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恶性淋巴瘤

恶性淋巴(malignant lymphoma,ML)是一组起源于淋巴造系统的恶性肿的总称,其要临床表现是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全身各组织器官均可受累。淋巴患者在发现淋巴结肿大前或同时可出现发热盗汗消瘦、皮肤瘙痒等全身症状病理、临床特点以及预后转归等将淋巴分为非霍奇金淋巴(non-Hodgkin’s lymphoma,NHL)和霍奇金淋巴(Hodgkin’s lymphom......
目录

概述

恶性淋巴瘤  恶性淋巴淋巴结和结外部位淋巴组织的免疫细胞肿,来源于淋巴细胞或组织细胞的恶变。在中国恶性淋巴虽相对少见,但近年来新发病例逐年上升,每年至少超过25000例,而在欧洲、美洲和澳大利亚等西国家的发病率可高达11/10万~18/10万,略高于各类病的总和。在美国每年至少发现新病例3万以上。中国恶性淋巴的死亡率为1.5/10万,占所有恶性肿死亡位数的第11~13位,与病相仿。而且,恶性淋巴在中国具有一些特点:①发病和死亡率较高的中部沿海地区;②发病年龄线高峰在40岁左右,没有欧美国家的双峰线,而与日本相似呈一单峰;③何杰金氏病所占的比例低于欧美国家,但有增高趋向;④在非何杰金淋巴中滤型所占比例很低,弥漫型占绝大多数;⑤近十年的资料表明中国的T细胞淋巴占34%,与日本相近,远多于欧美国家。

恶性淋巴是原发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发病率占小儿恶性实体的第一位,多发于5~12 岁儿童。病因至今未明,病毒感染、免疫缺陷及遗传因素异常是发病的重要因素。接受移植并用免疫抑制可诱发,或可因淋巴结长期反复发作非特异性反应增生而激发。临床以浅表淋巴结无痛性进性肿大或伴发热消瘦肿大为特征。组织细胞特点可分为何杰金氏病(HL)和非何杰金氏病(NHL)两大类。

诊断

(一)详细询问病史

恶性淋巴瘤  包括首发症状淋巴结肿大出现的时间与以后的增大速度、有无全身症状,如发热盗汗皮肤搔痒消瘦等,非何杰金淋巴应询问有无消化道症状等。

(二)体征

1.全身浅表淋巴结是否肿大,皮肤及附件有否侵犯,应注意淋巴环、乳腺、睾丸等有否侵犯。

2.其他静或淋巴回流受阻,气管受压,上腔静症等。

(三)特殊检查

1.常规检查,包括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与分类、计数、沉率等。

2.检查,包括尿素氮、非蛋白氮、酐、硷性磷酸酶、总蛋白与白蛋白、球蛋白、转氨酶及转肽酶等测定。

3.清免球蛋白检查。

4.尿常规检查。

5.髂穿刺涂或活检。

6.放射检查:胸部正侧位x线及双下肢淋巴造影。

7.病理检查:淋巴结、皮肤活检及必要时肝脏穿刺活检。

8.细胞免疫检查:E玫瑰结、淋巴细胞转化、巨噬细胞试验、皮肤试验等。

9.部B超或CT扫描、MRI及肠钡餐透视等。

10.探查只在选择病例中进,尤其对非何杰金淋巴更应慎重。

临床分期

I 期:一个淋巴结区受侵 (I 期 ); 或一个淋巴结器官或部位受侵 (IE).

恶性淋巴瘤II 期: 横一侧两个或超过两个淋巴结区域受侵 (II); 或者一个淋巴结器官受侵并横同侧一个或多个区域淋巴结受侵 (II E ) 。

注 : 淋巴区域受侵的数用下标注明,如 II 2 。

III 期:横隔两侧淋巴结区域受侵 (III), 上述情况下可并局部结外器官或部位受侵 (IIIE); 或受侵 (IIIS); 或结外器官受侵 (IIIE+S) 。

IV 期:同时伴有远处一个或多个结外器官受侵。

临床分期应标明有无 B 组症状 , 无 B 组症状为 A 。 B 组症状指下列症状 :

连续 3 天不明原因发热超过 38 ℃ .

盗汗 .

