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膀胱鳞状细胞癌

膀胱鳞状细胞癌(简称膀胱鳞癌),起源于膀胱黏膜的上皮性恶性肿,显微镜下癌细胞为单一的鳞状细胞表型。是膀胱癌的一种亚型,世界范围膀胱鳞状细胞癌膀胱恶性肿中所占比例其差异很大,在英国为1%,美国为3%~7%,我国报道的发病率为0.58%~5.55%,但在有吸虫病流高发区域,如埃及可占到75%。男性患者多于女性,男:女约为1.25~1.8:1。膀胱鳞状细胞癌患者的发病年龄通常比膀胱尿路上皮......
目录

发病原因

1.慢性尿路感染是膀胱鳞状细胞癌病因,在90%~93%的膀胱鳞状细胞癌病人的尿中,可长期有脓细胞和白细胞存在。慢性炎症刺激可使移上皮鳞状化生、细胞间变、癌变。也有认为感染后有的细菌将硝酸盐转变为有致癌作用的亚硝酸盐和亚硝胺,进而起癌肿。膀胱结石、导尿管等异物刺激也为鳞状细胞癌的重要病因膀胱结石鳞状细胞癌率为0.074%~9.9%(Sarma,1970;Bessette,1974),然而鳞状细胞癌结石率高达2.77%~47%(朱良春,1980;张思孝,1987)。结石长期刺激可组织细胞增生、癌变。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慢性刺激亦可起癌肿发生。Kaufman(1977)报告62例脊髓损伤病人,留置导尿管10年以上者80%有膀胱鳞状化生,6个月~10年者42%有膀胱鳞状化生,而未放置导尿管者膀胱鳞状化生率仅为20%。留置导尿管10年以上的25例中5例发生鳞状细胞癌,而且同时有弥漫性炎症、鳞状上皮化生和膀胱原位癌。表明膀胱慢性炎症、结石、异物等互为因果,常同时存在,均可膀胱上皮鳞状化生、细胞间变、非典型增生、导致癌变。埃及吸虫病流埃及、非洲、中东地区,膀胱癌的膀胱壁中70%可查见吸虫卵,故认为埃及吸虫感染为膀胱鳞状细胞癌病因之一,但其致癌机理尚不明确,膀胱黏膜白斑病等病变在某些因素作用下可进一步发展为癌肿。

发病机制

1.膀胱鳞状细胞癌起初常为扁平状或轻度隆起,浸润性生长,呈实体团块状,溃疡型或乳头状。多单发,也可多发。病理检查以纯鳞癌多见,伴有移细胞癌和腺癌等成分的混癌约占1/3。组织特点为角化细胞出现,大癌肿鳞状细胞呈状,排列不规则,有同性排列的角化细胞角化珠。据鳞状细胞分化的程度可分为Ⅳ级,Ⅰ级:细胞高分化,极类似正常或化生的鳞状上皮细胞,有角化珠成,轻度核仁异常;Ⅱ级:癌肿呈实性生长,有广泛角化和角化珠成;Ⅲ级:角化仅限于个细胞且偶有角化珠;Ⅳ级:具有大的透明细胞,少见的低分化鳞状细胞。小细胞型鳞癌,细胞分化很差,类似雀麦细胞癌,伴有典型的鳞状细胞癌珠。吸虫起的鳞癌,常可见有两个胞核的巨细胞。

检查

1.尿常规检查潜阳性。

2.膀胱鳞状细胞癌的尿细胞检查阳性率较移细胞癌高。

3.膀胱镜可明确癌肿的位置、数及大小,常表现为团块状、溃疡型、菜状或广基乳头状,表面不光滑,可有出、坏死。周围有充水肿等炎症表现。伴有结石时可见结石膀胱状隆起或溃疡

4.IVU能显示膀胱充盈缺损及了解上尿路的情况,有助于临床分期。

5.B超扫描显示膀胱实性,回声不均质团块,边界不清。

鉴别诊断

1.输尿管

输尿管膀胱胚胎来源相同,其上皮的组织态及功能基本相似,上皮性肿的发病原因、生物为亦相同。输尿管上皮性肿要表现为血尿血尿的特点为无痛性间歇性全程血尿,与膀胱相似,而且这类肿可同时或单独存在,须注意区膀胱癌的血尿可能伴有膀胱刺激症或排尿不畅血尿状或不规则,色多鲜红,可伴癌肿坏死落而排出腐肉块。而输尿管血尿不伴有膀胱刺激症状,色多暗红块为输尿管的条状或蚓状,无“腐肉”块排出,实质癌肿常伴有部疼痛及包块。一般过B超、CT、泌尿系造影、膀胱尿道镜检查多能区来。但需注意同时存在的多部位尿路上皮肿,切勿顾此失彼,发生遗漏。

