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颅内畸胎瘤

畸胎是由一个以上多种组织构成的一种先天性异位,比较罕见。多发于30岁以下的青壮年,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良性畸胎多见病,病程较长。早期肿体积较小,可无任何症状,随着体积增大出现压迫症状继发感染和恶变、或侵入周围组织,产生相应的临床表现。手术治疗是首选,效果良好。一般认为,畸胎作为生殖细胞的一种亚型,其起源倾向于胚芽异常说:即在胚胎发育至3厘米时,原始生殖细胞出现......
目录

病因

一般认为,畸胎作为生殖细胞的一种亚型,其起源倾向于胚芽异常说:即在胚胎发育至3厘米时,原始生殖细胞出现,之后从卵黄囊原始系膜向生殖泌尿迁移,沿途残留的细胞巢成为生殖细胞肿的来源。这些巢状的原始生殖细胞是一种原始的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其向上皮分化胚胎性癌,如向卵黄囊分化则变成卵黄囊,若向绒毛膜细胞分化则转变成绒毛膜上皮癌(绒癌),向3个分化则变构成畸胎,而原始的未分化生殖细胞增殖则生发成生殖细胞。但有人认为生殖细胞肿不是来源于单一的原始生殖细胞,而是来源于原始生殖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若由处于较早发育阶段的细胞构成,则恶性度较高,若由处于较晚发育阶段的细胞构成,则恶性度较低。

临床表现

由于畸胎通常位于中线部位,所以常无明显定位体征。多数病人以压增高为首发症状,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眼科检查可见双侧视乳头水肿。位于松果体区的畸胎可出现双眼上视不能、共济失调性早熟神经麻痹等。鞍区者可出现尿崩症、嗜睡、视力视野障碍以及水、脂肪代谢障碍等。颅后窝者可出现小脑功能损害及颈部僵硬等,脑室者可出现相应的症状体征。桥小脑角者可出现头痛呕吐复视共济失调耳聋、眼颤、颅神经损伤及高压等。

检查

畸胎要发生在鞍上区和松果体区等中线区域,其影像特征有其显著特点。据此,可以作出初步诊断。

1.穿

绝大多数病人穿测压均有不同程度的压力增高,液蛋白含量一般不高,少数有轻中度增高。

2.颅X线平

对诊断有帮助,多数显示有压增高征象,如发现有牙齿、小块、钙化影像,更有助于定性诊断。

3.CT扫描

CT平扫可见肿物态不规则,结状及明显分状和密度不均的占位性病变,通常有实性成分(高密度)、囊(低密度)及钙化化等,多囊者较为常见。全部患者皆可见到脂肪成分,少见。有少数病例可见脑室油脂状液体随体位变化而游动(为畸胎破溃入脑室所致),畸胎与恶性畸胎在平扫CT很难区,但后者囊变成分、钙化和脂肪相对较少,实质部分较多,而水肿则常可出现。畸胎良性者常已生长多年,肿物发现时通常较大,在松果体区者几乎皆有不同程度的幕上脑室扩大。注药后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密度极不均匀,囊壁强化可呈多个环状影。

4.MRI检查

畸胎由多种成分组成,故T1及T2像出现的信号也极为混杂,但边界较清楚,呈结状或分状,良性畸胎边界无水肿(T2像显示清楚的高信号),如有周边水肿,提示肿为恶变成分或恶性畸胎,肿在注药后壁和实质部分明显强化。

5.肿标记物

CEA可轻度或中度升高。未成熟畸胎和含有该成分的混型GCT患者AFP明显升高。

鉴别诊断

1.

多发生于儿童,可位于鞍、鞍上及鞍旁,多数可突入第三脑室而梗阻室间孔。CT为囊性、实性和二者混杂,常有大囊,态不规则,有的垂直向上生长,可超过室间孔;有时横向生长,向前达底,向外后可达小脑角,侧可深入颞,向后可充满脚间池,使脑干向后移位。CT以钙化为特点(钙化率大于90%),为周边蛋壳样,也可为斑块状钙化。MRI在T1像显示为高低不同信号,尽管囊性成分和实性成分在T2像皆为高信号,但囊性变的固醇成分比实性成分信号还高。为先天性,多有儿童垂体功能低下,发育矮小和性征不发育症状中不像鞍上畸胎尿崩为首发症状首发症状视力视野改变颅压增高症,尿崩症发生率低(30%左右)且常在肿的晚期才发生。

2.垂体腺瘤

儿童少见,占儿童的2%~3%,多为较大腺瘤。在冠状扫描可呈葫芦状,蝶鞍明显扩大,可有,可在CT及MRT上显示密度和信号不均匀,有分泌功能低下,常可见有肥胖

3.皮样囊肿上皮样囊肿

上皮样囊肿上皮样囊肿CT为低密度(CT值为-20~40Hu),T1为高信号,T2为低信号到不均匀高信号,有时脑室有油脂状物。

4.下丘和视交叉

亦是鞍区较为常见的肿,多数为毛细胞型细胞。下丘细胞多为实性,CT为等或稍低密度。MRI在T1像为等或稍低信号,T2像为高信号,质地均匀或不均匀,注药后可轻度强化到明显强化。影像如不易鉴时则要凭临床症状,即生殖细胞在鞍上多以尿崩症起病,星细胞罕见尿崩症。

治疗

良性畸胎只做手术切除,但须强调病理标本的立体多点取材,以免漏诊恶性成分。如能全切可望治愈。由于肿常位于中线部位,手术多难以全切,不能全切者可酌情液分流术以缓解梗阻性积水。放疗与化疗对良性畸胎无效。未成熟和恶性畸胎则先化疗后放疗,复查如肿未消失再手术切除,术后继续化疗2疗程;而后定期复查,如有复发应再化疗。

预后

良性畸胎全切除后可望治愈;但若部分切除,常于术后半年或1年复发。恶性畸胎的预后较差,3年生存率约50%。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通络开痹片

下一篇 淋巴水肿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