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乳头状囊腺癌

什么是乳头状囊腺癌乳头状囊腺癌在涎腺肿中比较少见,约占涎腺上皮性肿的5%~7%,常被视为腺癌的亚型。Eneroth等称此种类型的肿为“产生粘液的腺乳头状癌”。那么,乳头状囊腺癌是怎么回事?乳头状囊腺癌来源于涎腺导管上皮。乳头状囊腺癌(papillary cystadenocarcinoma)在涎腺肿中比较少见约占涎腺上皮性肿的5%~7%,常被视为腺癌的亚型。Eneroth等称此种类型的......
目录

乳头状囊腺癌

乳头状囊腺癌(papillary cystadenocarcinoma)在涎腺肿中比较少见约占涎腺上皮性肿的5%~7%,常被视为腺癌的亚型。Eneroth等称此种类型的肿为“产生粘液的腺乳头状癌”(mucusproducing adenopapillary carcinoma)乳头状囊腺癌来源于涎腺导管上皮。

基本概述

乳头状囊腺癌(papillary cystadenocarcinoma)在涎腺肿中比较少见,约占涎腺上皮性肿的5%~7%,常被视为腺癌的亚型。Eneroth等称此种类型的肿为“产生粘液的腺乳头状癌”(mucusproducing adenopapillary carcinoma)。乳头状囊腺癌来源于涎腺导管上皮。

治疗措施

乳头状囊腺癌以局部彻底切除为,包括体以外的软组织组织,应一块切除。发生在腮腺而且肿又贴近面神经者,则应切除全部腮腺、肿及面神经乳头状囊腺癌有较大的淋巴转移倾向,因此当触及肿大的淋巴结时,不论临床上是否怀疑转移,均应淋巴结清扫术。

病理改变

(一)大体态 肿外观似,呈或结状,多无被膜。肿剖面常见囊腔,腔内壁不光滑,可有一些乳头状突起,或呈颗粒状。

(二)镜检 癌细胞大小不等,呈柱状或立,并成各种不整齐的腺样结构,其中许多腺腔显著扩大成囊状。细胞排列紊乱,虽单层或多层排列,且癌细胞极度增生,成单个或树状乳头,突向囊腔。癌细胞胞浆微嗜碱性,核较大,态不一,染色较深,核分裂较多,在癌细胞之间或乳头为少量纤维组织间质,常有炎症细胞浸润,但无淋巴样组织。肿包膜不完整,有时可见细胞侵入其或周围组织中。

(三)生物特点 乳头状囊腺癌生长快慢不一,可淋巴道转移,也可侵犯神经

临床表现

乳头状囊腺癌腮腺最多见,其次为部小涎腺和颌下腺,颊粘膜、底、及上等部位的小涎腺也可发生。据国董绍忠报告,发病年龄12~72岁,平均42.5岁,以30~50岁多见,男女之比为2∶1。

似恶性,常见症状是一局部无痛性肿块,生长较快,有的长的较大,呈结状。由于腺腔显著扩大可成囊状,并可发生出、坏死,故常发生囊性变。触诊部分较软,穿刺可抽出性分泌物。一般早期无明显粘连,活动。随肿生长,活动度渐差,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并容易侵及深部的邻近组织,包括嚼和下颌。晚期常出现疼痛及面神经受累症状

预后情况

乳头状囊腺癌的预后意见不一,有人认为其生长缓慢,转移晚,属低度恶性;也有人认为此的淋巴转移率极高,且转移较早,预后较差。有人提示其预后介于腺样囊性癌与粘液表皮样之间。据Eneroth报告,其5年生存率为78%,20年生存率为41%。国董绍忠报告,其5年生存率为58.6%。

预防

乳头状囊腺癌的预后意见不一,有人认为其生长缓慢,转移晚,属低度恶性;也有人认为此的淋巴转移率极高,且转移较早,预后较差。有人提示其预后介于 腺样囊性癌与粘液表皮样之间。据Eneroth报告,其5年生存率为78%,20年生存率为41%。国董绍忠报告,其5年生存率为58.6%。

并发症

可继发局部淋巴结肿大,皮肤破溃、面瘫破坏等。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乳腺癌肉瘤

下一篇 华香藤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