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硬脑膜下血肿

膜下肿是指积聚于硬膜下腔,是颅肿中最常见者。慢性硬膜下肿系属头伤后3周以上始出现症状,位于硬膜与蛛网膜之间,具有包膜的肿。好发于小儿及老年人,占颅肿的 10%,为膜下肿的25%,其中双侧肿的发生率高达14.8%。本病头伤轻微,起病隐袭,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征,容易误诊。从受伤到发病的时间,一般在1~3个月,文献中报告有长达34年之久者。急性和亚急性硬膜下肿都......
目录

病因

  急性和亚急性硬膜下肿都是由挫裂伤皮质管破裂起出

  慢性硬膜下肿的发生原因绝大多数都有轻微头部外伤史尤以老年人前或枕后着力时组织在颅腔的移动度较大最易撕破自大脑表面汇入上矢状窦的桥静其次静窦蛛网膜粒或硬膜下水受损出非损伤性慢性硬膜下肿十分少见可能与动脉管畸或其他管病有

症状

  1. 急性硬膜下

  由于多数有挫裂伤及继发的水肿同时存在故病情一般多较重如挫裂伤较重或成速度较快则挫裂伤的昏迷肿所致脑疝昏迷相重叠表现为意识障碍性加深无中间清醒期或意识好转期表现压增高与脑疝的其他征象也多在1~3天性加重单凭临床表现难以与其他急性颅肿相区挫裂伤相对较轻成速度较慢则可有意识好转期存在其压增高与脑疝的征象可在受伤 72小时以后出现属于亚急性型此类肿与挫裂伤的继发性水肿很难从临床表现上作出区少数不伴有挫裂伤的单纯性膜下肿其意识障碍过程可与硬膜外肿相似有中间清醒期唯因其为桥静中间清醒期可较长。

  2. 亚急性和慢性硬膜下

  (1) 慢性压增高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等。

  (2) 肿压迫所致的局灶症状和体征:如轻偏瘫失语和局限性癫痫等。

  (3) 脑萎不全症状:如智力障碍精神失常和记忆力减退等。

  本病易误诊为神经官能症老年性痴呆脑病管意外或等中老年人不论有无头部外伤史如有上述临床表现时应想到本病可能。

检查

  1. 急性硬膜下肿。

  CT:颅骨表面之间出现高密度等密度或混密度的新月或半月影可有助于确诊其他参阅硬膜外肿的CT检查。

  2. 慢性硬膜下肿。

  CT:如发现颅骨下低密度的新月半月或双凸镜影像可有助于确诊;少数也可呈现高密度等密度或混杂密度与肿腔的凝机制和病程有还可见到脑萎缩以及包膜的增厚与钙化等其他参阅硬膜外肿的CT检查。

鉴别

  应与以下疾病相鉴

  1.慢性硬膜下积液:又称硬膜下水多数与外伤与慢性硬膜下肿极为相似甚至有作者诊断硬膜下水就是起慢性肿的原因鉴要靠CT或MRI否则术前难以区

  2.大脑半球占位病变:除肿外其他尚有脓肿肿等占位病变均易与慢性硬膜下肿发生混淆区要在于无头部外伤史及较为明显的局限性神经功能缺损体征确诊亦需借助于CTMRI或管造影。

  3.正常颅压积水与脑萎缩:这两种病变彼此雷同又与慢性硬膜下肿相似均有智能下降及/或精神障碍不过上述两种病变均无压增高表现且影像检查都有脑室大脑池加宽及实质萎缩为其特征。

并发症

  1.伴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严重甚至死亡

  2.手术的并发症有术区附近的急性硬膜外肿残腔大量积以至张力性流管误入实质和癫痫发生等。

预防

  加强安全意识交通规则的宣传教育防止意外创伤;有癜痫发作的人嘱其时服药不做危险性活动以防意外如果发生了就应及时到医院治疗防止积聚产生肿。

治疗

  一急性硬膜下肿病情发展急重尤其是特急性病例死亡率高达50%~80%一诊断刻不容缓应争分夺秒尽早施手术治疗亚急性硬膜下肿中有部分原发性损伤较轻病情发展较缓的病例亦可在严密的颅压监护下或CT扫描动态观察下采用非手术治疗获得成功但治疗过程中如有病情恶化即应改手术治疗任何观望犹豫都是十分危险的。

