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胰腺癌

胰腺癌 腺癌(Pancreatic Carcinoma/Cancer)是指发生于腺的癌症,要源于导管上皮及腺细胞,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腺癌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但长期大量吸烟、大量饮、高脂质和高蛋白饮食、接触某些化物质,患有慢性腺炎、糖尿病等因素都可增加患病险。腺癌起病隐匿,早期无特殊表现,数月后出现明显症状时,病程多已进入晚期。其要临床表现有腹痛消化不良黄疸消瘦等,整个......
目录

疾病病因

总述

腺癌病因前尚不明确,但长期大量吸烟、大量饮、高脂质和高蛋白饮食、接触某些化物质,患有慢性腺炎、糖尿病等不良因素可能增加患病的险。

基本病因

胰腺癌腺细胞生长失去控制时,可能导致腺癌的发生。研究表明CDKN2A、BRCA2、PALB2等基因突变被实与家族性腺癌发病密切相

危险因素

1、吸烟

长期大量吸烟者患腺癌的险比未吸烟者升高近两倍,戒烟20年后其险可降至同正常人群。

2、肥胖

BMI大于35kg/m2者,患腺癌的险增加50%。即使体重正常,围若超出正常范围值,发生腺癌的概率也会增加。

3、长期大量饮

长期大量饮会增加腺癌发生的概率。

4、慢性腺炎

慢性腺炎,特是家族性腺炎病人,发生腺癌的险会上升。

5、糖尿

糖尿病病史大于10年,患腺癌险增加50%。

6、长期接触某些化物质

如接触N-亚硝基甲胺、烃化物等化物质,会增加患腺癌险。

7、高脂和高蛋白饮食

长期高脂和高蛋白饮食,不吃蔬菜,养失衡,易患腺癌。

8、家族聚集性

家族中有多位直系亲属50岁以前患病者,患腺癌险增大。

9、某些遗传综征病人

患有Peutz-Jeghers综征、家族性非典型多及黑素征、常染色体隐性共济失调毛细管扩张症、Lynch综征、家族性腺息肉病等的人群,患腺癌的险较大。

疾病症状

总述

腺癌起病隐匿,早期无特殊表现,数月后出现明显症状时,病程多已进入晚期。其要临床表现有腹痛消化不良黄疸消瘦等。整个病程短、病情发展快、迅速恶化。

典型症状

1、腹痛

腹痛常为首发症状,常为持续、进性加剧的中上腹痛或持续部剧痛,夜间明显;仰卧与柱伸展时疼痛加剧,俯卧、蹲位、弯坐位或蜷膝侧卧位可使腹痛减轻。

2、消化不良

总管下端和导管被肿阻塞,胆汁液不能进入十二指肠,加之腺外分泌功能不全,大多数病人有食欲缺乏消化不良、粪便恶臭、脂肪泻(粪便呈油脂状或沫状、量多)等。

3、黄疸

约90%病人病程中出现黄疸要是由于癌细胞的侵蚀导致道的梗阻,是头癌最要的临床表现。表现皮肤、巩膜发黄,小便深黄、大便呈陶土色,可伴有皮肤瘙痒。

4、焦虑及抑郁

腹痛消化不良失眠导致病人个性改变、焦虑及抑郁。

5、消瘦

消化吸收不良、焦虑导致体重减轻。晚期常呈恶病质状态,患者极度消瘦,眼窝深陷,皮肤松弛、肉严重萎缩,呈“皮包头”的状态,浑身没劲、贫血,甚至完全卧床,全身衰竭

6、症状糖尿

50%腺癌病人在诊断时伴有糖尿病,新发糖尿病常是该病的早期征象。

7、其他

(1)肿对邻近器官的压迫,如影响排空导致腹胀呕吐

(2)少数腺癌病人可因病变侵及十二指肠壁而发生上消化道出

(3)持续或间歇性低热。

(4)游走性栓性炎或动脉成,患者会有腿部疼痛、肿胀等表现。

并发症

糖尿病、栓栓塞、上消化道出慢性腺炎等。

临床分类

1、据发病部位分类

(1)头癌:最多见,约占60%~70%。

(2)体尾部癌:占20~25%。

(3)全癌:约占5%~10%。

2、组织起源分类

据WHO分类,腺癌病理分型组织起源可分为上皮来源和非上皮来源,其中上皮来源的肿包括来自于上皮、腺细胞和神经分泌细胞导管腺癌、细胞癌和神经分泌肿及各种混性肿

流行病学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发病率

腺癌是腺恶性肿中最常见的一种。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2012年全球腺癌发病率列恶性肿第13位。2015年中国腺癌发病率位居恶性肿中第9位。