2.泌尿系结核:

泌尿系结核多数首先发生于脏,以慢性膀胱刺激症状并逐渐加重为症状血尿多出现在膀胱刺激症状之后,特点为终末血尿、量少,常伴有低热、盗汗、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状尿液混浊并能查到抗酸杆菌。膀胱结核成的肿或溃疡有时被误认为为癌肿,需组织检查加以区

3.尿石症:

输尿管结石症状是疼痛。血尿轻微,表现为疼痛后镜下血尿或轻微肉眼血尿,而疼痛的发作常在活动或劳动后发生。除伴有感染和膀胱输尿管膀胱壁段结石外,一般无膀胱刺激症状X线、B超检查容易与膀胱。但结石对局部黏膜损害和长期慢性刺激,可使具有较强的增生和再生能力的移上皮发生增生改变、乳头状增生、鳞状化生,最后导致鳞状细胞癌。癌肿发生后血尿量明显增加。作者治5例尿石症伴发鳞状上皮癌(膀胱3例、肾盂2例),均有明显血尿。因此,对长期尿石症,特是出现明显血尿者应想到癌肿发生的可能,尿细胞、X线及活组织检查等确诊。

4.非特异性膀胱炎:

多为已婚妇女。起病急、病程短,症状尿频尿急尿痛尿液混浊血尿发生于严重膀胱刺激症状之后。

5.腺性膀胱炎:

腺性膀胱炎与膀胱癌的系尚难以确定,有少数转变为膀胱腺癌的报告,两者的临床表现相似,膀胱镜窥视时常难以区,常需活组织检查确诊。

6.放射性膀胱炎:

发生于盆腔癌肿放射治疗后,一般于放射治疗2年出现,也可于10~30年后出现。症状亦为无痛性血尿,有时膀胱出现溃疡肿。放射治疗亦是膀胱癌的原因之一,故膀胱出现溃疡肿时需组织检查确诊。

7.前列腺癌:

症状为排尿困难,血尿为癌肿浸润膀胱时出现。直肠指诊、B超、CT、活组织检查可确定前列腺癌及是否累及膀胱等邻近组织

8.前列腺增生症:

前列腺增生症最早的症状尿频症状为进性排尿困难。前列腺黏膜上毛细管充及小管扩张并受到增大腺体的牵拉,当膀胱收缩时可出现血尿继发感染结石血尿加重,偶尔出现大量血尿,多为一过性。但尿液潴留是膀胱癌的诱因,作者有前列腺增生症和癌肿同时存在或前列腺手术后短期发现膀胱癌肿的病例。因此,前列腺增生症出现明显血尿者,应进尿细胞、B超、膀胱镜检查,确定是否存在癌肿。

治疗

1.混膀胱鳞状细胞癌,可据混癌的组织类型及各种组织比例选用放疗或化疗配手术的综治疗,预后较纯鳞癌效果好。

2.鳞癌组织显示常较预计的浸润范围较深较广,因而膀胱部分切除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治性全膀胱切除及大块完整切除脐尿管肿是治疗惟一选择。放、化疗无效。肿常转移至髂窝、沟、网膜骼等处。因此治疗要非常积极。尿道切除、膀胱部分切除或放疗均难以奏效。术前放疗(或不放疗)及治性膀胱全切除为首选治疗案。用于移细胞癌的化疗案对鳞状细胞癌无效。本病尿道复发的几率较高(50%),故在膀胱全切除时宜尿道切除。

预后

本病预后差,5年生存率为20%左右。

预防

①针对病因采取预防措施,如已肯定在外来致癌因素中,染料、橡、皮革等工种能膀胱癌的发生,吸烟和服用某些药物,膀胱癌的发病率明显增高,这就要求改善染料、橡、皮革等工业的生产条件,提倡止吸烟,避免大量、长期服用可致膀胱癌的药物。

②高度重视血尿患者的密切随访,尤其是对40岁以上的男性不明原因的肉眼血尿,原则上要采取严格正规的诊断检查,进膀胱的筛选,包括膀胱镜检查。

展群众性普查工作,尤其对高发人群的普查。

④加强基础和临床研究工作,包括提高无创伤性检查、早期确诊膀胱的准确率和研制防止膀胱复发的药物。

展肿的宣教工作,普及有的医知识,提高群众对泌尿系肿的认识,使他们认真参加定期体检,树立早期就诊意识,以利膀胱的早期诊断。

护理

展肿的宣教工作,普及有的医知识,提高群众对泌尿系肿的认识,使他们认真参加定期体检,树立早期就诊意识,以利膀胱的早期诊断。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鼻咽癌

下一篇 宣肺止嗽合剂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