  (1)手术治疗:手术法的选择须依病情而定常用的手术法有以下三种:①钻孔冲洗流术:据CT显示肿所在部位钻孔流若属术前来不及定位的紧急钻孔探查则应致伤机理及着力点结合病人临床表现作出定位然后序钻孔若属对冲性损伤应首先在颞前部钻孔其次部然后部;若系直接冲击伤则先在着力部继而于对冲部位钻孔探查发现肿后应将钻孔稍加扩大以便冲洗和清除肿如为液状肿又无活跃性出时可于肿较厚的部位再多作1~2个钻孔然后各孔间插管冲洗常可将肿大部排出此时若高压得以缓解搏动良好即可终止手术于低位留置流管一持续流24~48小时分层缝头皮小儿急性硬膜下肿囱门未者可前囱侧角穿刺反复抽吸逐渐排出若属固态肿则需钻孔流或颅清除肿。

窗或颅术:适用于肿定位明确的病人;钻孔探查发现肿呈凝块状难以冲洗排出者;于钻孔冲洗流过程中有鲜不断流出者;或于清除肿后组织迅速膨起颅压力又复升高者均应立即扩大钻孔为窗或颅在良好暴的前提下充分清除肿及挫碎糜烂的组织妥善止必要时应穿刺排除肿并窒穿刺流或基底池流术毕如常缝膜及头皮各层硬膜外置橡皮流24~48小时若在清除肿后颅压一度好转旋又增高时应于可能存在颅多发性肿的部位试钻孔及探查特颞底部及深部必要时应借助于术中B型超声超声扫描检查在确定无其他肿后可下减压或去瓣减压术并应作脑室穿刺流及/或小脑幕切基底池流仍有怀疑时尚须CT扫描检查或管造影检查以排除遗漏肿或迟发肿的可能。

③颞下减压或去瓣减压术:急性硬膜下肿伴有严重挫裂伤水肿或并发肿胀时虽彻底清除肿及糜碎挫裂的组织之后颅压仍不能有效缓解组织依然膨隆时则需下减压去瓣减压必要时尚需将受累的极和颞极切除作为减压措施然后颅腔。

  1.颞下减压:颞下减压术是一个传统的术式作为急性挫裂伤伴膜下肿清除后的减压手术减压的范围已有所扩大可达8~10cm直径但以不超过颞覆盖面为度将颞颅骨表面充分剥离后咬除颞骨鳞部及部分相邻部然后星状剪膜达窗边缘止后间继缝筋膜不予缝以便减压分层缝头皮不放流一般多单侧减压如有必要亦可双侧颞下减压。

  2.去瓣减压术:所谓去瓣减压即弃去瓣敞膜仅将头皮缝以作减压通常除非是术前已决定施瓣减压并有意将瓣加大故有大瓣减压之称否则瓣的大小和部位较难达到减压的要求实际上是否须减压措施大多是在手术中作出决定的因此常于弃去瓣之后还需将颞骨鳞部向下到颧弓水平向前到眶突后面的蝶大翼一并切除裨使颞和部分2能向外凸出减轻对脑干及侧裂管的压迫但必须强调去瓣减压术应严格掌握指征不可随意弃去瓣须知大瓣减压后由于膨出而造成的移位变实质水分大幅流向(Bulk flow)紊乱等不良后果早期可起颅迟发性肿及局部水肿加重结构增加神经缺损后期尚可导致软化萎缩积液穿通畸积水和癫痫等并发症大瓣减压的适应为:急性或特急性颅肿伴有严重挫裂伤及/或水肿术前已脑疝清除肿后高压缓解不够满意又无其他残留肿时;弥损伤严重水肿脑疝成但无局限性大肿要予排除术;术前双瞳大去强直手术清除肿后颅压一度好转但不久又有升高趋势者。

