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淋巴水肿

是指机体某些部位淋巴液回流受阻起的软组织液在体表反复感染后皮下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脂肪硬化,若为肢体则增粗,后期皮肤增厚、粗糙、坚韧如象皮,亦称“象皮肿”。疾病称:淋巴水肿(象皮肿)所属部位:全身就诊科室:科外科症状体征:淋巴结肿大、发热力衰竭、溃疡皮肤硬化囊肿恶心呕吐淋巴水肿亦称“象皮肿”。淋巴是细胞间隙中的组织液,淋巴管回流入静。淋巴环亦是人体生理功能性体格环这一......
目录

定义

疾病称:淋巴水肿(象皮肿)

所属部位:全身

就诊科室:科外科

症状体征:淋巴结肿大、发热力衰竭、溃疡皮肤硬化囊肿恶心呕吐

概述

淋巴水肿亦称“象皮肿”。淋巴是细胞间隙中的组织液,淋巴管回流入静。淋巴环亦是人体生理功能性体格环这一。淋巴系统先天性发育不良或由于某种原因发生塞或破坏,所属远端淋巴回流即发生障碍,组织间隙淋巴液异常增多。若发生在肢体则受累肢体均匀性增粗,起初皮肤尚光滑、柔软,抬高患肢水肿可明显消退。由于积聚的淋巴液富含蛋白质,可高达5.8g/dl,〔正常0.72g/dl〕长期刺激使结缔组织异常增生,脂肪组织为大量纤维组织替代。皮肤及皮下组织极度增厚,皮肤表面角化、粗糙、指压后不发生压痕,出现状增生物,成典型的“象皮肿”。感染使炎性渗出液增加,刺激大量结缔组织增生,破坏更多的淋巴管,加重淋巴液滞留,增加继发感染机会,成恶性环,致使淋巴水肿日益加重。

病因

淋巴水肿的原因

淋巴水肿的确切发病机理的不清楚。可能与以下几点有

1、有丝虫感染或丹毒反复发作史,或有腋窝、沟部接受淋巴结清扫术和放射治疗史。

2、早期患肢肿胀,抬高后可减轻。晚期患肢肿大明显,表面角化粗糙,呈橡皮样肿。少数可有皮肤裂溃疡或出现状赘生物。

3、丝虫感染者周围液检查可发现微丝蚴。淋巴管造影可确定淋巴管发育或受阻情况。

症状体征

病因分类,将其各自的临床特点分述如下:

(一)先天性淋巴水肿分为两类

1、单纯性

发病无家族或遗传因素。发病率占原发性淋巴水肿的12%。出生后即有一侧肢体局限或弥漫性肿胀,不痛、无溃疡,极少并发感染,一般情况良好,多见于下肢。

2、遗传性

又称Milroy病,较罕见。同一家族中有多人患病,也即出生后发病,多为一侧下肢受累。

(二)早发性淋巴水肿

女性多见,男女之比1∶3,发病年龄9~35,70%为单侧性。一般在无明显诱在下出现足部轻度肿胀,站立、活动、月经期及候暖和时加重。指高患肢水肿可暂时减轻。病变逐渐加重并蔓延至小腿,但一般不超过膝关节。后期可呈典型“象皮腿”,但很少并发溃疡继发感染

(三)感染性淋巴水肿

包括细菌、真菌、丝虫等感染。足皮肤裂缝或水泡是致病菌最常见的入侵途径,其次下肢张并发溃疡继发感染及其他局部损伤或感染也是细菌入侵的途径。此外,女性盆腔炎所致的盆腔淋巴结炎,可使下肢淋巴回流受阻起患肢淋巴不肿也有报道。链球菌是继发感染的最常见病原菌。临床以反复发作的急性蜂窝织炎急性淋巴管炎为特点,全身症状严重,有寒战、高热兼伴恶心呕吐,局部沟淋巴结肿大伴压痛。抗炎对症治疗全身症状较快消退,但局部病变缓解较慢,易反复。每次发作后下肿胀加重,最终皮肤粗糙出现状增生物,少数可继发慢性溃疡

