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甲状腺癌
病因
1.放射性物质影响
许多临床资料证实甲状腺癌的发生与接受放射性物质有关,近来认为甲状腺癌与HLA-DR7有关。
放射损害,已经证明头颈部外放射是甲状腺的重要致癌因素,特别是小儿。国外有人收集到602例15岁以下小儿甲状腺癌,其中有放射史者286例,占47.68%,80%是在婴幼儿时期曾接受头颈部放射治疗,成人颈部放射治疗后发生甲状腺癌的机会并不多。
2.长期过量的TSH刺激
过量的TSH长期刺激可使敏感的甲状腺上皮发生癌变,使肿瘤发展即使非常低量的131I(1~5μCi)或X线1~5Gy(100~500rad)通过TSH升高导致癌的发生,临床上也见到先天性甲低及结节性甲低没有及时治疗,最终恶性变成为甲状腺癌。
内分泌紊乱,甲状腺乳头状腺癌和促甲状腺激素关系密切,有人认为促甲状腺激素(TSH)长期刺激,能促使甲状腺增生,形成结节,再恶变成癌。
3.遗传因素
甲状腺癌的发生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此现象在甲状腺髓样癌患者较为突出,5%~10%的髓样癌患者具有阳性家族史。
4.碘的摄入异常
碘是人体的必需元素,但在碘不足或过量时,都会使甲状腺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有文献表明,在地方甲状腺肿流行区,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高,高碘饮食可能也易于诱发甲状腺癌。
临床表现
无症状的颈部肿块是小儿甲状腺癌的主要临床表现,颈部肿块可以表现为甲状腺结节或肿大的淋巴结,小儿甲状腺癌增长迅速,甲状腺结节可为单个性结节或多个性结节,与成人甲状腺癌相比,单发结节癌发病率较高,为38.6%~80%,癌肿结节质地坚硬,边界不清,表面凸凹不平,固定而活动度差,与周围甲状腺组织分界不清,肿块多无明显压痛,偶因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或侵犯喉返神经引起声音嘶哑。
检查
1.甲状腺功能检查
一般正常或偏高,个别可略高于正常。
2.活组织检查
摘除的局部淋巴结活检,肿瘤组织粗针穿刺活检,以及手术中肿瘤组织冰冻切片快速诊断可确诊并进行病理学分类。
3.血液检查
髓样癌患者血清降钙素水平明显升高,血清及肿瘤组织中前列腺素及血清素测定值均升高。
4.B型超声检查
可作为首选,甲状腺结节在B超检查时的特点为实质性,或囊性与实质性共存的混合性,边界不清,无完整包膜,彩色多普勒显示结节血运丰富,可伴有砂粒或粗大的钙化灶,也可同时发现同侧颈淋巴结肿大,肿大淋巴结呈圆形,或短椭圆形,良性的淋巴结肿大多呈长的偏椭圆形。
5.CT,MRI
可以准确提供甲状腺肿物及肿大淋巴结与周围血管,气管,食管的关系,对手术有着较大的帮助。
6.甲状腺核素扫描
诊断
医生对小儿头颈部接受过放射照射者,应警惕小儿甲状腺癌,早期诊断非常重要,如在甲状腺内偶尔发现结节,肿块较坚硬,近期增长迅速,具有压迫症状,尤其声音嘶哑,应考虑有小儿甲状腺癌之可能,有颈淋巴结肿大者更应高度怀疑,在选择核素扫描检查时,应选择半衰期较短的123I或99mTc,较为安全,不宜用 131I,必要时可行穿刺细胞学或组织学检查。
治疗
1.手术治疗
(1)切除范围目前对手术方式的选择仍存在争议,争论的焦点集中在甲状腺切除的范围及颈淋巴清扫的范围。
主张行甲状腺全切除的依据是:①甲状腺全切除可以确保切除临床上不明显的多灶性病变,而多灶性甲状腺癌的发生率可达40%;②随着手术技巧的不断提高,甲状腺全切术的并发证的发生率已大大减少;③便于术后应用放射性碘进行诊断性扫描,并治疗微小的区域性或远处转移的疗甲状腺癌病灶;④便于术后测定血清TG,进行术后监测,以发现残留或复发的病灶。
主张行甲状腺次全切除的依据是:①小儿甲状腺癌的预后好,死亡率低,即使伴有远处转移,依然有很高的长期生存率,而手术并发证是其主要的死亡原因;②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对侧甲状腺叶发生甲状腺癌的并不常见,即使甲状腺癌复发也是非致命的,常规进行甲状腺全切除并无必要;③即使发生术后有对侧甲状腺叶的甲状腺癌,仍可再次手术切除。
(2)手术原则①病变位于甲状腺的一侧腺叶,必须行该侧腺叶全叶切除,如果病变远离甲状腺峡部,则加峡部切除即可;如果病变靠近峡部,则加峡部和对侧腺叶次全切除。②病变位于甲状腺峡部,又无淋巴结转移者,则行双叶次全切除+峡部切除,只保留双叶上极少量腺体。③甲状腺的双侧叶内均有癌变结节,则应行全甲状腺切除。④如果有远处转移,不论结节情况如何均应行全甲状腺切除。⑤对于未发现颈淋巴结肿大的患儿,只切除喉前淋巴结、气管前淋巴结、气管旁淋巴结(颈淋巴结第Ⅳ区)。⑥对于颈淋巴结肿大的患儿应行功能性颈清扫(保留胸锁乳突肌、颈内静脉及副神经);如双侧颈淋巴结均转移,则行双侧功能性颈清扫。⑦如果癌肿侵犯到颈内静脉及邻近肌肉神经,则应行标准颈清扫。
2.131I放射治疗
放射性131I治疗主要适用于小儿甲状腺癌伴有远处转移者。治疗前需先行甲状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以增加转移病灶对碘的聚集浓度。另外治疗前还必须行131I全身扫描,在确定转移灶具有摄131I功能之后,方能进行内照射治疗。由于131I可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且有致癌和诱发白血病的危险,故对小儿不宜广泛使用。
小儿甲状腺癌绝大多数分化良好。甲状腺素治疗的目的是:①抑制促甲状腺素的分泌,可以阻止残余的肿瘤组织和转移病灶的生长;②替代已减少的甲状腺的作用,保证患儿正常生长发育;③延长生长期,甚至治愈。服用的剂量,应根据手术切除甲状腺的多少以及年龄的情况而定,务求将促甲状腺素水平控制在正常低值以下。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