死亡率

腺癌的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呈明显上升趋势。2015年中国腺癌死亡率位居恶性肿中第6位。2017年美国癌症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腺癌在恶性肿死因中居于第4位。

发病趋势

腺癌的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

好发人群

好发于男性,非裔美国人比白人更易患病,发病年龄多见于40~65岁。

疾病检查

预计检查

医生会先给患者做体格检查、液生化检查,了解患者一般情况,而后会选择性的让患者做肿标志物检测、基因检测、X线钡餐造影、B型超声、CT、镜逆管造影、磁共振管造影、选择性动脉造影、超声镜检查、细胞组织活体检查等,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体格检查

腺癌早期无异常体征,随着疾病的进展,可出现皮肤巩膜黄染、上部压痛等体征。另外,医生可触摸到肿大的肝脏胆囊。晚期可在锁骨上摸到肿大的淋巴结,上部摸到结状、质地坚硬、不活动的肿块。

实验室检查

1、液生化检查

早期无特异性生化改变,肿累及肝脏、阻塞管时可起相应的生化指标,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汁酸、红素等升高。肿晚期,伴随恶液质,可出现电解质紊乱以及低蛋白血症。另外,部分患者可出现糖异常。

2、肿标志物检测

(1)糖类抗原19-9(CA19-9):是前用来诊断腺癌的各项肿标志物中敏感性最高的一项指标,在发生腺癌时会升高。CA19-9水平检测也是判断术后肿复发、评估放化疗效果的重要手段。

(2)腺癌相抗原(PCAA)和腺特异性抗原:此两种抗原联检测时均升高,对诊断腺癌有提示作用。

(3)胚胎抗原(POA):在腺癌患者中,POA会增高。肿切除后POA明显下降,术后1~2个月降至正常,复发时POA上升。此检查可对腺癌的复发有提示作用。

(4)其他:腺癌时癌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可升高。

3、基因检测

可判断是否由于基因突变而导致的腺癌。

影像检查

1、X线钡餐造影

头癌时可发现十二指肠增宽或十二指肠降段侧呈反“3”征象;十二指肠壁僵硬、黏膜破坏或肠腔狭窄或十二指肠、横结肠受压而移位等。

2、B型超声

可显示腺肿大、态不规则,或出现肿块,但对2cm以下的肿诊断不理想。

3、CT

具有较好的空间和时间分辨率,是前检查腺最佳的无创性影像检查法,要用于腺癌的诊断、鉴诊断和分期。平扫可显示病灶的大小、部位,但不能准确定性诊断腺病变,显示肿与周围结构系较差。三期增强扫描能够较好地显示腺肿物的大小、部位、态、结构及与周围结构系,并能够准确判断有无转移及显示肿大淋巴结

4、镜逆管造影(ERCP)

能直接观察十二指肠壁和壶部有无癌肿浸润。可直接收集液做细胞检查及壶部活检做病理检查,可提高诊断率。必要时可同时放置支架,流以减轻黄疸,为手术做准备。

5、磁共振管造影(MRCP)

无创、无需造影即可显示管系统,可观察十二指肠壁和壶部有无癌肿浸润。

6、选择性动脉造影

动脉肠系膜动脉动脉动脉选择性动脉造影,显示腺肿块和管推压移位征象,有助于判断是否有癌细胞堵塞、病变范围、手术切除的可能性等。

7、超声镜(EUS)检查

EUS从后壁和十二指肠探测整个腺,能避免肠道体和壁脂肪的干扰,对腺癌,包括早期腺癌的诊断有较大的价值,可准确描述是否有区域淋巴结转移及管累及。并可在超声镜下进穿刺,组织或细胞检查,以确定肿性质。

8、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ET-CT)

可以发现腺病灶,评估有无转移。

病理检查

在超声镜、壁超声或CT定位和导下,或在剖探查中用细针穿刺,可做多处细胞或活体组织检查,明确活检组织性质,本检查确诊率高。

疾病诊断

诊断原则

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结检查的结分析,一般不难诊断。医生在诊断过程中需排除慢性腺炎、自身免疫性腺炎、癌、总管癌等疾病。

