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肉瘤
概述
病因
(一)发病原因
病因至今不明,对组织来源看法不一。该瘤既可能是在叶状囊肉瘤的基础上,由腺上皮恶变而来;也可能是在管内型纤维腺瘤的基础上,上皮和间质成分同时恶变而来;也可以从乳腺直接发生,即来自同一起源的干细胞。牛昀、傅西林所报道的7例乳腺癌肉瘤中,6例即是起源于干细胞。
(二)发病机制
1.病理形态 乳腺癌肉瘤的体积较大,表现为与周围组织境界明显的囊肿内球状或分叶,切面均一,灰白色半透明,黏液瘤样或实性、髓样混在。镜下见肉瘤成分和上皮性癌成分镶嵌混合存在,二者之间不存在移行像。上皮性癌成分以鳞状细胞癌多见,肉瘤成分以纤维肉瘤、骨肉瘤、软骨肉瘤、横纹肌肉瘤等多见。肉瘤癌细胞常成团块或条索浸润于结缔组织间质中,有时可见纤维组织分隔。癌细胞不产生网状纤维,癌细胞灶巢常有基底膜包绕。肉瘤产生网状纤维,肉瘤周围无基底膜。
症状
一、乳腺肿块,乳腺癌的主要表现是乳房上长有肿块,这往往是乳腺癌的早期症状。大多数病人无疼痛的感觉,只有不足1/3的病人觉得有些刺痛或钝痛,但又不很明显。大约有60%的肿块长在乳房的外上方,形状为圆形和不规则形。早期癌组织没有浸润。肿块尚可以移动。
二、与西方女性相比我国女性因为特有的内向、害羞不愿去医院检查而忽略了乳腺癌的早期症状,即便是乳房出现了肿块,因为不疼不痒,羞于被医生检查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期。
三、专家建议,20岁以上的女性应该把乳房自查作为日常乳房 的一部分,每月检查一次,一般月经结束后4至7天进行。
四、“不少女性忽略了乳腺癌的早期症状,即便是乳房出现了肿块,因为不疼不痒,导致错过了最佳治疗期。” 专家提醒,“女性应该学会乳房自查,98%患者都能摸到乳房的肿块。对于35岁以上的女性,每年都应该做一次体检,尤其是有高危因素的女性。检查乳房健康的方法很多,40岁前可以用彩超,
六、月经失调。这很让人头疼那。
检查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或组织切片检查是本病诊断的主要依据。见癌细胞与肉瘤成分混合存在,为本病的特征。
钼靶X线检查见大部分肿块边缘光滑,少数肿块边缘不规则或有尖角样突起,密度不均,可有钙化灶。病变周围结构紊乱,患侧血管增粗,与乳腺癌的表现相似,影像学诊断比较困难。
诊断
乳腺癌肉瘤的诊断在没有组织学依据前往往很困难,根据临床表现作出的诊断往往误诊为乳腺癌,因此最后确定诊断必须依靠组织学诊断。
应与乳腺癌鉴别,后者生长速度相对缓慢,瘤体小,可以早期出现皮肤及腋淋巴结的侵犯,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和病理切片检查是最可靠的诊断手段,此外尚需与乳腺纤维肉瘤相鉴别。
并发症
治疗
(一)治疗
因本病可发生血液和淋巴转移,故明确为癌肉瘤者,应及早作根治性手术。若为早期,病灶小而边界清楚,则可考虑行改良根治术或全乳房切除术。晚期病例,有淋巴结及血道播散者,应在根治术前加化疗与放疗。多数学者主张该病一旦诊断清楚,应尽快手术。术前、术中应常规给化疗。术后第2周如无特殊情况,即可进行系统化疗。
(二)预后
癌肉瘤虽含有癌与肉瘤两种成分,但由于肉瘤成分生长迅速,易于引起病人的注意而能早期就诊,故一般说来其预后比较好。国外有报道5年生存率为83.3%,但例数不多,不能反映真正预后情况。日本报道,5年生存率为83%;Wargotz等认为,肿物体积大(直径>4cm)、腋淋巴有转移,是影响生存率的主要因素。
预防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