诊断前 6 个月不明原因体重减轻 >10% 。

巨块型病变定义为:

纵隔肿宽度超过第 5 和第 6 胸椎间胸廓最大横径的 1/3 。

治疗

(一)治疗原则

1.何杰金氏病的治疗原则

(1)ⅠA、ⅡA期:以放射治疗为,如有大的纵隔肿块,应采用化疗与放疗综病理为淋巴细胞消减型,应用全淋巴结放射。

恶性淋巴瘤  (2)ⅡB期:一般采用全淋巴结放射,也可单用联化疗。

(3)Ⅲ1A:单纯放射治疗。

(4)Ⅲ2A期:放射与化疗综治疗。

(5)ⅢB期:单用化疗或化疗加放疗。

(6)Ⅳ期:单用化疗

2.非何杰金氏淋巴的治疗原则

(1)低度恶性:①I、Ⅱ期:大多采用放疗,放疗后应用化疗不能解决数年后仍复发的问题。②Ⅲ、Ⅳ期:大多采用化疗。

(2)中度恶性:I期病人可单用放疗。Ⅱ期以上采用以阿霉素为的化疗案。

(3)高度恶性:淋巴母细胞型淋巴,采用病样治疗案。

恶性淋巴瘤  3.手术作为治疗手段的恶性淋巴适应症很局限,而且治愈率也低,常需以放疗或化疗。

(二)外科治疗

1.肠道恶性淋巴的手术治疗

原发性肠道恶性淋巴应强调手术治疗。可明确病变部位、切除病变组织和制订治疗计划,淋巴的切除率较癌肿要高。淋巴次全切除,全切除应慎用。肠道淋巴则可切除局部病灶肠管及相应系膜。对于切除不尽的体,可于术中置银夹固定,以便术后放疗。

2.泌尿生殖系统恶性淋巴的手术治疗

原发于脏、膀胱睾丸卵巢子宫器官恶性淋巴均宜早期手术切除,术后再给放疗或化疗。

3.脾脏恶性淋巴的手术治疗

原发于脾脏恶性淋巴很少见。术前与其他较难鉴,术后病理回报可以确诊。I~Ⅱ期病例单纯手术切除5年生存率为40%,若术后以化疗或放疗可提高到60%。

(三)化治疗

1.何杰金氏病的化疗:

近20年来何杰金氏病的药物治疗有了很大进步,最要是由于治疗策略上的改进和有效联化疗案的增多。前多数研究单位对Ⅲ~Ⅳ期何杰金氏病的治愈率已超过50%。单药对何杰金氏病的疗效一般在40%~70%。值得重视的是某些药物单用也能取得完全缓解,如HN2的完全缓解率为13%、CTX为12%、PCB(甲基苄肼)为38%,VCR为36%、VLB(长春硷)为30%,但疗效很少能超过半年以上。

化疗要适用于ⅠB、ⅡB、Ⅲ2A、ⅢB、Ⅳ期及纵隔大肿块的病例。应用的最广泛案是氮芥(M)、长春新碱(O)、甲基苄肼(P)、强的松(P),简称MOPP案。要获得最佳治疗效果,药物必须足量并规定时间给予。尽管2~3个周期治疗后大多数病人已达完全缓解,通常仍要治疗6个周期。获得完全缓解后无论如何也应再治疗2周期。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最有效的联化疗案为照MOPP构成原则组成的阿霉素(A)、博莱霉素(B)、长春碱(V)加氮烯咪胺(D),简称ABVD案。此案的完全缓解率为75%,与MOPP案无交叉耐药性,对MOPP无效的病例用ABVD案治疗75%~80%可缓解。

2.非何杰金氏淋巴的化疗

前还没有很成熟的治疗NHL的首选化疗案。由于NHL的组织类型复杂,病人个体的差异也很大,因此在选择治疗案时对于肿的恶性程度、发病部位、病人的一般状况。如:年龄、有无全身症状骨髓功能是否健全等因素都应考虑到。

(1)低度恶性淋巴的治疗:这类淋巴病情缓和、病程绵长,宜选用较缓和的化疗案,对Ⅲ、Ⅳ期低度恶性淋巴可选用多药联案。特是初治病人一定要争取达到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还要避免不必要的治疗、以防止和减少远期毒性或骨髓抑制。

(2)中度恶性淋巴的治疗:可占NHL的60%,在西国家大部分为B细胞来源,但可有20%为T细胞来源,这些病人有时被称之为“周围T细胞淋巴”。多数者认为,影响进展性NHL预后的重要因素有:病人的一般情况,肿块是否超过10cm,多处结外器官受侵、B症状等。年龄也是影响预后的因素,可能与对治疗的耐受性有。对中度恶性的非何杰金淋巴的治疗前意见比较一致。可选用的案有COP、COPP或MOPP、CHOP等。一般完全缓解率在50%~80%。对于弥漫性组织细胞型,CHOP、COMA或COMLA案的疗效较好。