诊断

1、慢性腺炎

以缓起的上部胀满不适、消化不良腹泻纳差消瘦等为要临床表现的慢性腺炎须与腺癌鉴,尤其是肿块型慢性腺炎。慢性腺炎常呈慢性病程,有反复的急性发作史,腹泻(或脂肪泻)较著,而黄疸少见。如影像检查发现腺部位的钙化点,则有助于慢性腺炎的诊断。有时鉴仍较困难,即使在手术中慢性腺炎的腺亦可坚硬如石,或呈结样改变。若剖探查鉴仍有困难时,需作深部细针穿刺或腺活组织检查加以鉴

2、自身免疫性腺炎

多表现有清IgG4升高,激素治疗有效。

3、癌和总管癌

总管、头三者的解剖位置邻近,三者发生肿的临床表现十分相似,但在外科手术疗效和预后面,总管和壶癌比头癌好,故鉴诊断十分必要。通过ERCP检查鉴

4、总管结石

总管结石往往反复发作,病史较长,黄疸水平波动较大,发作时多伴有腹痛寒战发热黄疸三联征,多数不难鉴

5、腺其他占位性病

要包括腺假性囊肿胰岛、实性假乳头状等,临床上肿物生长一般较缓慢,病程较长,同时可有特定的临床表现,如胰岛可表现发作性糖症状,腺假性囊肿患者多有急性腺炎病史,结CT等影像检查一般不难鉴,必要时可通过穿刺活检及病理检查协助诊断。

疾病治疗

治疗原则

腺癌的治疗要取决于癌症的分期和类型。常用治疗式有手术治疗、化疗、放疗、介入治疗、靶向治疗等。

一般治疗

可选用静高能养和氨基酸液输注,改善患者养状况。

药物治疗

1、止痛药

(1)轻度疼痛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吲哚美辛。

(2)中毒疼痛可使用弱阿类药物,如马多缓释

(3)重度疼痛可使用阿类药物,如吗啡、哌替啶等。

2、胰酶

可改善消化不良,减轻脂肪泻。常用药物有胰酶、多酶

3、胰岛

可用于治疗并发的糖尿病。

药品

吲哚美辛、马多缓释吗啡、哌替啶、胰酶、多酶

手术治疗

早期手术切除是治疗腺癌最有效的措施,但出现症状后手术切除率较低。若肿侵犯其他组织器官或包绕管应止手术。因此术前肿分期对于预测预后有较大作用。常用的手术案如下:

1、治性手术

(1)Whipple术:适用于腺头部癌早期,为腺癌除术的常用术式。本手术是去除头、小肠第一部分、胆囊、部分管和附近淋巴结。在某些情况下,结肠的一部分也可能被切除。之后会重新连接腺、和肠的其余部分,以使患者可正常消化食物。

(2)体尾切除术:适用于直径小于2cm体尾癌、无胞膜侵犯、无淋巴结转移、无远处转移。此术式是切除腺体尾部的肿,为防止大出,可能还会切除脾脏

(3)全腺切除术:适用于癌细胞侵蚀整个腺的情况。手术需切除整个腺、脾脏、部分或全部、部分横结肠等。

2、姑息性手术

当患者存在梗阻性黄疸十二指肠梗阻等情况可姑息性手术,以缓解临床症状,延长生存周期,改善生活质量。如流术(PTCD)、道支架植入术可以缓解黄疸,肠道支架植入术用以减轻肠梗阻

放化疗

1、化疗

化疗是通过化成药物杀死肿细胞或抑制肿细胞繁殖前尚无有效的单个化疗药物或联的化疗案可延长腺癌患者的生命或改善生活质量,故化疗通常是在手术治疗前缩小病灶,为手术创造机会;术后做巩固治疗,避免复发;肿转移时对其他系统进化疗。可服或静注射化疗药物。常用的化疗药物有吉西他滨、5-氟尿嘧啶顺铂、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紫杉醇卡培他滨等,其中,吉西他滨要作用于DNA成期的肿细胞,而成为腺癌化疗的最常用药物。

2、放疗

放疗是指使用机器将高能射线作用在患者固定区域,用以杀死或抑制癌细胞繁殖腺癌放疗的疗效不及化疗,对于化疗效果不佳者可作为次要选择,或联应用,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癌性疼痛,延长患者生命。

其他治疗

1、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是腺癌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尤其适用于中、晚期病人。

