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小儿真菌性肺炎

小儿真菌性肺炎是指由真菌及放线菌起的部感染,它占所有真菌感染的首位,虽然比较少见,但常在许多全身性疾患基础上发生,可使诊断及治疗发生困难,故在临床工作中有一定重要意义。近10~20年来由于广泛应用广谱抗生素,细胞毒药物及上腺皮质激素,其发病率及临床重要性正不断增加,并日益受到重视。真菌性肺炎(mycotic pneumonia)是指由真菌及放线菌起的部感染,它占所有真菌感染的首位......
目录

简介

真菌性肺炎(mycotic pneumonia)是指由真菌及放线菌起的部感染,它占所有真菌感染的首位,虽然比较少见,但常在许多全身性疾患基础上发生,可使诊断及治疗发生困难,故在临床工作中有一定重要意义。近10~20年来由于广泛应用广谱抗生素,细胞毒药物及上腺皮质激素,其发病率及临床重要性正不断增加,并日益受到重视。

病因

病原菌(30%):

要的深部真菌病有念珠菌病,菌病,组织胞浆菌病,孢子菌病,孢子丝菌病,毛菌病,着色真菌病隐球菌病生菌病等,其中以白色念珠菌最常见,致病力最强,此外社区获得性的真菌感染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特是在鉴诊断社区获得性肺炎时,应考虑该病,霉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是继念珠菌后第2位的人类机会性真菌感染霉菌感染的途径要是呼吸道,脏是最常见的病变部位,条件致病性真菌占重要地位。

促发因素(25%):

真菌对呼吸道的感染途径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原发的吸入感染;另一种是条件致病,促使念珠菌病发生的因素有:

(1)早产儿,新生儿,养不良儿及虚弱患儿。

(2)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恶性肿

(3)影响免疫功能的网状皮系统疾患及液病如病,粒细胞缺乏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4)代谢紊乱性疾病如糖尿病及功能衰竭。

(5)长期使用上腺皮质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药起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6)先天性免疫功能缺陷。

(7)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抑制了肠道制止念珠菌繁殖的微生物,使菌群平衡失调。

(8)长期应用静养病人。

(9)医院因污染的器械(如较长期留置的各种导管)而感染。

(10)获得性免疫缺陷病(艾滋病,AIDS),全身播性念珠菌病过去罕见,前由于临床应用免疫抑制药和静养日益增多而较前常见,慢性黏膜念珠菌病可单独发生或见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或艾迪生病人。

发病机制

真菌可寄生于正常人的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一般不致病,但在患儿菌群失调,免疫功能低下时,可因该菌大量繁殖而致病,感染式多为源性,以消化道为要入侵途径,呼吸道次之,原发病灶多在口腔(如疮),感染可自部向下蔓延而食管小肠病变,亦可起呼吸道疾病,或可而波及部;当体质衰弱,免疫力低下患儿吸入大量菌丝及孢子时,偶可致原发性真菌病,菌病要继发于结核,气管扩张,脓,肺炎囊肿肺癌的基础上,婴儿及儿童少见,临床上可见变态反应性菌病,组织侵蚀性菌病以及菌球,变态反应性菌病的发病机制属于Ⅰ型及Ⅱ型变态反应,多发生于具有特异反应性个体及慢性哮喘病患者,清IgE及沉淀IgG抗体均增高,本菌存在于谷物,稻草,腐败的植物土壤,家禽及牲畜的皮毛中,要侵犯部。

大多由呼吸道吸入含大量孢子的尘埃而起,一般情况下,吸入孢子不一定致病,但在组织损伤,发炎或因慢性病,机体抵抗力下降或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上腺皮质激素以及细胞毒药物等,常致发病,为近年来本病有明显增加的原因之一,霉菌可起5种类型的下呼吸道病变:孢子过敏过敏疾病,非侵袭性腐生性疾病(霉菌病),变态反应性气管霉菌病以及侵袭性霉菌病,机体免疫功能正常的人长时间暴于存在大量孢子的环境中,吸入孢子数超出人体防御系统的极限时,也可起侵袭性部感染,侵袭性霉菌病则多见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感染可经气道侵入或管侵入。

