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血七
鸡血七·版本一
【来源】蓼科蓼属植物 中华抱茎蓼Polygonum amplexicaule D. Don var. sinense Forb. et Hemsl.,以根状茎入药。秋季采挖,洗净,去粗皮,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收敛止泻,活血止痛。用于菌痢,胃肠炎,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1~3钱水煎服或研末冲服;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药物应用鉴别】《陕西中草药》:镇坪县草医将本品区别为3种:根茎短小者为鸡血七;肥大者为蜈蚣七;茎节处或枝端生不定根者为倒生莲。长安县称为荞麦七者,开白花或红花,根茎球状,节处亦生不定根。其抗菌实验效果亦均相同。
鸡血七·版本二
【拼音名】Jī Xuè Qī
【别名】红孩儿、红血儿、鸣心七、荞麦七、蜈蚣七、倒生莲、血三七、血地榆、倒丝莲
【来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num amplexicaule D.Don var. sinense Oliv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洗净,去粗皮,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阴湿、水边沙地,林下或草丛中。
化学成份
本品原变种 P.Amplexicaule D Don.的根叶中含有黄酮类成分异牡荆素(isovitexin),异牡荆素阿拉伯糖甙(isovitexin-O-arabinoside),异鼠李素(isorhamnetin),异鼠李素阿拉伯糖甙(isorhamnetin-O-(arabinoside)[1],根茎中含蒽醌类成分大黄酚(chrysophanol),大黄素甲醚(physcion),大黄素(emodin),三萜类成分β-香树脂醇(β-amyrin)和甾体成分豆甾醇(stigmas-terol)[2]。
药理作用
根茎10%浸出液有广谱体外抗病毒的作用,用人胚肾原代单层细胞组织培养,对腺病毒3型、单纯疱疹病毒等都有抑制作用;用金黄色地鼠肾单层细胞培养,对乙型脑炎(京卫研1号)病毒亦有抑制作用。水浸剂1:256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福氏痢疾杆菌,1:128对副伤寒杆菌和变形杆菌,1:16对甲型及乙型链球菌,1:8对绿脓杆菌,1:2对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性味】酸;苦;性平;有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舒筋;行气止痛;止血生肌。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泄泻;痢疾;跌打损伤;胃脘痛;痛经;崩漏;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浸酒;或研末。外用适量,捣烂敷或研末撒。
【摘录】《中华本草》
鸡血七·植物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