(3)高度恶性淋巴的治疗:这组病人的治疗相当困难,化治疗对儿童病人疗效较好,有效率可达85%~95%,但多在1年复发。免疫母细胞淋巴是一预后差的亚型,好发于儿童及年轻人,中位年龄为24.5岁,男女之比可高达2.5~5:1。淋巴母细胞型淋巴纵隔侵犯发生率高达42%,最后约50%转为病。前常采用与急性病相似的案来治疗此病,即积极的诱导治疗、巩固治疗、早期中枢神经系统预防以及长期维持治疗。

小无裂细胞淋巴可以是Burkitt淋巴或非Burkitt淋巴。成人中小无裂细胞比弥漫型大细胞淋巴更少见,较好的化疗案为COM和COMP案。

(四)放射治疗

1.何杰金氏病的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原则除据分期而定外,还要考虑病变的部位、病理、年龄等因素。若ⅠA病人病灶位于右上颈,因下侵犯机会较少,可单用斗篷野;如病灶位于左颈,因下侵犯多见,故照射范围除斗篷野外,至少还要包括动脉旁和脾脏。又如在ⅠB、ⅡB中,如病理属于混细胞型或淋巴细胞缺乏型,则在用全淋巴区照射后最好加用化疗。对于年龄小于10岁或大于60岁的病人,因对放射耐受差,放射野不宜太大,一般多采用局部照射。

(1)肿量:上海医科大医院采用的肿量是45Gy/6周;对肿较大、退缩慢,可把局部量提高到50Gy左右。

(2)预防照射:十多年来据Rosenberg-Kaplan假设认为肿是单中发生的,要沿邻近淋巴结转移,因此放射治疗不仅要包括临床发现肿的区域,而且要对邻近部位淋巴结区域进预防照射,这种观点的改变,使何杰金氏病的治疗效果有了显著的提高。

(3)放射线的选择:前多采用60Co或4~8MeVX线。

2.非何杰金氏淋巴的放射治疗

(1)肿量及放疗原则:非何杰金氏淋巴的最适量,不像何杰金氏病那样明确,诸多的临床报道所采用的量亦很不统一。对于弥漫型非何杰金氏淋巴,可给予40~50Gy/5~6周,对于滤型可以酌减,尤其原发于浅表淋巴结。但对于弥漫型组织细胞型,因对放射不敏感,易发生局部复发,局部控制量应50~60Gy。若巨大肿块或照射后残留,局部追加量5~10Gy。对于原发于头颈部的可给予45~55Gy。

(2)结型非何杰金氏淋巴的放射治疗:组织上的预后好差和分期不同,其放疗原则为:①预后好I、Ⅱ期:大多采用单纯放疗,张采用累及野照射,不一定采用扩大野照射。②预后好,Ⅲ、Ⅳ期:大多采用化疗。若治疗前病灶大于7~10cm或化疗后病灶不能全消的患者,可以加用局部放疗。③预后差,I、Ⅱ期:采用强烈联化疗加累及野照射,放疗后再加联化疗。④预后差,Ⅲ、Ⅳ期:本型淋巴发展较快,故应早期用强烈化疗,病灶若不易全消,可以再补充局部放疗。

(3)结外型非何杰金氏淋巴的放射治疗:原发于淋巴环的早期病例可用放射治疗来控制,放射治疗应包括整个淋巴环及颈淋巴结,一般给予肿量40~60Gy,原发于鼻腔的病灶,照射野包括鼻腔及受侵犯的副鼻窦,预防照射鼻咽,以前野为野,二前野为副野,肿量为55Gy/5~6周,预防量为40~45Gy;原发于上颌窦的病灶,设野同上颌窦癌,较上领窦癌照射范围大些,肿治量55Gy/5~6周,放疗后不作手术治疗,腔原发性恶性淋巴的单纯放射治疗效果较差,多与手术或化疗联应用。放射治疗技术因病变部位而异,可腔照射、局部区域性照射及肿区照射。其适应症为:①治性手术,肿侵犯浆膜或有区域淋巴结受累。②治性手术,为多中病灶,或肿块直径>7cm。③切缘有肿或有周围脏器的直接侵犯。④术后局部复发。其放射量,大多数作者认为在25Gy~50Gy,而以35Gy以上较好。预防量一般要在30Gy以上,治疗量一般要在40Gy以上,量过低,达不到预防和治疗作用。