足癣本身或继发感染也造成淋巴水肿,一般局限于足及足部,严重真菌感染常是急性蜂窝织炎急性淋巴管炎的先兆。控制真菌感染是预防淋巴水肿的有效措施之一。

(四)损伤性淋巴水肿

要分手术后淋巴水肿和放疗后淋巴水肿

1、手术后淋巴水肿

常发生于淋巴结清扫术后,乳癌治术后起的一侧上肢淋巴水肿尤为多见。淋巴结广泛清扫后远端淋巴受阻,淋巴液刺激组织纤维化,逐使肿胀不断加重。术后发生淋巴水肿的时间差异较大,一般术后肢体始活动即有近端肢体轻度肿胀,但也可发生于术后数周甚至数月。

2、放疗后淋巴水肿

深度X线及镭疗法起局部组织纤维化,淋巴管塞造成淋巴水肿

(五)恶性肿淋巴水肿

原发性和继发性淋巴系统恶性肿都可阻塞淋巴管产生淋巴水肿。前者见于何杰金病、淋巴肉瘤、Kaposi多发性出肉瘤淋巴管肉瘤淋巴管肉瘤虽属罕见,但都是长期淋巴水肿恶变的结果,多发生于乳癌治术后肢体出现淋巴水肿的病人,一般于术后10年发病,先皮肤出现红色紫色斑点,呈多发性,以后融溃疡性肿块。发病后肢体淋巴水肿更为严重。应及时作活组织检查。诊断明确后需作肢术。

继发性淋巴系统病变为乳腺、子宫颈、阴前列腺膀胱睾丸、皮肤、骼等癌肿的转移灶病例。有时原发灶小,不易发现,临床表现为慢性发性、无痛性、进淋巴水肿。因此对原因不明的淋巴水肿,应警惕肿的可能性,必要时淋巴结活检明确诊断。

此外,妊娠及许多全身性疾病如肺炎性感冒、伤寒等也可导致反复发作的蜂窝织炎淋巴管炎,同时有成和淋巴管阻塞而造成淋巴水肿

检查化验

(一)诊断性穿刺组织液分析

皮下水肿组织液的分析,有助于疑难病例的鉴诊断。淋巴水肿液蛋白含量通常很高,一般在1.0~5.5g/dl,而单纯静郁滞、力衰竭或低蛋白血症水肿组织液蛋白含量在0.1~0.9g/dl。检查通常用于慢性粗大的肿胀肢体,只需注射器和细针即可操作,法简单、便。但不能了解淋巴管的病变部位及功能情况。是一粗略的诊断法。

(二)淋巴管造影

淋巴管穿刺注射造影,摄显示淋巴系统的一种检查法,是淋巴水肿的特异助检查。

(三)同位素淋巴管造影

由于淋巴管X线造影不能提供淋巴系统功能的定量动力资料,也不能提供来自不同肢体部位淋巴流的简单情况,因此展一种有价值的静态淋巴系统烁造影(核素显象),将99m锝鍊硫化物物0.25ml(75MBq)注射到双足第二蹼皮下组织。用r照相机正对患者下部和沟区,分在1/2、1、2和3小时作静态图象扫描,再分计算髂淋巴结摄取的同位素量。

用同位素显象研究慢性淋巴水肿的淋巴功能,提示患肢淋巴回流的减少程度与淋巴水肿的严重程度相。在严重淋巴水肿,同位素摄取率几乎为0,而在静脉静水肿淋巴回流的吸收百分比显著增加。因此可用于淋巴性水肿与静水肿的鉴,其诊断淋巴水肿的敏感度为97%,特异性为100%。与淋巴管X线造影术相比,核素显象操作简单,诊断明确。但它不能将淋巴管淋巴结解剖定位。若考虑淋巴管手术则仍以淋巴管X线造影为佳。

