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平滑肌瘤
疾病概述
症状体征
患者一般无不适症状,有时会感到外阴下坠感,也有患者因自己发现外阴肿块而就诊,发生部位以大阴唇最多,阴蒂及小阴唇也有发病,其表面光滑,质硬,突出于外阴皮肤表面或呈蒂状赘生,妇科检查发现外阴部实质性肿块,边界清楚,可推动,无压痛。
临床上有两种形式:一种表现为隐藏于组织内的结节,往往没有什么症状,仅病人自己感到局部隐隐有一小肿块而已;另一类表现为有蒂的或凸出于皮肤表面的块物,性交困难,行动不便等,文献报道阴部最大肌瘤直径可达10cm。
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二)发病机制
肿瘤大小不一,文献报道平滑肌瘤,直径为1~11cm,质地坚硬,有包膜,质地决定于纤维组织的多少及有无变性,一般为单个性,位于阴唇或阴唇系带的皮下,基底广而无蒂,可活动,肿瘤大小不一,切面为实质性肿瘤,镜下见梭形平滑肌细胞呈纵横交错,平行或漩涡状排列,核大小形态基本一致,核周围有晕状空隙肌束之间有纤维间质,细胞质呈伊红梭长形,两端钝圆呈哑铃状,肌纤维束排列紧密,呈灰白色带有光泽,偶尔可见局灶性的出血坏死,在妊娠期,外阴的平滑肌瘤特别容易发生黏液样变性。
病理学可将其分为细胞丰富性,上皮样,神经鞘瘤样和合体细胞性等类型,其中上皮样型平滑肌瘤具有侵袭性和易复发特点,常伴退行性变。
检查
诊断
外阴部的肌瘤诊断比较容易,主要根据其局部表现及病理检查,往往很小就被发现,然而重要的是排除肉瘤变,外阴部肌瘤的肉瘤变与下列因素有关:
1.肌瘤的大小 外阴部的肌瘤一般不大,直径很少超过5cm,根据Tavassoli的资料,肌瘤直径超过5cm,肉瘤变或复发的机会就较多。
2.肌瘤轮廓是否清楚 若肌瘤周围的假包膜清楚,则恶变的机会不多,相反周围有浸润,肌瘤边界不清,则恶变的机会增多。
鉴别
治疗方案
手术治疗:
手术切口一般采用与小阴唇平行的梭形小切口,大小以能完整切除肿块为标准。浅表或有蒂肌瘤,局部切除即可。
由于阴蒂皮肤是外阴肿瘤的好发部位,但年轻者为了保留性功能,手术往往不切除阴蒂,这点应慎重考虑,应以手术需要为准,且应做切缘的冰冻组织切片。
若肌瘤在较深部位,则可切开包膜将肌瘤剜出,这样出血较少,可以不动包膜。
但如果包膜不清、肌瘤周围有浸润或冷冻切片细胞分裂活跃,怀疑为外阴浸润肿瘤癌的,应做广泛的外阴切除,深度需达筋膜层,并应清扫腹股沟浅深淋巴结,盆腔淋巴清扫不列入常规,因为一般皆经腹股沟淋巴结而转移到盆腔。
此外,平滑肌细胞有上皮细胞样变化者,不论是局灶性的还是广泛性的变化,也不论肌瘤的大小,都要有足够的切除,不能仅做肌瘤剜出,因为此类肌瘤,极易复发。 切除之组织物送病理检查。
一、中药内服法:
(1)症状表现:
局部结节大小不一,隆起高突,呈圆或椭圆形,界限清,色黄褐或灰白而有光泽;伴有低热,口干咽燥,白带浊如米泔或黄浊,气味异常等。
(2)治疗原理:
清热解毒,化瘀软坚。
连翘散坚汤加减:连翘20克,三棱、莪术、土瓜(王瓜)根、赤芍、苍术、龙胆各15克,柴胡、黄芩、黄连、生甘草各9克。兼有呕恶者加竹茹、杷叶各9克;大便秘结者加郁李仁、火麻仁各30克。
二、中药外治法:
(1)治疗原理:
当代名医肖梓荣应用自拟的经验方五虎丹制剂涂于肿瘤病灶,1~3周后即坏死脱落,继而涂上具有去腐提脓作用的红升丹,以促使疮面愈合,治疗肿瘤有一定疗效。
保健贴士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