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胰高糖素瘤综合征

高糖素征又称坏死松解性游走性红斑是胰岛A细胞的一组临床表现。本病极罕见,占神经分泌肿的1%,临床上以反复发生坏死松解性游走性红斑、口炎角、等部位的慢性炎症,指甲松动,外阴阴道炎,贫血、体重下降、糖尿为特征。发病年龄55~60岁,女性略多于男性,绝经期妇女多见。肿多位于尾,其次位于体,位于头的较少,大多数为恶性,凡病程中出现皮肤黏膜损害者往往提示恶性。皮损往往先于肿......
目录

病因

病因尚不明确,糖素胰岛A细胞肿,肿细胞分泌过量的糖素,临床症状的出现推测与糖素分泌亢进有

发生机制

1.糖尿

组织分泌大量糖素(需要锌参与),致碳水化物、蛋白质和脂肪等养物质分解代解过强,导致养障碍。通过激活肝脏磷酸化酶促进糖原分解,可使糖升高。另外,糖素抑制腺外分泌,从而抑制胰酶的分泌和释放,也可使糖升高,由于高糖和糖素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故糖尿症状多较轻,一般不发生酮症酸中毒,故易误诊为Ⅱ型糖尿病。

2.皮损发生机制可能

糖素升高后,促进分解代谢和糖异生,造成低氨基酸血症,使皮肤养不良;②肿成大量糖素需要消耗大量锌有;③糖素升高诱导表皮产生大量生四烯酸及其产物起皮肤炎性损害

3.消瘦

原因:①糖素抑制消化腺分泌,致消化、吸收不良;②肿原发灶及转移灶生长消耗;③极少部分并胺及胺前体摄取及羧系统其他分泌肿,影响蛋白及脂肪代谢,因此出现养不良、低蛋白血症氨基酸含量严重减少。

4.贫血

原因:①糖素的促分解作用造成氨基酸缺乏,养不良;②恶性疾病的晚期消耗作用;③糖素可能有抑制红细胞生成的作用。表现为虚弱、不适、结膜苍白等,也可有明显的肿大。这种贫血属于正常色素正常细胞性贫血,患者的维生素B 和叶酸盐水平均正常。

临床表现

本病突出的症状为皮疹、糖尿消瘦贫血。皮疹的表现具有一定特点,以反复发生坏死松解性游走性红斑、口炎为特征。大部分患者都有糖尿症状,以体重下降、糖尿为特征。

1.多见于女性,以中年尤其是绝经期妇女为多皮损可泛发全身,但好发于下沟、会阴生殖器、部、部、周、四肢末端、胫、足等摩擦和易受外伤部位。外伤、压迫和摩擦可诱发和加剧本病。

2.皮损初为大小不等多角或不规则淡红斑,偶见粟粒至绿豆丘疹和丘疱疹,1~2天变为暗紫红色,中苍白或为紫癜样,随后中央出现浅表水疱或脓疱,易破裂成糜烂和结痂屑遗留淡褐色至青铜色色素沉着。红斑边缘向周边扩展,境界清楚的红色结痂性边缘呈环状或多环状。从红斑到留有色素沉着历7~14天,皮疹此起彼伏。损害可自消退,间隔几周至几月后周期性发作。皱襞处糜烂周红斑结痂,指端呈红棕色斑伴屑。一些患者则为鳞屑斑疹丘疹类似湿疹皮炎

3.多数患者有严重的舌炎,呈猩红色、光剥而伴轻度萎缩,外观似牛肉自觉刺痛。也可见角炎、结膜炎阴道炎等。指甲变薄、变脆。毛发稀疏。

4.大部分患者有轻到中度糖尿。可有间歇性腹泻腹胀呕吐和黑便患者身体衰弱、体重下降,亦可有低钾、贫血成和精神障碍。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一般化验检查间歇性尿糖阳性、空糖升高或葡萄糖耐量下降,中高糖素水平升高大于5000mg/L沉增快、贫血低蛋白血症头部肿十二指肠液中可发现细胞。

(2)糖素放射免疫测定 ①基础测定糖素多显著增高,可超过1000pg/ml,为正常值5~10倍,服或静注入葡萄糖往往不能抑制糖素的分泌。 糖素激发试验可使用腺A细胞促分泌,如氨酸、丙氨酸。注射后糖素增高,但此种反应也见于原发性或继发性的胰岛A细胞增生,故此试验并非糖素的特异性诊断法。

2.其他助检查

(1)钡餐检查及十二指肠低张造影仅对头部胰岛细胞的诊断有帮助,表现为十二指肠降段侧壁有所改变,但本病发生在头部极少。有的病例出现空肠回肠的粗皱襞。

(2)动脉动脉管造影胰岛细胞的诊断可达70%以上,但不能明确肿来自何种细胞。

(3)超声扫描、CT扫描和MRI扫描可显示的原发病灶及有否转移病灶。

(4)细针穿刺取活检超声或CT导下细针穿刺取活检,必要时腔镜或剖探查取病理活检。

(5)皮肤组织病理检查取早期损害的皮损边缘做活检有特征性病表皮棘细胞层浅层细胞水肿,胞质嗜酸性、核固缩,可坏死松解,导致裂隙和水疱成坏死区可见中性粒细胞有时可成海绵样脓肿,该处无颗粒层。棘细胞层下部2/3正常。真皮乳头水肿管扩张管周有轻度淋巴细胞浸润。

(6)肿组织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符胰岛A细胞的特点;组织中含高浓度的糖素。

诊断

据临床表现,典型的特异性皮肤损害,与糖尿病极为相似的糖尿体重减轻贫血舌炎角炎,腹泻等,并结实验室及其他助检查可以诊断。

鉴别诊断

糖素有皮肤损害和糖素水平增高,故凡具有皮肤损害及糖素水平增高的病例均应予以鉴

1.皮肤损害的疾病

(1)糖素患者的皮肤损害是呈坏死溶解移性红斑改变,应与良性家族性天疱疮、落天疱疮、弥漫性脓疱牛皮癣、中毒表皮坏死溶解等病相鉴

(2)皮肤损害与肿同时存在的患者,应与炎、黑色棘皮症、获得性鳞癣等病鉴

2.糖素增高的疾病

大幅度增高者只见于胰岛A细胞,但轻度增高者见于下列情况和疾病:食入蛋白质、饥饿、停用胰岛素、酸中毒、尿毒症、感染、剧烈运动、糖尿病、硬变、库欣综征、肢端肥大症、嗜铬细胞急性腺炎及接受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等应与之鉴

治疗

1.手术切除确定诊断后,应及时采用手术治疗,有怀疑者亦应手术探查。可选择体尾或十二指肠切除术,肿切除后症状可迅速改善,皮肤病变常于术后第2天显著好转,2周后可全面消失。较重的皮肤病变,融性大疱也于术后3周可恢复正常。病人糖尿胰岛素治疗数天后即可愈,糖耐量恢复较晚,有报道3个月才恢复正常。

2.以化疗良性者手术切除可以治愈。恶性者或有多发转移及其他远处转移者,可以化疗。一般采用链脲菌素、氮烯咪胺、5-FU等,有文献报道氮烯咪胺有较好的疗效。

3.介入治疗对于无法手术切除者可以管栓塞(TACE)。

4.其他药物治疗: 生长抑素抑制胰岛α细胞的分泌,降低糖素水平; 氨基酸和脂肪蛋白养支持; ③降糖药激素激素对症治疗; ⑤锌服锌⑥抗凝药预防性运用抗凝药防止成。

预后

如果治疗得当,大多预后较好,生存期在3~7年甚至更长。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