此外,新近展的管无损伤检测技术也有助于静水肿和淋巴性水肿的鉴,作为门诊筛选检查法,既简单双便。

鉴别诊断

早期由于皮肤及皮下组织改变较轻,应与其他疾病相鉴

1.静水肿

多见于下肢深静成,以单侧肢体突发性肿胀急性起病,伴皮色青紫、腓肠三角区明显压痛、浅静为其临床特点,足水肿不明显。 淋巴水肿则起病较为缓慢,以足肿胀较为多见。

2.神经水肿

水肿发生于外界过敏因素的刺激,起病迅速,消退也快,间歇性发作为其特点。 淋巴水肿则呈逐渐加重的趋势。

3.全身性疾病

低蛋白血症力衰竭、肾病硬化、粘液性性水肿等均可产生下肢水肿。 一般为双侧对称性,并伴有各自的原发疾病临床表现。 通常详细的病史询问,仔细的体格检查及必要的化验检查即可鉴

4.先天性动静

先天性动静瘘可表现为肢体水肿,但一般患肢长茺与周径均大于健侧,皮温增高、浅张、局部区域可闻及管杂音,周围静氧含量接近动脉氧含量。 上述均为其独有特点。

5.脂肪

少数病变范围十分广泛的脂肪或脂肪组织增生可与淋巴水肿混淆。 但脂肪大多呈局限性生长,病程较慢,皮下组织柔软无水肿表现,必要时可组织X线钼靶摄以助确诊。

并发症

⑴切感染,淋巴漏。

⑵全身性反应:发热恶心呕吐,由于对造影过敏可能产生周围环衰竭。

⑶局部淋巴管反应性炎症,使淋巴水肿加重。

栓塞:造影可能 压力增高通过侧支进入静栓塞,发生率为2~10%,文献有因栓塞致死的报道。

治疗用药

淋巴水肿据病程早晚,治疗原则不同。早期以排除郁积滞留淋巴液,防止淋巴积液再生为宗旨,晚期则以手术切除不能复原的病变组织或以分流术治疗局限性淋巴管阻塞为的。

(一)急性期淋巴水肿,以非手术治疗为

1、体位

肢下下垂状态使组织间隙中淋巴液滞留加重,抬高患肢30~40cm利用重力作用可促进淋巴液回流,减轻水肿。此未能简单有效,但作用不持久,患肢下垂水肿再度加重。

2、加压包扎

在体位流基础上,在患肢指高事用弹力袜或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挤压组织间隙,协助淋巴回流。弹力绷带松紧应适宜。也可用间隙加压器(intermittent compression pumps)多次和长时间使用,对改善水肿有一定疗效。文献报道国外前采用淋巴加压器(lymha-press)一种更为先进有效的加压充装置,充装置分9~12块,每块可以单独充加压,加压从肢体远端逐渐向近端进,一个环周期为25少。这种淋巴加压顺较其他简单加压装置的充加压时间大大缩短(简单加压充装置环周期100秒左右),同时可产生较高压力达15.6~20.8kPa(120~160mmHg),比外科手术和单纯弹力袜在消肿面更为有效。但它的使用较复杂,也不能减少组织间隙中的蛋白成份,只适用于急性期及术前准备等短期治疗。

3、限制钠盐摄入和使用利尿

急性期适当限制氯化钠摄入,一般1~2g/d,以减少组织钠、水潴留。同时使用适量利尿、加快水钠排出。可用双氢克尿噻每次25mg,每日3次,并适当补钾,待病情稳定后停服。

4、预防感染

选用抗真菌的油膏、扑粉,保持足是预防和控制真菌感染最为有效的法;足甲床下细菌感染也较为多见,应勤剪指甲,清除污垢,减少细菌入侵途径。当链球菌感染全身性症状时,应选用青霉素等药物,配卧床休息,积极控制感染。晚期淋巴水肿并发皮肤皲裂可采用油膏外保护并润滑皮肤。

此外,多种疫苗、牛奶和异性蛋白注射法,是沿用已久的抗感染疗法。人体的各种防御机构借此获得提高。国外明在注射伤寒三联疫苗时,输出淋巴管中的淋巴球增多,液中的丙种球蛋白也有所提高,有防止发生永久性淋巴阻塞的作用。有作者推测异性蛋白可能通过垂体及上腺起作用。