  急性硬膜下肿若属老年人对冲性特急肿双瞳大光反应消失肿小而病情重则预后极差。

  (2)非手术治疗:急性亚急性硬膜下肿无论手术无否均须进及时理的非手术治疗特是急性肿术后尤为重要虽有个急性硬膜下肿可以自动消但为数甚少不可存侥幸理事实上仅有少数亚急性硬膜下肿病人如果原发损伤较轻病情发展迟缓始可采用非手术治疗适应为:志 清楚病情稳定生命征基本正常症状逐渐减轻;我局限性压迫致神经机能受损表现;CT扫描脑室池无显著受压肿在40ml以下中线移位不超过 10mm;颅压监护压力在3.33~4.0kPa(25~30mmHg)以下。

  二慢性硬膜下肿的治疗:一旦出现压增高症状即应施手术治疗

  1.首选的法是钻孔流疗效堪称满意如无其他并发症预后多较良好因此即使病人老年病笃亦需尽力救治甚至进床旁锥颅流只要治疗及时常能转危为安。

  ①钻孔或锥孔冲洗流术:肿的部位和大小选择前后两孔(一高一低)于局麻下先于前份颅骨钻孔或采用颅锥锥孔进入肿腔后即有陈及棕褐色块流出然后用硅管或8号尿管小心放入囊腔长度不能超过肿腔半径进一步流液态肿同样法于较低处(后份)再钻孔或锥孔流放入导管继而通过两个导管用生理盐水轻轻反复冲洗直至冲洗液变清为止术毕将两流管分皮刺出颅外接灭菌密封流袋高位的流管排低位的排液约3~5日拔除最近有报道采用单纯锥颅冲洗术可在床旁直接头皮锥颅排出陈用生理盐水冲洗至清亮每隔3~4天重复锥颅冲洗一般2~4次左右在CT监测下受压解除中线结构复位后为止。

  ②前囱侧角硬膜下穿刺术:小儿慢性硬膜下肿前囱未者可前囱硬膜下穿刺抽吸积选用针尖斜面较短的肉针头前囱外侧角采45度角斜穿向硬膜下进针0.5~1.0cm即有棕褐色液体抽出每次抽出量以15~20ml为度若为双侧应左右交替穿刺抽出液常逐日变淡肿体积亦随之减小如有鲜抽出及/或肿不见缩小则需改术。

  2.颅慢性硬膜下肿清除术:

  适用于包膜较肥厚或已有钙化的慢性硬膜下肿剖法已如前述掀瓣后可见青紫增厚的硬膜先切一小孔缓缓排出积待颅压稍降后瓣状切硬膜及紧贴其下的肿外膜一并翻可以减少渗膜与蛛网膜多无愈着易于分离应予切除但不能用力牵拉以免撕破外膜交界缘该处容易出可在近缘0.5cm处剪断术毕妥善止分层缝膜及头皮各层肿腔置管流3~5天对双侧肿应分期分侧手术。

  3.术后肿复发的处理:无论是钻孔冲洗流还是颅手术切除都有肿复发的问题常见的复发原因有:老年病人脑萎缩术后膨起困难;肿包膜坚厚硬膜下腔不能;肿腔凝块未能彻底清除;新鲜出而致肿复发因此须注意防范术后宜采用头低位卧向患侧多饮水不用强力脱水必要时适当补充低渗液体;对包膜坚厚或有钙化者应施颅术予以切除;肿腔有固态凝块时或有新鲜出时应采用瓣或窗颅彻底清除术后流管高位排低位排液均外接封流瓶(袋)同时穿或脑室注入生理盐水;术后残腔积液积的吸收和组织膨起需时10~20天故应作动态的CT观察如果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即使硬膜下仍有积液亦不必急于再次手术。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表虚感冒颗粒

下一篇 药物中毒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