(五)中药治疗 大量临床实践明,对中晚期病人进量放、化疗,或对产生耐药的患者再次进化疗只能导致虚弱的生命更加垂危,加速了患者死亡。临床常常可以见到,患者死因不是因为癌症本身造成,而是由于不科、不恰当的杀伤性治疗所致。如肝癌多次介入后出现腹水黄疸功衰竭而致死;肺癌胸水化疗后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胃癌、肠癌化疗后恶心呕吐,患者更加衰竭而死亡;白球下降,患者感染而死亡等。

病因学

恶性淋巴瘤  恶性淋巴病因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但有如下相因素:①EB病毒感染;②免疫缺陷是高危人群;③电离辐射也可起本病的发生;④遗传因素与本病的病因系也有报道。有时可见明显的家族聚集性。

病理改变

恶性淋巴病理上分成何杰金氏病和非何杰金氏病两大类,细胞大小、态和分布式可进一步分成不同类型。

(一)何杰金氏病(HD) HD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恶性淋巴组织诊断要依靠在多性炎症浸润景上找到特征性R-S细胞。1965年,Rye国际会议确定分为四型:

恶性淋巴瘤  1.淋巴细胞为型(LP)HD2以中、小淋巴细胞增生为,有时以组织细胞增生为;典型R-S细胞不易找到。但常存在较多L-H细胞。

2.结硬化型(NS)HD:以双折光宽纤维束,将存在腔隙型R-S细胞的淋巴组织分隔成大小不一结为特征,典型R-S细胞罕见。

3.混细胞型(MC)HD:典型R-S细胞和H细胞多,炎性细胞明显多性,伴管增生和纤维化。

4.淋巴细胞消减型(LD)HD:除存在典型R-S细胞外,还可出现许多多性R-S细胞(网状细胞型)或弥漫性非双折光纤维组织增生,反应性炎性细胞显著减少。

(二)非何杰金氏淋巴(NHL) 在中国1985年成都会议上,据国NHL特点,参照了国际工作分类,拟定了自己的工作分类。

临床表现

(一)恶性淋巴症状或体征是浅表淋巴结无痛性肿大。何杰金氏病通常有颈或锁骨淋巴结受累,NHL除横上、下淋巴结受累外,仔细临床检查可发现其他淋巴样组织部位如滑车、眼窝淋巴结韦氏环受侵。

恶性淋巴瘤  (二)可有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症状

(三)皮痒在何杰金病较NHL多见,通常用抗组织胺药物治疗无效。

(四)何杰金病病人偶尔发生饮后疼痛,疼痛部位局限于受累区域。

(五)除淋巴结肿大外,体检尚可发现肿大。且脾大的病人常并有肿大。晚期病人因纵隔淋巴结肿大可出现上腔静受阻。

预后

(一)恶性淋巴的疗效判定标准

1.完全缓解(CR):肿完全消失达一个月以上。

2.部分缓解(PR):肿两个最大直径的乘积缩小50%以上,其他病灶无增大,并且维持一个月以上。

3.无变化(NC):肿两个最大直径的乘积缩小不足50%,或大小无明显变化。

恶性淋巴瘤  4.恶化(PD):肿增大超过25%以上或有新的转移灶出现。

(二)恶性淋巴的近期疗效

绝大部分恶性淋巴的病人适当的治疗都可获得近期缓解。HD的近期缓解率高于NHL。Ⅰ~Ⅱ期的HD近期缓解率高达95%以上;NHL详细检查分型,认真分期和选择适宜的治疗案也可获得80%左右的近期缓解。

(三)恶性淋巴的远期疗效

HD的Ⅰ~Ⅱ期病人的5年生存率已达95%以上,Ⅲ~Ⅳ期病人5年生存率也可达90%左右;NHI较晚期病例的治疗虽然比较困难,其5年生存率也达到了80%。因此对早期的淋巴细胞为型、结硬化型的HD,低恶度的NHL要力争治愈这些病例。对较晚期的恶性程度较高的恶性淋巴要争取提高5年生存率。