(1)区域性动脉灌注介入治疗:是指将化疗药物通过导管输注到肿管处,可影响癌细胞的繁殖或直接杀死癌细胞。

(2)消融治疗:是指用物理的式杀死癌细胞,常用式为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冷冻消融、消融等。

(3)动脉插管栓塞治疗:通过腺癌供动脉插管灌注栓塞,阻断癌肿的供使其发生缺、坏死,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疗效。

2、靶向治疗

是指使用特定的治疗药物可通过特异的选择作用点,只杀死肿细胞,而对周围正常组织细胞不造成影响。常用药物有厄洛替尼、奥拉帕利、贝伐单抗、西妥昔单抗等。

疾病预后

一般预后

该病的预后与腺癌的分期、类型等有。一般预后较差。若不治疗,生存周期较短。

危害性

1、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2、可能出现静栓,若栓子到达部,可能造成栓塞,危及患者生命。

3、该病为恶性疾病,患者知晓后常会有担忧、害怕、焦虑等负面情绪,可能加重病情。

自愈性

一般不会自愈。

治愈性

相当一部分早期腺癌患者通过手术治疗能获得治愈。

治愈率

部分早期患者可通过手术治愈;晚期患者治愈的难度较大。

治性

腺癌如果在早期被发现,可通过手术切除达到治。

复发性

术后亦存在复发险。

转移性

腺癌易发生早期转移,转移式包括直接蔓延、淋巴转移、转移、沿神经鞘转移。直接蔓延常累及总管末端、十二指肠、横结肠小肠腹膜;淋巴转移常累及腹膜肠系膜组织淋巴结转移常过门静转移至,进而累及器官;沿神经鞘转移常累及十二指肠腺和胆囊神经神经丛等。

生存周期

若出现症状后一般平均存活时间小于一年,不治疗的患者生存时间约为4个月。若做了治术的患者,5年存活率(即生存时间在5年以上的比例)在10%~25%之间。

疾病护理

日常护理

患者应充分认识到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理状态对治疗腺癌有比较重要的作用。同时增强体质、理膳食等对该病也有积极作用。接受放化疗或手术治疗的患者需定期到医院复诊,以便医生了解病情变化或复发。

理护理

1、患者可有严重的腹痛,常会伴有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可通过看报、听音乐、与家人交谈、深呼吸、放松按摩法分注意力,以减轻疼痛。

2、大多数患者是40岁左右的中年人,家负担较重,很难接受诊断,常会出现否认、悲哀、恐惧和愤怒等不良情绪,加之腺癌患者大多就诊晚,手术机会小,预后差,故患者对治疗缺乏信。家属需多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真实感受,多陪伴患者,满足患者的精神需要,使患者能积极配治疗。

3、患者自身应保持乐观的态面对疾病,可与医护人员沟通病情,增强治疗信,必要时可咨询理医生,以缓解理压力。

用药护理

1、输注化疗药物时要注意观察输液部位,出现肿胀或疼痛应立即通知医生和护士处理。

2、使用化疗药物后,应注意有无皮肤瘀斑、牙龈血尿便等全身倾向,若有需及时报告医生进处理。

3、使用化疗药物后,若有呕吐者,家属应及时清除呕吐物,协助患者漱,保持口腔清洁。

4、需要注射胰岛素的患者,注射后若出现头晕心慌、出冷汗、乏力等症状时要注意可能发生了糖反应,应立即进甜食、糖水。

术后护理

1、术后监测体温、呼吸、搏、压;注意意识和黄疸的变化。

2、观察流管,防止出、挤压或折叠,观察流物的性质,若有异常需及时报告给医生。

3、观察伤有无渗、渗液,有无红、肿、热、痛等表现,若存在需及时报告给医生。

4、术后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5、术后食,肠减压期间可通过静补充养。拔除管后可给予少量流质食物,再逐渐过渡到低脂饮食。

生活管理

1、患者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2、由于癌症病人体质虚弱,造功能不佳,出后不易止,故需避免出。患者尽量不要随便抠,防止鼻腔;用软毛刷刷,防止牙龈

3、黄疸时皮肤易瘙痒,避免用手用力抓挠,指甲不用过长,以免皮肤破溃,造成感染;瘙痒部位尽量不用肥皂等清洁清洁,每日可用温水擦1~2次。

4、待体力恢复后,可选择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运动或体力活动。如步、慢跑、做广播体操、打太极拳、舞太极剑等。一面运动可增加热能消耗,降糖;另一面可降低固醇,减缓或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另外,还可改善功能,消除精神紧张,振奋精神。但要注意序渐进,持之以恒,以不感到疲劳为宜。