预防

1.严格掌握广谱抗生素,皮质类固醇,细胞毒,免疫抑制药及抗代谢药物的使用指征,时间和量。

2.及时发现和治疗局灶性真菌感染

并发症

不张蛋白尿

皮肤:疮、真菌性皮肤感染。

呼吸系统:可有不张,可并发渗出性胸膜炎,可发生呼吸衰竭等。

神经系统:可发生中毒脑病水肿

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出现休克,易并发炎、心包炎;常可并发Reye综征。

泌尿系统:表现为血尿蛋白尿

并发细菌感染: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嗜流感杆菌及溶血性链球菌等。其病变可为气管肺炎肺炎脓肿

常见症状

低热 烦躁不安 不张 腹泻 呼吸困难 发绀 呼吸衰竭 胸腔积液 心包积液

常继发于婴幼儿肺炎腹泻结核及液病等,白色念珠菌肺炎的临床表现为低热,咳嗽促,发绀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年长儿可咳出无色冻样液,偶带丝,胸部体征包括叩诊浊音和听诊呼吸音增强,可有管状呼吸音和中小水泡音,X线检查有点状阴影,可似粟粒性结核,并有大实变灶,少数有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同时可有口腔疮,皮肤或消化道等部位的真菌病,在此菌还可以与耐药性葡萄球菌或大肠埃希杆菌同时存在,白色念珠菌肺炎和侵袭性霉菌病二者临床症状相似,最初都有发热咳嗽及进呼吸困难管侵袭性霉菌病在CT上的典型征象是毛玻璃状的光晕环,该晕影在病理上为出性坏死,而道侵袭性霉菌病则没有特异性,类似于细菌性,支原体性,病毒性气管炎或气管肺炎,应予鉴管侵袭性霉菌病可有不张表现。

检查

病原检查

(1)气管分泌物的培养及涂检得真菌:约10%~20%正常人的液也可查得此菌,必须区寄生菌抑或为致病菌,白色念珠菌在侵入黏膜致病可假菌丝,故直接涂发现念珠菌孢子假菌丝则有助于诊断,以沙保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作念珠菌分离培养,于37℃温箱或室温下培养3~5天,可见乳白色湿润光泽或卵菌落,具特殊酵母香味,如菌落数超过50%则有诊断意义,当移种在玉蜀黍培养基上时,则可见到分枝状菌丝及厚膜孢子等本菌的特征,在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37℃或室温下孵育可得乳黄色或褐黄色菌落,动物实验实隐球菌对小白致病,气管分泌物中找到隐球菌,结临床可作出隐球菌病的诊断。

(2)液中检得真菌:在有膜炎临床表现的患者中,取液作涂汁染色及培养可检出新型隐球菌,在确诊为隐球菌膜炎后,应同时检查部原发病灶,50%隐球菌膜炎患者液中可用汁染色检出隐球菌。

(3)培养:特是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培养多次获得真菌者有助于播隐球菌病的诊断,一般培养较少获得阳性,如为阳性则提示为严重感染,对身体浅表部位发生白色念珠菌感染或念珠菌肠炎者,应早期,反复送检培养,培养时间不应少于4周,阳性结果有诊断价值。

(4)活检:亦有助于确诊,遇危重病例部有大块融合病变者,可作穿刺,取穿刺液作培养及直接涂,发现病原菌有确诊意义。

(5)阴道分泌物:对新生儿患者,应检查母亲阴道有无白色念珠菌病,新生儿产道吞入或吸入污染的羊水而致病。

(6)酶联免疫吸附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中念珠菌抗原有助于诊断,采用液色谱仪检测白色念珠菌,灵敏度高,可快速得到结果。

(7)皮试和动物试验:真菌抗原皮肤试验检查,动物接种等可协助诊断。

(8)PCR检测:PCR检测真菌高度保守特异性rDNA段的敏感性比乳甘糖测定及乳凝集试验都高,另外,有人将发光Calcofluor white,Blankophor和IJvitex等二苯乙烯类化物用于体液,组织,涂及皮屑毛发进真菌染色,使标本在紫外线下发出蓝白或黄白色的光,能够提高镜检的敏感性,提高检出率(达95%)。