(二)慢性淋巴水肿

包括非手术治疗的绷治疗和各种手术治疗。

1、绷疗法

绷疗法是发掘祖国医遗产的一种治疗法。其治疗原理是利用持续辐射热,使患肢皮肤管扩张,大量出汗,局部组织间隙的液体回入液,改善淋巴环。对于淋巴水肿尚未发生肢体皮肤严重增生者可选用绷疗法。有电辐射热治疗和炉加热两种法。温度控制在80~100℃,每日1次,每次1小时,20次为一疗程。每个疗程间隔1~2周。每次治疗完毕,应外加弹力绷带包扎。依据临床观察1~2个疗程后可见患肢组织松软,肢体逐步缩小,特丹毒样发作次数大为减少或停止发作。

2、手术治疗

大多数淋巴水肿不需外科手术。约15%的原发性淋巴水肿最终需下肢整手术。现有手术法除肢手术均不能治愈淋巴水肿,但可明显改善症状

⑴手术适应

①肢体功能损害:由于肢体粗重易疲劳关节活动限制。

②过度肿胀伴疼痛。

③反复发作的蜂窝织炎淋巴管科治疗无效。

淋巴管肉瘤:长期淋巴水肿恶性的致死性原因。

⑤美容:大多数原发性淋巴水肿患者为年轻妇女,对于肿胀明显并有美容要求者可考虑手术,但应以改善功能为,美容国,否则疗效可能不尽人意。

术前准备与术后处理:

⑵术前准备

对手术效果有重要作用。它们包括:

①卧床休息抬高患肢:使肢体水肿减少至最低限度。有下肢垫高、下肢悬吊和法,下肢抬高以60o为宜。

②控制感染:对反复发作的急性蜂窝组炎和急性淋巴管炎,应选用敏感药物于术前、术中静注给药,减少术后皮瓣感染机会。

③清洗皮肤:达到溃疡或控制局部感染的的。

④保持术后流通畅;分离的粗糙面可有毛细管持续渗。必须放置负压流,保持皮瓣下无积积液,减少影响皮瓣供的因素,防止皮瓣坯死、感染,降低手术失败率。

⑤术后继续抬高患肢,减轻患肢水肿,有利于静及淋巴回流。

⑶手术分类:淋巴水肿手术可分为两类:

①病变组织广泛切除术。

②淋巴回流重建术。

据实验及临床据,后者的部分或大部分良好效果事实上是在广泛病变组织切除的基础上取得的。单纯重建淋巴回流,手术操作十分细,但疗效甚微。由于继发性淋巴水肿淋巴管阻塞点近远端的淋巴系统功能完好,外科手术重建区域性淋巴回流应可获得良好疗效,相反,大多数原发性淋巴水肿的近远端淋巴管发育不良,不住期待重建淋巴回流手术能改善症状

预后

继发性淋巴水肿过数个月甚至数年后始,局部出现淋巴水肿,有时可并发残肢,有的肢体很大称为象皮腿,造成动不便。

预防保健

对于继发性淋巴水肿来说,有两类人是易患群体。一类是历过恶性肿(如乳房癌、卵巢癌、子宫癌、前列腺癌、肠癌、膀胱癌、黑色)。治手术和放射治疗的病人;另一类是常有皮肤“丹毒”发作的病人。

第一类病人手术后要避免患侧肢体皮肤的损伤,不要在患侧肢体上打针,注意皮肤的清洁卫生,此外有过丝虫感染的病人也是易感人群,一旦发现水肿应立即就医。

第二类病人应积极治疗导致感染的始发因素,如足癣增强机体抵抗力,如发现皮肤发红发热或身体有类似感冒等不适时,应立即使用抗菌素及时控制炎症的发展,如果发现足肿胀起重视及早就医。

总之要早诊断早期治疗,以预防病变的发展局部,可用弹力绷带包扎,预防继发感染,对防止病变进一步发展是很重要的。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颅内畸胎瘤

下一篇 中风回春丸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