5、保持乐观的态,可通过参加社交互动,如参加读书会、交流会等多与人交流,缓解中过大的压力。

复诊须知

临床高度怀疑腺癌、术后、晚期进放化疗的患者应遵医嘱定期复查,以便医生评估养状态、肿进展情况、是否复发等,及时调整治疗案。

1、复诊时间

(1)临床怀疑腺癌,但难以与自身免疫性腺炎、慢性腺炎等疾病鉴诊断时,应进密切随访。推荐随访时间为每2~3个月1次。

(2)腺癌患者术后第1年,建议每3个月随访1次;第2~3年,每3~6个月随访1次;之后每6个月随访1次。随访时间至少5年。

(3)晚期或并远处转移的腺癌患者,应至少每2~3个月随访1次。

2、复查项

(1)常规、生化指标、清肿标志物如CA19-9、CA125、CEA等。

(2)超声、X线、胸部薄层CT扫描、上部增强CT等影像检查,必要时复查PET-CT。怀疑转移或转移的患者,加肝脏MRI和扫描。

饮食护理

饮食调理

理的饮食可保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应选择富含养,易消化,少刺激性、低脂肪的饮食。

2、可多食用、菠萝、杨梅樱桃等含丰富果的水果,能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可使糖下降。

3、可多吃黑芝麻胡萝卜等,有助于改善少食淀粉而造成的乏力症状,并降糖。

4、可常使用黄鳝、空菜、子、南瓜魔芋苦瓜菠菜等食物,含降糖的成分。

5、可配具有软坚结、疏肝理气的食物,如山楂、麦海带、海藻、紫菜等。

6、化疗期间饮食应做到多样化,为防止化疗起的白细胞、下降等,宜多食、鸡、大枣等。可多食香菇木耳等提高免疫功能。为了增加食欲,防止呕吐,可更换食谱,改变烹调法,增加食物的色、香、味;少量多餐,吃一些清淡爽的凉拌菜。

饮食

1、戒烟,忌暴饮暴食、饮食过度,以免加重病情。

2、忌油腻性食物以及高动物的脂肪食物,如肥肉、羊肉、肉松、贝类、生、芝麻、油、点等,以免胆汁过度分泌,加重病情。

3、忌酸麻辛辣刺激食物,如葱、蒜、姜、花椒辣椒等,以免刺激肠道从而加重病情。

4、忌坚硬、黏滞不易消化、粗糙纤维多的食物,如韭菜芹菜玉米糯米等,避免造成肠刺激。

5、忌腌制、霉变食物,如咸、腌菜等。

预防措施

腺癌的病因尚未明确,暂无有效的预防措施,以下措有可能降低发病险:

1、改变饮食结构,不吃烧焦和烧糊食品,少吃高脂肪、高蛋白、高盐食物。就餐有规律,每日3~5餐,不吃零食,可以减少液的分泌,减轻腺的负担,降低腺癌发生的险。

2、严暴饮暴食,因为暴饮暴食可急性腺炎,甚至危及生命,也会埋下患腺癌的隐患。

3、坚持体力活动,避免超重和肥胖

4、多吃粗粮,少吃高固醇膳食。谷类、豆类及甘薯等富含非淀粉多糖及膳食纤维的食物能降低腺癌发生的险,而含高固醇的动物脏能增加腺癌的危险性。

5、对年龄在40岁以上、新发现糖尿病、慢性腺炎、长期吸烟、有肿家族史等人群应定期进腺癌筛查。

6、患有糖尿病、慢性腺炎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7、戒烟,可减少患腺癌的险。

8、尽量避免接触有害的化物质,如N-亚硝基甲胺、烃化物等。

相关研究

2022年10月,弗吉尼亚理工大的一个研究团队对腺癌肿中发现的一种细菌进了研究。研究团队发现了这种细菌可以转移到腺癌肿中,这可能有助于指导腺癌的未来的治疗。这种为具核梭杆菌的细菌可能在癌症的侵袭性生长和在全身移动的过程中起键作用。该研究结果于10月18日发表在《Science Signaling》。

2023年7月,日本北海道大发布新闻公报说,其研究人员通过动物实验找到治疗腺癌的两个靶点。这一发现有望帮助医界了解腺癌的发展过程,并研发治疗药物。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