眶假瘤
疾病原因
临床表现
1、在先兆期,眼神经分布区有阵痛、伴有流泪、结膜水肿和眼球突出。
2、发展期,眼球迅速向正前方中度突出,不能复位,同时眼睑和结膜水肿加剧,早期出现眼运动障碍甚至显著的视力下降。
3、在眶缘附近或眼眶深部多数可触摸到肿块,偶见在眼球受压迫时视网膜静脉扩张淤滞、视乳头水肿及视网膜脉络膜炎的改变。
4、本眶假瘤有自限性,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肿块纤维化,病变趋于稳定。病理切片检查时,见有不同程度的纤维组织增生,并有大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血管壁变厚,硬化及玻璃样变性。
发病机制
该发病机制不明,有关的免疫病理学机制了解不多。有人认为眼眶局部存在着能吸引血液中的自身抗体或免疫活性细胞的自身抗原,但至今还未分离出这种抗原。眶内组织的很多病理特点说明眶假瘤是一种Arthus反应,即血液中的抗原或抗体在眼眶软组织内遇到了相应数量的抗体或抗原,使眶内不同组织产生炎症。血管周围组织有限局性的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说明血管外渗的部分物质能吸附这些细胞。眶假瘤对皮质固醇和放疗有效,则进一步证实是免疫反应的结果。但眶假瘤急性或亚急性期很少能通过活检证实诊断,给免疫学研究带来困难。眼眶组织不直接暴露于体外普通的致敏原,眶内无淋巴管和淋巴组织,眶内非特异性炎性假瘤的发生与血液中的异常成分,可能与免疫复合物有关。而有关眼眶特发性假瘤的动物模型,目前仍不完善。
假瘤类型
从组织学方面,假瘤可分为六型:弥漫炎症型,伴有大量淋巴细胞或浆细胞增生;慢性肉芽肿型,伴有眶脂肪坏死;硬化型,伴有胶原组织增生;慢性泪腺炎型,局部淋巴浸润及泪腺管上皮增生;肌肉炎型,眼外肌肥大变性;脉管炎性、肉芽组织增生。嗜酸细胞浸润。分型有利于提供治疗参考依据。
疾病诊断
假性肿瘤应于真性肿瘤相鉴别,由于临床诊断方法和技术的进步,对假瘤的诊断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其诊断要点是:
1、早期发展较快,而一般真性肿瘤发展较慢。
3、因肉芽增生压迫,易造成眶内循环障碍,往往有结膜充血、水肿及眼疼。但眼底受压现象很少。
4、有自限性,晚期眼球突出会自动停止,甚至因癜痕上收缩而下陷。
5、X线拍片,仅少数可见眶腔扩大,常无骨质破坏,多数有副鼻窦炎。有者可见眶内骨膜增厚,眶骨增生等现象。
6、在B型超声波图及CT片上可见到增粗的眼外肌或无边界的增殖性组织。假瘤或在肌锥内,或在肌锥外。
7、有的假瘤在应用抗生素或激素类药物治疗后症状减轻,眼球突出可有明显好转,甚至炎症消退后眼球反而内陷,而真性肿瘤则没有这种反应。因此临床上一时难以鉴别真、假瘤时,可应用上述药物进行试验性治疗对假瘤来说既是治疗。也可用作鉴别诊断。
疾病检查
1、因肉芽增生压迫,易造成眶内循环障碍,往往有结膜充血、水肿及眼疼。但眼底受压现象很少。
2、有自限性,晚期眼球突出会自动停止,甚至因癜痕收缩而下陷。
3、X线拍片,仅少数可见眶腔扩大,常无骨质破坏,多数有副鼻窦炎。有者可见眶内骨膜增厚,眶骨增生等现象。
4、在B型超声波图及CT片上可见到增粗的眼外肌或无边界的增殖性组织。假瘤或在肌锥内,或在肌锥外。
5、彩超及脉冲多普勒,特别是高档彩色超声诊断仪可做眼动脉血流动力学分析,可用微机显示出最大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流速积分、阻力指数、搏动指数等。
疾病治疗
药物疗法
多采用广谱抗生素(青霉素、先锋霉素、克林霉素)合并皮质类固醇联合治疗,特别是以浆细胞为主者效果最好,早期病例往往可以获得明显缓解好转。
放射疗法
放射疗法适用于以淋巴细胞为主的假瘤,早期当细胞结构尚未纤维化时,能有一定效果。放射治疗适用于:
1、患有全身性疾病,不适于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者;
3、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者。放射剂量10~30Gy,眶外侧照射。
手术治疗
晚期由于纤维组织增生,药物及放射治疗的效果都不明显,眼球高度突出及视力出现严重障碍时,可以考虑手术治疗,但应慎重选择施行,因为手术后仍有复发可能。
并发疾病
疾病预防
预防
此瘤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年龄以中年以上者为多,要注意眼部检查,及早诊断,及早治疗。
保健
材料:沙苑子10克、菟丝子10克、黑芝麻12克、枸杞子20克、首乌15克、泽兰10克、食盐10克。
作法:食盐炒热,加入枸杞续炒至发胀,即筛去食盐取枸杞与余药煎煮约12分钟,再浸泡10分钟,滤去渣,代茶饮用。
养血护眼汤
材料:鸭肝150克、芹菜50克、木耳(水发)20克、鲜蘑菇50克、蒜头、葱姜、麻油、盐、米酒各适量。
制作方法:
1、芹菜切小段,磨菇、木耳切丁,肝切成泥状拌入米酒、盐及太白粉。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