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小儿霍奇金病

霍奇金病(Hodgkinsdiseaseofchildren)是淋巴网状组织的恶性肿,常发生于一组淋巴结而扩至其他淋巴结和(或)结外器官组织。本病的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厌食,轻度消瘦,瘙痒,原因不明的发热。H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表1),许多研究提示病毒感染及免疫异常可能是发病因素。很多动物如鸡,大,小,猫和牛的淋巴可由病毒起,通常是RNA病毒,前,从流,病毒和免疫......
目录

病因

H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表1),许多研究提示病毒感染及免疫异常可能是发病因素。

很多动物如鸡,大,小,猫和牛的淋巴可由病毒起,通常是RNA病毒,前,从流,病毒和免疫面均明伯基特(Burkitt)淋巴的发生与Epstein-Barr(EB)病毒有密切系,大多数伯基特淋巴患儿清中EB病毒抗体滴度明显增高,HD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既往史及EB病毒的接触有,由于EB病毒导致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发生HD的危险性是一般人群的3~4倍。

一些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如无丙种球蛋白血症,较易发生淋巴;移植接受免疫治疗者,其发生肿的危险性比正常人高200倍,其中1/3是淋巴,又如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性溶血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易并发淋巴,HD患者常有淋巴细胞转化率和玫瑰成率降低,皮肤迟发超敏反应阴性等细胞免疫缺陷表现,在疾病进展期IgG,IgA及IgM均下降,以IgM下降明显,特是淋巴细胞减少型尤著,说明体液免疫亦有缺陷。

文献报道,HD和其他恶性淋巴可发生在一个家族的多个成员中,估计一个HD患者的近亲发生此病的危险性比一般人群高3~5倍,在单卵双胞胎中HD的发病危险性比一般人群高100倍,而在杂的双胞胎中则没有升高的危险性,有报道组织相容性抗原(HLA-A)与HD有明显系,即HLA-A11和W5,HLA-B7和W15者易患HD,部分有染色体异常的疾病,如先天愚型,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者,淋巴的发生率较高,一些资料显示,HD的发生可能和环境有;也有报道其发生与服用苯妥英钠(大仑丁)及接触家畜特是兔有

病机

病变组织中常有正常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粒细胞,组织细胞反应性浸润,伴有细胞态异常的R-S细胞,R-S细胞大而畸,直径15~45m,有丰富的胞浆,多核或多核,核膜染色深,有细致的染色质网,在核仁周围成淡染的圈影,核仁大而明显,未见到R-S细胞时很难诊断本病,但在其他一些疾病中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非霍奇金淋巴及其他非淋巴系恶性肿中也可见到类似细胞。

据RYE分类系统,将HD分为4个组织亚型:

1.淋巴细胞优势型(lymphocytepredominant,LP)占10%~15%,男孩及小年龄患儿多见,临床病变常较局限。

2.混细胞型(mixedcellularity,MC)10岁以下儿童多见,R-S细胞较易见,上述各种类型的反应性细胞浸润,可见有灶性坏死和纤维化,临床上病变范围常较广泛,伴有淋巴结外病变。

3.淋巴细胞削减型(lymphocytedepleted,LD)在儿童中较少见,HIV感染病人中多见,病变中有大量畸的恶性网状组织细胞和R-S细胞,淋巴细胞少见,有广泛的坏死和纤维灶。

4.结硬化型(nodularsclerosing,NS)在儿童中最常见,易见R-S细胞,淋巴结有包膜,原性束带从包膜延伸将淋巴结隔成多个小结,临床上以下颈部,锁骨上,纵隔发病为多见。

症状

1.发病年龄和性

龄及龄前儿童发病较多,多数报道最小年龄为2,3岁,多为2岁以上儿童,偶有婴儿病例报道,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女比例达3∶1以上。

2.发病式及原发损害部位

本病多起自淋巴结,特征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但触摸起来有橡皮样感,肿大的淋巴结常存在数周或数月,增大或缩小均与是否给予抗生素治疗无,多数儿童以无症状颈部淋巴结肿大起病,占60%~90%,并沿相邻的淋巴通路扩,病程进展较缓慢;有时病灶可自横以上跳跃到横以下,而首先累及脾脏淋巴结;少数以顽固性咳嗽始,X线检查发现纵隔肿块,也有因弛张高热或多组浅淋巴结轻度肿大,活体组织检查而确定诊断,偶有原发损害在深部淋巴组织,有时虽发热贫血等全身症状已很明显,但仍难于确定诊断。

