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间皮瘤
病因
发病机制
肿瘤起源于心内淋巴、内胚层和中胚层间皮细胞,大多数表现为弥漫性生长,涉及心包膜的壁层和脏层,使心包广泛增厚,并常漫延至包括浅层心肌在内的邻近组织,部分可转移至局部淋巴结,但罕见腹腔脏器及骨髓等远处转移。少数肿瘤呈局限性生长。心包间皮瘤缺少明确的组织学特征,难以分类,组织学上多为排他性诊断。
临床表现
各年龄均可罹患本病。但多见于30~50岁,男女发病数之比为2:1。临床表现类似于急性心包炎如胸骨后疼痛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等,此类症状表明存在心包填塞和缩窄肿瘤侵袭到冠状动脉时可引起心肌梗死或急性心包填塞。除局部症状外并可有发热不适体重减轻等全身表现体检有时可闻及心包摩擦音还可有奇脉颈静脉怒张肝大下肢水肿等心包填塞体征心包液早期可为浆液性后多为血性。
检查
诊断
治疗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