近,有时微凹,基部心形,边缘具不明显的细浅波齿及缘毛,两面绿色或有时紫红色......
目录

植物学史

锦香草是1919年法国二位传教士于今中国贵州云南一带低山上第一次采集到,故叫:Phyllagathis caualeriei

形态特征

草本,高10-15厘米;直立或匍匐,逐,近肉质,密被长粗毛,四棱、通常无分枝叶片纸质或近膜质,广卵形、广端广急尖至近,有时微凹,基部心形,长6-12.5(-16)厘米,宽4.5-11(-14)厘米,边缘具不明显的细浅波齿及缘毛,7-9基出,两面绿色或有时紫红色,面具疏糙伏毛状长粗毛,平整,面仅基出侧脉被平展的长粗毛,有时毛落,隆起;叶柄长1.5-9厘米,密被长粗毛。花序生,总花梗长4-17厘米,被长粗毛,稀几无毛或无毛;苞片卵形或近倒披针,有时呈突尖三角,被粗毛,通常仅有4枚,长约,1厘米或更大,有时超过4枚,但极小;花梗长3-8毫米,与花萼均被糠秕;花萼漏斗,四棱,长约5毫米,裂广卵形端点尖,长约1毫米;花瓣红色紫色,广倒卵形,上部略偏斜,急尖,长约5毫米;雄蕊近等长,长8-10毫米,花药长4-5毫米,基部具小不甚明显,药隔下延呈短;子房杯端具冠。蒴果端冠4裂,伸出宿存萼外约2毫米,直径约6毫米;宿存萼具8纵肋,果梗伸长,被糠秕。期6-8月,果期7-9月。

锦香草图册锦香草图册

产地生境

生于海拔400-1500米的山谷、山坡疏、密林下荫湿的地水沟旁。

湖南、广西、广东海南岛未发现)、贵州云南。模式标本采自贵州平坝。

主要变种

锦香草(原变种)熊巴掌、熊巴朵草、铺地毡(广西)var. cavaleriei.

本种叶形植株所被毛被变化很大,有的植株紫红色或几无毛。

短毛熊巴掌(变种)(云南植物志)猫朵、熊巴(广西),猪婆、豆角消(江西),虎下红(福建)var. tankahkeei (Merr.) C. Y. Wu ex C. Chen,本变种与前者的区是,于基出侧脉上,除被平展的长粗毛外,尚有短刺毛,花萼有时被疏长刺毛。期5-8月,果期8-10月。

云南贵州湖南、广西、广东海南岛未发现)、江西福建。生于海拔300-1400米的山谷、山坡密林下荫湿的地及水旁。模式标本采自福建南平。

全株药用,有清凉作用,又用肉吃有滋补作用;也作猪饲料。

长柄熊巴掌(变种)var. wilsoniana Guillaum.

本变种与原变种的区是,被绒毛;叶片卵形或广卵形急尖或渐尖,两面被微柔毛及糙伏毛;叶柄被绒毛,通常较叶片长;雄蕊花药基部通常无;子房坛端缢缩成冠。

四川西部、云南。生于海拔2100-3100米的山坡、山谷密林下荫湿的地。模式标本采自四川西部康定。

主要价值

饲料

锦香草亦作猪饲料。

药用

药材基源:为野牡丹植物锦香草的全草或。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全草,全年均可采,均洗净,鲜用或切碎晒干。全株烧灰治朵出脓(可能是中耳炎);

功效:清热凉血

治:热毒痢;湿热带下;月经不调;崩漏;肠热;小儿阴囊肿大。

性味:味苦;辛;性

用法用量:

服:汤,15-30g;或

外用:适量,捣;或汤洗。

出处:《中华草本》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