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大肠类癌

大肠类癌(Carcinoid)又称嗜银细胞,发生于肠粘膜腺体的嗜银细胞(Kulchitsky细胞),这种细胞呈嗜铬性。因多从粘膜层的下部发生,早期即延伸至粘膜下,曾归属于粘膜下肿。本病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肿,多呈局部性浸润性生长而少有转移。类癌好发于阑尾小肠直肠十二指肠小肠憩室处。病因不明。有报道大肠息肉、炎症性肠病、胆囊切除术后大肠类癌发病率升高。另有研究认为与遗传因素有。1......
目录

病因

病因不明。有报道大肠息肉、炎症性肠病、胆囊切除术后大肠类癌发病率升高。另有研究认为与遗传因素有

临床表现

1.肠道类癌中发现最多的是阑尾类癌,超过阑尾的80%,常位于阑尾尖部,体小,很少起临床症状体较大时,易发生机械性阻塞,与急性阑尾炎相似。

2.直肠类癌可发生于直肠的任何部位,前壁多于后壁,体直径从数毫米至数厘米不等。临床症状要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便秘腹泻)、直肠出、疼痛等。

3.结肠类癌常位于盲肠、升结肠体比其他部位大,常发生转移,与结肠腔体较大、早期无症状而不易发现有

10%的类癌患者伴随类癌征,临床表现为出汗、面部潮红、腹泻、哮喘、力衰竭、腹痛症状

检查

纤维结肠镜检查,可发现病灶,并取活检,病理检查有助本病诊断。

诊断

大肠类癌早期无自觉症状部或有间歇性隐痛,大便习惯多无改变,有时可有轻度腹泻腹泻便秘交替出现。随着病情发展,部胀满可有持续性钝痛,大便习惯明显改变,出现稀便便及便。晚期常表现为贫血状,消瘦部持续性钝痛,或阵发性加重,当出现肠梗阻时,可表现为高度的腹胀部绞痛,并伴有恶心呕吐据以上症状可作临床诊断。

治疗

1.手术治疗

(1)治性手术前惟一的治性治疗手段是手术切除,局限性肿患者首选治性手术切除,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80%~100%。

(2)姑息性手术如果为进展期肿,以姑息治疗为的,采用细胞减灭手术可以降低肿负荷、减轻与激素分泌相的临床症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细胞毒性药物

常用化疗药物有链脲霉素、5-Fu、阿霉素和氮烯唑胺等。常用联案有链脲霉素加5-Fu、链脲霉素加阿霉素等。

3.生物治疗

生物治疗要包括干扰素(IFN)和生长抑素(SST)类似物(肽)。SST类似物的耐受性和安全性较好,副作用较小。研究明,长效肽可使大部分患者的肿症状得以控制,降低清肿标记物,延长患者的肿无进展期的生存时间。

4.局部治疗

神经分泌转移病灶的管丰富,用颗粒样物质或细胞毒性制栓塞动脉,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5.放疗

转移和(或)转移起疼痛的姑息治疗常采用放射治疗。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蝶窦恶性肿瘤

下一篇 海金沙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