3.全身症状

非特异性症状包括发热,乏力,厌食,轻度消瘦,瘙痒,原因不明38℃以上发热或周期性发热,6个月体重减轻10%以上,大量盗汗时应想到本病。

4.淋巴结肿大

无痛性锁骨上,颈部或其他部位淋巴结肿大为最常见,淋巴结质硬有橡皮样感觉,约2/3的病人就诊时有不同程度的纵隔浸润,咳嗽气管,支气管受压症状,肿原发于锁骨上,颈部较多见,腋下,沟,淋巴结为原发者相对少见,肿块增大时可产生相部位的压迫症状

5.可并免疫功能紊乱

并免疫性溶血贫血,有贫血黄疸,网织红细胞升高,Coombs试验阳性,并免疫性减少症时,有减少,倾向,抗体增高,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

6.临床分期

准确的临床分期是制定正确的治疗案和估计预后的前提,分期可分为临床分期,指临床检查所发现的侵犯范围;病理分期(PS),系包括剖探查,外科取样及骨髓活检后所发现的侵犯范围。

(1)国际分期:前国外均采用1971年的AnnArbor会议修改的分期案,1989年在英国Cotswalds的会议对此案作了补充及修改,它包括了原来AnnArbor分期所没有的特征,如表现式,年龄,性,纵隔肿块的评价,清LDH,白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及侵犯淋巴结的数,除年龄外,该国际分期修正案也适用于儿童,据病变侵犯的解剖部位,界定疾病分布的广泛程度进分期的的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2)临床分期(CS):各期还据有无全身症状分为A和B两组,无全身症状者为A组,有则为B组。

①全身症状包括:

A.体重减轻,就诊前6个月无其他原因体重减轻10%以上。

B.发热,原因不明的发热,体温常在38℃以上。

C.盗汗,夜间或入睡时出汗。

②检查项及分期程序:临床分期所需进的检查项及分期程序如下:

A.常规检查项

a.病史:特注意有无B组症状,活体组织标本的检查与复审。

b.全身体检:特注意淋巴结肿大,包括滑车上淋巴结淋巴环,肿大,压痛。

c.实验室检查:细胞计数,沉,尿素氮,尿酸,电解质,功能测定,骨髓液抽吸及活检。

d.放射检查:胸部摄影,双足淋巴造影,静尿道造影。

B.必要时检查项:胸部和部的CT扫描;剖探查,淋巴结肝脏活检,脾脏切除;骼放射摄影,放射性核素显像;67Ga闪烁扫描图。

阳离子放射断层(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PET):对于HD的评估是一个重要工具,但与磁共振(MRI)一样不做常规应用,对于有明确部位的疾病,检查阳性率为86%,而且还能发现以前不能检查出来的而要通过活检才能确诊的疾病,对于治疗后微小残留病灶,结外侵犯病变和转移及复发的监测也有重要作用。

(3)病理分期(PS):是指除了上述临床检查外,再加上以下项检查所发现的病变范围。

①双侧髂后上棘骨髓穿刺活检。

②剖探查,包括切除活检,穿刺及楔形活检,以及动脉旁,肠系膜门及淋巴结取样活检,必要时亦可用腔镜代替剖探查。

应该注意,并非所有患者均需病理分期,仅在制定治疗案,需要了解有无隐匿病变及侵犯时,才需要做剖分期;如拟定治疗法不决定于腔病变详情时,则不必做剖手术,此外,随着PET技术的推广应用,剖探查的必要性将明显减少。

饮食

做好优生工作,防止某些先天性疾病,如21-三体、范可尼贫血等。加强体育锻炼,注意饮食卫生,保持情舒畅,劳逸结,增强机体抵抗力。宜吃加工或烹饪细的食物,以利咀嚼及消化。全蛋每周可吃1mdash;2个。奶类及其制品、五谷类、肉豆蛋类、蔬菜类、水果类及油脂类等六大类食物,宜多样摄取,才能充分的获得各种养素。

预防

1.避免接触有害因素避免接触有害化物质,电离辐射等病的因素,接触毒物或放射性物质时,应加强各种防护措施;避免环境污染,尤其是室环境污染;注意理用药,慎用细胞毒药物等。

2.大力展防治各种感染性疾病,尤其是病毒感染性疾病,做好预防接种。

3.做好优生工作,防止某些先天性疾病,如21-三体,范可尼贫血等,加强体育锻炼,注意饮食卫生,保持情舒畅,劳逸结,增强机体抵抗力。

治疗

(一)治疗

要的治疗手段为化疗和放疗。

1.放疗HD对放疗敏感,20世纪70年代以前,无论年龄、分型和分期的差均采用放疗。70年代以后才有专门以儿童为对象的治疗案。前对生长期儿童要采用联化疗加肿浸润野低量放疗,有试图进一步减少或删除放疗的倾向。对已完全发育的青少年局限性病变采用肿扩大野高量放疗。常用的放疗野有以下几个:

(1)Waldeyer野:用于Waldeyer或淋巴结病变。上颈部病变并以放疗为单一治疗手段时应同时做Waldeyer野预防性放疗。

(2)横上斗篷样野:包括颌下、颏下、颈部、锁骨上下、腋下、纵隔和淋巴结

(3)横下野:包括动脉淋巴结

(4)倒Y野:包括髂总、髂外、淋巴结

2.化疗典联化疗案MOPP对成人与儿童的晚期HD有50%的治愈率。ABVD案仍可使50%的MOPP耐药者获得缓解。MOPP与ABVD联时耐药者减少。化疗量宜大,但过长的维持治疗并不延长缓解期。据不同分期以4~6个疗程为宜。常用的MOPP、COPP、COPP/ABV案。

(二)预后

有文献报道,10岁及以下的儿童较11岁以上儿童、青少年有明显的低复发率和长期存活率。但10岁以下切除术的HD患儿因感染的险较高,长期生存率受此因素影响。HD在理的治疗下预后良好,治愈率可达80%~90%,但反复复发的晚期广泛病变预后仍不良,HD可见远期复发。远期死亡者死于治疗相并发症多于疾病本身。常见的与放疗、化疗相并影响远期生活质量的并症有放疗部位的软组织发育不良及畸,放疗野脏器功能障碍,功能障碍,不育和第二肿等。影响预后的因素:

1.临床分期Ⅰ~Ⅱ期5年生存率可达80%~90%,10年生存率60%~70%,Ⅲ及Ⅳ期5年生存率分为73%及63%。

2.病理分型预后好坏的顺序依次是淋巴细胞为型,结硬化型,混细胞型和淋巴细胞消减型,其5年生存率分为94.3%~82.4%及不到30%。

3.年龄年龄越大预后越差。

4.原发灶的部位原发于纵隔者比颈部者差,因后者能进较彻底的放射治疗。

5.就诊时有无全身疾病。

6.脾脏受累情况脾脏受累越重,预后越差。

检查

1.检查:常规检查常无特异性异常,偶可见到嗜酸粒细胞或单核细胞增多,沉可增快。

2.淋巴结活检:病理组织态检查是确诊的必需手段。

3.骨髓活检:HD可发生灶性骨髓转移,因此骨髓活检比骨髓容易发现肿细胞,在治疗前应常规作骨髓活检。

影像检查,可选择性做胸部X线平部B超,胸部CT,部CT,以确定病变的范围,由于67Ga对淋巴组织亲和力高,可做67Ga扫描作为补充检查确定肿浸润范围。

诊断鉴别

完整的诊断必须包括疾病分期,以指导临床治疗与随访,据体格检查及相实验室检查可做出分期诊断,较常用的HD分期系统为AnnArbor分期。

诊断

无痛性进淋巴结肿大,特是颈淋巴结肿大时,应考虑本病,但需要活体组织检查才能确定诊断,应注意与下列疾病鉴

1.结核性淋巴结

肿大淋巴结活体组织检查是可靠的鉴法,详细病史,结核菌素试验和发现其他部位(特)结核病灶可协助鉴

2.急性淋巴细胞性

可有显著局部淋巴结肿大,但同时常有多部位淋巴结不同程度肿大,且发热贫血,出肿大等全身症状明显,外周骨髓出现较多的原始淋巴细胞可资鉴

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除多组淋巴结肿大外,中出现10%以上异型淋巴细胞,EBV特异检查常有阳性发现。

4.恶性组织细胞病

可有淋巴结肿大,但发热,出贫血等全身症状较明显,病情进展快且常有等多脏器损害,外周白细胞数常降低,骨髓检查发现异型组织细胞可资鉴,个不典型病例只有靠活体组织检查,才能鉴

5.良性淋巴结肿大如巨大淋巴结增生或伴巨大淋巴结肿大的良性窦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等良性淋巴结肿大,应注意以临床特点和病理活体组织检查作鉴

6.非霍奇金淋巴

HD起病缓慢,病程较长,不会迅速危及患儿生命,多先起自淋巴结,而儿童期NHL均为高度恶性型,病程短,常可使患儿迅速致命,且除起自淋巴结外,常有骨髓睾丸中枢神经系统受累,HD由于淋巴组织慢性进性增殖成无痛性肿块,以淋巴细胞和网状细胞同时增生,且可见R-S细胞为其特征,病理和活体组织检查可资鉴

7.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

淋巴结肿大,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症状与HD相似,淋巴结活体组织检查可作鉴

并发症

纵隔肿块,气管,支气管受压症状贫血等,并免疫性减少症时,有减少和倾向。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心脏黏液瘤

下一篇 百癣夏塔热片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