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心包内恶性畸胎瘤

心包恶性畸胎心包畸胎的一种特殊病理态。恶性程度较高,早期易侵犯室、房及动脉等处,起一系列生理及病理性改变。(一)发病原因本病为先天性胚胎发育,起源于三层的一组畸变的多能干细胞,常发生于底部动脉附近。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和前纵隔以及其他部位的畸胎并存。(二)发病机制本病的病理特点要取决于肿初起时的大小以及生长速度。如果在胎儿时期就增长较快,则可以......
目录

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本病为先天性胚胎发育,起源于三层的一组畸变的多能干细胞,常发生于底部动脉附近。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和前纵隔以及其他部位的畸胎并存。

(二)发病机

本病的病理特点要取决于肿初起时的大小以及生长速度。如果在胎儿时期就增长较快,则可以心包渗液或出,发生心包填塞或非免疫性胎儿水肿以及源性呼吸窘迫,这常常是胎儿死亡的要原因之一。如果肿生长较慢或相对静止,则少数病例可延续到青少年时期甚至成年始被发现,由于肿侵犯心包胸膜,并持续压迫心脏,可起胸部或前区刺痛以及窦性律异常。

症状体征

男女均可发病,但女性明显多于男性,以婴幼儿多见。由于正常情况下心包容积有限,故本病初起首发表现为心包占位效应,可发生前胸部不适或前区刺痛。肿心脏本身的刺激和压迫,可诱发窦性律异常。胸部听诊或电图检查可出现窦性动过速、室性动过速以及期外收缩等。肿侵及心包膜,可心包渗出致使心包腔积液。如果渗出较多,心包积液量过大,可发生急性心包填塞或源性呼吸窘迫,导致患儿死亡。肿生长较快,自身破溃或坏死,可出现心包积液。胸透可见影增宽,呈典型的“烧瓶样”外观,尖搏动减弱,心包腔穿刺可以实诊断。

早期病人无明显临床症状,常不易诊断。如出现胸部不适或前区刺痛,电图仅提示率异常,无特异性。普通胸检查常因肿心脏影像重叠,可造成漏诊或误诊。近年来影像发展迅速,现代化的高科技影像设备和技术已成为心包畸胎诊断的要检查手段。超声动描记或摄影心血管荧光电影照像术以及放射性核素扫描等综检查,可以发现心包肿块的密实影像或回声以及大量的心包腔积液。计算机中轴体层摄影(CT)对不同密度的组织如脂肪、水、软组织骼的高分辨率,使心包畸胎的术前诊断成为可能。磁共振成像(MRI),利用心血管中液的流空效应,也对本病的诊断很有意义。

并发症

可出现律失常、心包填塞等并发症。

检查化验

1.超声动图 在超声上可见心包腔肿块的密实影像或回声,呈现出各自的回声焦,这些肿附着于心脏动脉动脉部,环绕着大动脉和上腔静,压迫心脏。在超声上可见大量心包积液。

2.胸部X线 部饱满,影增大等。畸胎在胸上可见到钙化区。心包腔充(CO2)对比造影,可能显示心包肿块轮廓。

疾病治疗

(一)治疗

诊断一明确,即应尽快手术治疗。如果肿突向一侧胸腔,可取该侧胸腔入路;如果肿居中,也可正中劈胸骨入路切心包,尽可能彻底完整切除肿。假如肿室、房粘连严重,难以治性切除,术后也可选用放疗或化疗。

(二)预后

手术如能完整切除肿,术后并用化疗,预后尚好。肿若与室、房粘连严重,不能治性切除,则预后较差。术后容易复发,手术死亡率也较高。

预防护理

1.肿的预防不同于一般传染病的预防 由于它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故其涵义远非单纯消除致病因素所能包括。所以肿预防的概念,突出祛除病因,亦即在肿病因基础上,减少或祛除致病因素,治疗癌前疾患,充分运用综治疗的手段提高肿的治疗水平,降低病死率,最大限度地取得肿的有效控制。

2.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综措施,本病首选手术切除,然而能完全切除者甚少,部分切除虽能缓解临床症状,但预后差。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小儿骨肉瘤

下一篇 腺瘤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