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囊瘤
概述
病理生理
组织象示此瘤位于真皮内,边界清楚,与周围正常结缔组织之间可见裂隙,中央为扩大成囊样、扭曲的毛囊,与表皮相连,并突向皮面增长。囊内含有角质和小片双折光性毛干。自囊壁分出很多排列成放射状的"继发性毛囊",其大多为高度分化的毛囊下部结构,均能产生毛干。高度分化处常可见毛乳头、外毛根鞘,其至内毛根鞘,有时并见小团皮脂腺细胞;分化较低处,可见角质囊肿。"继发性毛囊"之间由上皮索将其相互连接。因上皮索系向外毛根鞘分化,故边缘处细胞排列成栅状,中央细胞因含糖原而空泡化。间质内成纤维细胞多见,皮脂腺毛囊瘤是毛囊瘤的一种异形,多见于鼻部,不同于上述者。"继发性毛囊"中尚可见皮脂腺导管和很多高分化的皮脂腺小叶。
一般病理改变:
a 肿瘤位于真皮,对称、界清。
c 原发性毛囊内有角质及多数毛干。
d 继发性毛囊发育成熟,可见到内毛根鞘、外毛根鞘、纤维性毛根鞘、毛乳头和毛球。
e 继发性毛囊间由上皮索连接,上皮索及继发毛囊周围由纤维间质包绕。
f 瘤细胞呈明显异质性;峡部角质化成份,具有胞浆淡染和周围细胞呈栅栏状排列的外毛根鞘细胞及致密的多角形或基底样毛母质细胞。
症状体征
大多发生于男性,多见于18~49岁之间,发生于面部,特别是鼻两侧,偶见于头皮及颈部,生长缓慢,肿物平均直径达4mm。通常为单发,呈健皮色或淡红色,圆顶状,中央凹陷,可排出皮脂样物质,其中含有少数黑色或白色毛发,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虽然临床上这种肿物有其特点,即在结节中央毛囊开口处有许多细毛,但一般临床上不能确诊。通常无自觉症状。
鉴别诊断
临床特点
治疗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