(四)影响预后的因素

1.年龄:何杰金氏病患者小于50岁比大于50岁生存率高,非何杰金淋巴儿童和老年患者预后一般比年龄在20~50岁者差。

2.性:在何杰金氏病患者中,女性治疗后生存率较高,而在非何杰金淋巴中,男女预后无多大差

3.病理何杰金氏病患者中,以淋巴细胞为型预后最好,5年生存率为94.3%,结硬化型和混细胞型次之,而以淋巴细胞削减型预后最差,5年生存率仅27.4%。非何杰金淋巴中,滤型淋巴细胞分化好,6年生存率为61%;弥漫型淋巴细胞分化差,6年生存率为42%;淋巴母细胞型淋巴,4年生存率为30%。

4.分期:何杰金氏病患者,Ⅰ期5年生存率为92.5%,Ⅱ期为86.3%,Ⅲ期为69.5%,EF期为31.9%。

5.全身症状:伴有全身症状何杰金氏病患者预后比无全身症状者差,而对非何杰金淋巴,全身症状对预后的影响较小。

饮食生活

恶性淋巴瘤  恶性淋巴是一组原发于淋巴结淋巴组织的恶性肿恶性淋巴表现多种多样,淋巴结肿大为其特征,以其首发者约占60%,多发于颈部,其次为腋下、沟,淋巴结大,坚而有弹性,无疼痛。病变也可见于淋巴结组织器官困难,腹痛腹泻腹水肿大、痛、黄疸咯血胸水骨瘤病理骨折、中枢神经病变、皮肤溃疡等。何杰金氏病大多表现为淋巴结病变,非何杰金氏病则多表现为淋巴结外病变,二者表现不尽相同,全身症状恶寒发热、乏力、盗汗消瘦,晚期有贫血恶病质

(1)宜多吃具有抗恶性淋巴作用的食物:穿山甲蟾蜍、田鸡、芋艿。

(2)淋巴结肿大宜吃荸荠、芋艿、核荔枝黄颡田螺羊肚猫肉、牡蛎。

(3)发热宜吃豆腐渣、无花果大麦绿豆苦瓜节瓜水蛇

(4)盗汗宜吃猪心羊肚、燕麦、高粱豆腐皮。

(5)肿大、出贫血病有容。

(1)忌咖啡等兴奋性饮料。

(2)忌葱、蒜、姜、桂皮等辛辣刺激性食物。

(3)忌肥腻、油、霉变、腌制食物。

(4)忌公鸡、猪头肉等发物

(5)忌海鲜。

(6)忌羊肉狗肉韭菜胡椒温热性食物。

(7)忌烟、

确诊部位

1、隔以上,淋巴环,颈部纵隔或门,锁骨下,腋或胸部滑车与部。

恶性淋巴瘤  2、隔以下;脾脏动脉旁,骼部,沟,与部,肠系膜窝。

患者护理

一、病情观察:

1.观察全身症状贫血、乏力、消瘦盗汗发热皮肤癌痒、肿大等。

恶性淋巴瘤  2.观察淋巴结肿大所累及范围、大小。

3.严密观察有无深部淋巴结肿大起的压迫症状,如纵隔淋巴结肿大咳嗽呼吸困难、上腔静压迫症,腹膜淋巴结肿大可压迫输尿管肾盂积水。

4.观察有无骼浸润,警惕病理骨折脊髓压迫症发生。

二、对症护理:

1.患者发热发热护理常规执

2.呼吸困难时给予高流量氧吸入,半卧位,适量镇静

3.骼浸润时要减少活动,防止外伤,发生病理骨折骨折部位作相应处理。

三、一般护理:

1.早期患者可适当活动,有发热、明显浸润症状时应卧床休息以减少消耗,保护机体。

胃恶性淋巴瘤  2.给予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多饮水。以增强机体对化疗、放疗承受力,促进毒素排泄。

3.保持皮肤清洁,每日用温水擦洗,尤其要保护放疗照射区域皮肤,避免一切刺激因素如日晒、冷热、各种消毒、肥皂、布等对皮肤的刺激,衣选用吸水性强柔软棉织品,宜宽大。

4.放疗、化疗时应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四、健康指导:

1.注意个人清洁卫生,做好保暖,预防各种感染。

2.加强养,提高抵抗力。

3.遵医嘱坚持治疗,定期复诊。

注意事项

恶性淋巴瘤  恶性淋巴容易在锁骨,腋下,沟会出现肿大淋巴结,放化疗不能治,因为放化疗对正常细胞和恶性淋巴细胞没有辨能力。恶性淋巴溃烂后,伤不易愈,所以建议不要或者少用外贴膏药。以防溃烂。中医服药疗效较好。中医服切忌不宜以毒攻毒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海蛤壳

下一篇 补中益气片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