鲫鱼头为鲤科动物
鲫鱼的头,动物
形态详
鲫鱼条。功能
主治是止咳;止痢;敛疮。
主咳嗽;
痢疾;小儿
口疮;黄水疮。【动
植物形态】
鲫鱼,体侧扁,宽而高,
腹部
圆。头小。
吻钝。
口端位。无须。眼大。下
咽齿1
行,侧扁,倾斜面有一沟纹。鳃耙37-54,细长,呈
披针形。鳞大,侧线鳞。
背鳍4,15-19,鳍长,起点在
吻端至尾鳍基之中间。
臀鳍3,5,
背、
臀鳍均有硬刺。全身呈
银灰色,
背部色略暗。各鳍均为
灰色。《
药对》:“温。”......
来源
【动植物形态】鲫鱼,体侧扁,宽而高,腹部圆。头小。吻钝。口端位。无须。眼大。下咽齿1行,侧扁,倾斜面有一沟纹。鳃耙37-54,细长,呈披针形。鳞大,侧线鳞。背鳍4,15-19,鳍长,起点在吻端至尾鳍基之中间。臀鳍3,5,背、臀鳍均有硬刺。全身呈银灰色,背部色略暗。各鳍均为灰色。
性味归经
《药对》:“温。”入肺、心、大肠三经。
【功用主治-鲫鱼头的功效】治咳嗽,痢疾,小儿口疮,黄水疮。
①《唐本草》:头灰,主小儿头疮,口疮,重舌,目翳。
②《本草拾遗》:主咳嗽,烧为末服之。
③《滇南本草》:烧灰治癞疮。
④《纲目》:烧研饮服,治下痢;酒服,治脱肛及女人阴脱,仍以油调搽之;酱汁和涂小儿面上黄水疮。
⑤《本草再新》:发痘疹。
用法与用量
内服:烧存性研末,1~2钱。
外用:烧存性研末调敷。
资源分布
我国除西部高原地区外,各省区均有分布。
【功效分类】
清热药
生药材鉴定
性味
药材基源
功能主治
用法用量
内服:烧存性研未,3-6g。外用:适量,烧存性研未调敷。
各家论述
1.《唐本草》:头灰,主小儿头疮,口沧,重舌,目翳。
2.《本草抢遗》:主咳嗽,烧为未服之。
3.《 滇南本草》:烧灰治癞疮。
4.《纲目》:烧研饮服,治下痢;酒服,治脱肛及女人阴脱,仍以油调搽之;酱汁和涂小儿面上黄水疮。
5.《本草再新》:发痘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