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粘膜黑棘皮病
病因
症状
一般病理改变
a基底层内黑素沉积,棘层肥厚。
b粘膜上皮的各层均可见增生的的树状状黑素细胞。
c偶见海绵形成,固有层可见黑素细胞和嗜酸性细胞浸润,血管扩张。
临床特点
a最常见于非-美年轻的成年人,男、女之比为1:3。
b好发于颊及唇粘膜。
c典型损害为单个深棕色斑,表面轻度粗糙,一般不形成溃疡或硬化。
d该病是口腔粘膜的一种反应性色素沉着,可自愈,也可复发。
e很少恶变。
口腔表现:
饮食
预防
1.将维生素C药片1-2片压碎,撒于溃疡面上,闭口片刻,每日2次。此方法治疗溃疡效果较好,但对溃疡面有较大刺激,会引起疼痛,一般对象为年龄稍大的儿童。
2.选用全脂奶粉,每次一汤匙并加少许白糖,以开水冲服,每天2至3次,临睡前冲服效果最佳。通常服用2天后溃疡即可消失。
3.将西瓜瓤挤取瓜汁后含于口中,2~3分钟后咽下,再含服新瓜汁,反复数次,每天2至3次。
4.将鸡蛋打入碗内拌成糊状,同时取绿豆适量放入陶罐内,用冷水浸泡十多分钟,再煮沸约2分钟,在绿豆未熟时,把绿豆水倒出冲鸡蛋花饮服,每日早晚各一次。
治疗
检查
1、体征:上下唇内侧粘膜、两侧口角、硬腭、舌背、牙龈见成簇状乳头状增生物,明显高出粘膜表面,无痛。
2、组织病理学检查:口腔粘膜慢性炎,伴鳞状上皮乳头状增生,上皮内微脓肿形成。病理表现为a基底层内黑素沉积,棘层肥厚。b粘膜上皮的各层均可见增生的的树状状黑素细胞。c偶见海绵形成,固有层可见黑素细胞和嗜酸性细胞浸润,血管扩张。
诊断鉴别
诊断
鉴别诊断
黑棘皮瘤(melanoacanthoma)又称非痣样良性黑素上皮瘤,系良性表皮黑色素细胞肿瘤,罕见。多见于老人,好发于头皮与颈部,直径0.4~10cm,必要时手术切除。可与脂溢性角化病、色素性基底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或痣细胞痣鉴别。
并发症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考登病中的多发性毛鞘瘤
下一篇 颏下皮样囊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