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发病病因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是由噬菌体Ⅰ型金葡菌产生的致病毒素引起,即葡萄球菌肠毒素F和致热性外毒素C。近来的研究表明,这两种毒素的活性和结构是相同的。
本病多见于年轻女性月经期,与经期用阴道栓有关。污染金葡菌的阴道栓在经血和适宜的温度下繁殖,产噬菌体Ⅰ型金葡菌。同时阴道栓可以引起黏膜干燥和上皮变化,有利于毒素吸收。非经期的女性、男性和儿童也可以通过伤口血肿或纱条等填塞物使金葡菌繁殖而引起本病。
病情症状
发病突然,伴持续高热(39~40.5℃),头痛,咽喉痛,非化脓性结膜炎,深度嗜睡,间歇性神志模糊而无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呕吐,大量水泻和弥漫性日晒样红皮病.该综合征可在48小时内进展到直立性低血压,昏厥,休克和死亡.在起病后第3日和第7日之间,可发生皮肤落屑并导致表皮剥脱,尤见于手掌和足底的皮肤。
其他器官也常受累,可引起轻度非溶血性贫血,以未成熟粒细胞为主的中等度白细胞增多以及早期的血小板减少和随后的血小板增多.虽然临床上有重要意义的出血现象罕有发生,但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时间却有延长倾向.在疾病的第1周,化验常可发现肝功能异常(肝炎)和横纹肌溶解.心肺受累也可发生,表现为周围水肿和肺水肿(中央静脉压异常低,提示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尤其在儿童可发生严重低血压和肢体血灌流量不足,并且几乎都有肾功能异常,其特征为尿量排出减少以及血尿素氮和肌酐增多。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类似Kawasaki综合征(粘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但可根据临床表现予以鉴别.Kawasaki综合征一般发生于5岁以下的儿童,不引起休克,氮质血症或血小板减少,皮疹为斑丘疹.其他还应考虑鉴别的有猩红热,Reye综合征,葡萄球菌性烫伤皮肤综合征,脑膜炎球菌菌血症,落矶山斑疹热,钩端螺旋体病和病毒性出疹性疾病.这些疾病可根据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培养和血清学试验加以排除。
临床特点
a、角质层呈网篮状角化;
c、中性粒细胞浸润的灶性海绵水肿;
e、真皮浅层血管周围与间质内混合性细胞浸润,包括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细胞。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的女性,潜伏期为1~2天,表现为急发病、畏寒、发热、全身肌肉痛、恶心、呕吐、腹泻等。病程第2天可出现全身充血性皮疹和低血压,严重者很快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表现为发绀、呼吸困难、氧分压低、尿少、尿素氮升高及神志昏迷。
检查方法
目前尚无特异的检测方法,拟诊患者可行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测定,可作血、阴道分泌物、阴道栓细菌培养+药敏。肺、肾、肝等脏器功能衰竭时可测血气及肝、肾功能。如出现出血倾向,血小板急骤下降,需作凝血酶原、3P试验、EDP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等检测,判断是否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
鉴别诊断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类似Kawasaki综合征,但可根据临床表现予以鉴别。
诊断TSS的主要依据(标准)是急性发热,猩红热样疹,指尖、趾尖、掌面和足底的进行性脱皮,具有直立性头晕或晕厥,或明显休克为特征的低血压。附加诊断依据是有累及3个以上器官或系统的证据,如血液、胃肠、神经、心血管、肝、肾或肌肉等器官或系统。
治疗方法
1、稳定生命体征
包括呼吸、循环支持,吸氧,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路。有肺功能衰竭的病人要行气管插管。
2、去除感染源
检查体内有无异物,并清除异物(如卫生棉条、女用避孕套、引流条或鼻腔填塞物等)。找到感染灶(如手术切口或皮肤感染等),手术清除被感染的皮肤和坏死的组织。
3、抗感染治疗
初始可选用萘夫西林(新青霉素Ⅲ)、苯唑西林(新青霉素Ⅱ)、青霉素和(或)克林霉素。在血液培养和药敏结果出来后再做调整。
4、抗休克和支持治疗
预防措施
月经期的女性要避免使用高吸附能力的卫生棉条,可使用低吸附力的卫生棉条,并做到4~6小时更换一次。尽可能使用卫生巾。在更换卫生棉条前后要洗手。卫生巾和卫生棉条要放在干燥的地方,不要放在阴凉潮湿的卫生间内。不要一次放两个卫生棉条,睡觉前要更换新的棉条。身体内的填塞物和引流条要及时更换,避免皮肤损伤,同时要注意皮肤的清洁卫生,防止感染。
病例记录
2013年11月18日,英国威尔斯一名14岁少女娜塔莎第一次使用卫生棉条,竟引发中毒性休克症候群而不幸死亡,她的家人希望她的死能提醒世人关注这罕见却致命的疾病。
如果在体内放置卫生巾的时间过长,可能引起中毒性休克症候群。但是,娜塔莎是跟着使用说明、正确地使用卫生巾。然而,却也纯粹是因卫生巾置入她的体内,而导致中毒性休克症候群,这种疾病非常罕见,但也非常致命。
2015年9月22日,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来自英国的13岁少女罗伯茨,因为酷爱游泳,在生理期使用卫生棉条坚持训练,因细菌进入血液,竟引发罕见的中毒性休克症候群(Toxic shock syndrome,以下简称TSS),入院一周后不幸死亡。
罗伯茨隶属于维冈当地一家游泳俱乐部,为了在生理期坚持训练,选择使用了卫生棉条。使用卫生棉条后,家人说她当时按照说明进行操作,没将棉条放在体内太久,但在不久后便出现高烧、呕吐、腹泻、头晕和皮肤出疹等病征。医生开始以为她感染诺如病毒,为防止传染其他人,死者与母亲被告知尽快离开医院。回到在维冈的皇家阿尔伯特爱德华医院后,她的病情突然恶化。医生告诉她的家人,他们认为她患的是中毒性休克症候群。病毒侵入人体的血液,在那里他们释放出有毒的毒素。毒素损伤组织,包括皮肤和器官,并扰乱许多重要器官的功能。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