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神经内分泌肿瘤皮肤转移

神经分泌肿(neuroendocrine tumors),神经母细胞(neuroblastoma),为一种上腺起源的肿,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癌症,其中32%新生儿患者伴发皮肤转移癌,其他年龄组3%伴发皮肤转移癌。在老年患者中,类癌偶尔转移到皮肤上。气管类癌为最常见的转移到皮肤上的原发性肿。Merkel细胞癌常局部复发并转移到包括皮肤在的远隔部位。甲状腺癌转移到皮肤上,男性为10%,......
目录

症状体征

神经母细胞皮肤转移癌为在坚实性,蓝色皮下结,无触痛,可以移动。局部刮搓后变白并持续30~60min。类癌表现为单个或多发性真皮或皮下结,可有疼痛。来自Merkel细胞癌的皮肤转移癌通常为坚实性,淡红色溃疡性结,直径0.4~0.8cm。甲状腺皮肤转移癌为肉色紫红色皮肤结常累及头部和部。

据临床表现,皮损特点,组织病理特征性即可诊断。需注意以下几点:

1、临床上短期(6~12个月)出现迅速增长的肿,分布在原发肿手术

区域附近或相应淋巴流区域的皮肤,且其组织病理态与原发肿有相似性,

是具有多发性或多灶性灶特征时,更应考虑为皮肤转移性癌肿。

2、皮肤或皮下脂肪管或淋巴管找到栓,癌肿分布构型呈底宽上窄梯式,一般不与表皮相连,细胞周围极少有炎性细胞浸润,无汗腺导管角质护膜分化等,常属转移性皮肤肿的特征。

3、借助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区。例如,原发于汗腺来源肿GCDFP-15阳性,而前列腺甲状腺转移到皮肤的肿为PSA及TG阳性。此外,在脐的转移性皮肤结必须除外子宫膜异位或种植性结,还应与卵黄囊或脐尿管胚胎残留作区

检查方法

助检查:

神经母细胞皮肤转移癌表现为成簇具有许多核分裂象的小嗜碱性细胞,玫瑰结状,位于纤细原纤维性嗜酸性基质中。类癌皮肤转移癌位于真皮及皮下脂肪层,由具有核和透明或嗜酸性胞浆,大小和状一样的细胞排列成岛屿状、巢状和索状构成。Merkel细胞皮肤转移癌由具有小疱状核、小量胞浆和许多核分裂象的嗜碱性细胞,成簇排列或索或状,肿细胞大小和状一致。甲状腺乳头状癌皮肤转移癌由导管乳头结构所构成,偶有沙体和暗的嗜酸性样物质。滤甲状腺皮肤转移癌呈小梁和滤状,伴有腔样物质。甲状腺皮肤转移癌由状多角或丰满的梭状细胞位于纤维管性基质中构成,基质中常含有淋巴细胞和淀粉样物质。

特殊染色和免疫组化:来自气管类癌,含银染色阳性的嗜银颗粒,银染色阳性。小肠类癌含Fontans-Masson阳性的嗜银颗粒。免疫过氧化酶检查,神经母细胞的小性嗜碱性细胞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神经细丝(neurofilament)阳性,基质梭细胞S-100蛋白阳性提示其细胞分化像施万细胞。Merkel细胞癌具有神经分泌和上皮分化二者的特点。它们有独特的核旁和核附近的球状染色型,类似细胞质包涵体和核周围小点,用低分子重角蛋白抗体如AE-1,CAM-5.2和神经细丝染色可以看到。Merkel细胞癌上皮膜抗原,嗜铬粒蛋白,神经细丝和NSE染色也呈阳性,但S-100蛋白,癌抗原和白细胞共同抗原染色为阴性。转移性小细胞癌用低分子重细胞角蛋白染色呈弥漫性核周点样外观,用抗神经细丝抗体染色则呈程度不一点状外观。虽然Merkel癌用CEA染色呈阴性反应,但约50%的转移性小细胞癌CEA染色为阳性反应。乳头状和滤甲状腺癌、甲状腺球蛋白免疫染色阳性,甲状腺癌、降钙素染色阳性。

预后

道或淋巴管转移的多发性皮肤转移癌,提示病程已晚期,生存期3~12个月。

预防护理

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键。

疾病诊断

神经母细胞皮肤转移,与类癌相鉴

饮食保健

理膳食。

神经分泌肿皮肤转移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忌辛辣食物。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