(9)其他:尿,粪便,分泌物,胸腔积液积液,脓液等的涂,培养,组织检查找到真菌孢子及(或)菌丝是诊断的重要依据,见到典型的菌丝及真菌培养阳性,真菌培养基的真菌产出率比标准的细菌培养基高, 2.乳甘糖 是霉菌的一种多糖抗原,可用于高危人群的早期诊断,清(1→3)-β-D-葡聚糖是真菌细胞壁的重要成分,不仅可用于早期诊断深部真菌感染,还可监测其浆中含量变化,以提示患者对抗真菌药治疗的反应。

影像检查

X线检查胸有点状阴影,可似粟粒性结核,并有大实变灶,少数有胸腔积液心包积液,部病变要分布在中,下野,尤以下部为多,一般不侵犯尖,归纳部X线表现有6型:

肺炎型:呈大致密阴影,可累及多个段或,少数呈段性改变。

气管肺炎型:表现为沿气管分布的可呈弥漫性斑点状和棉絮状阴影,以两下多见。

脓肿型。

④炎性肿块型。

菌球X线改变具有特征性。

胸膜炎型:少数患儿可并发渗出性胸膜炎,阴影在短期变化很大,一处野阴影减退,另一处阴影又可增多,急性性炎真菌性时,X线检查可见粟粒状阴影,弥性结状阴影或多发性小脓肿,必要时可作CT,B超,电图等检查。

诊断鉴别

诊断

病因外,出现部感染症 状体征或在真菌流地区出现部感染,抗细菌治疗无效者,应考虑该病的可能,诊断要依据病原检查,其中,尿,粪便,分泌物,胸腔积液液,积 液,脓液等的涂,培养,组织检查找到真菌孢子及(或)菌丝是诊断的重要依据,结临床资料可作出诊断,另外真菌抗原皮肤试验,检查,动物接种等可 协助诊断,组织检查见到典型的菌丝及真菌培养阳性,真菌培养基的真菌产出率,比标准的细菌培养基高。

诊断

部真菌病的临床及X线表现多无特异性,易与部常见疾病如结核,肺炎寄生虫病,慢性气管炎等混淆,道侵袭性霉菌病没有特异性,类似于细菌性,支原体性,病毒性气管炎或气管肺炎,应予鉴

治疗

就诊科室:呼吸

治疗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1~3个月

治愈率:治愈率91.2%

常用药品:标准桃金娘油肠溶大蒜

治疗费用: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3000元)

(仅供参考,详细请询问医生)

(一)治疗  

1.抗真菌治疗

必须早期、足量、足疗程治疗。由于各种真菌对于药物的敏感性有一定的差异,有条件时应做药物敏感试验。据试验结果选择抗真菌类药物。小儿要据医生诊断后,适当减量。  

常用的抗真菌药有:  

(1)两性霉素B(AmB):为广谱第一线抗真菌药物,服不能吸收,必须由静滴入。初为每天0.1mg/kg逐天增加0.1mg/kg,直至每天或隔天1mg/kg,疗程6~12周。对于毛霉菌病及菌病量可达1.5mg/kg。滴注前首先以注射用水10ml溶解所需药量,再以5%~10%葡萄糖液稀释成0.1mg/ml的浓度,避光滴注,4~8h滴完,每15~30分钟摇动滴瓶以防沉淀。可先异丙嗪服吲哚美辛(消炎痛)预防反应,或同时滴注氢化可的松(每次0.5~1mg/kg)或地塞米松(0.5~1mg/次) 常见的副作用为寒战、高热、恶心呕吐,其次为低钾血症损害等。输注量过大、过快可率失常。停药1周以上者宜重新从小始。  

(2)两性霉素B脂质体:用于无法耐受传统两性霉素B制的患者、功能严重损害、不能使用传统两性霉素B制的患者。起始量为每天1mg/kg,验治疗的推荐量为每天3mg/kg,确诊治疗为每天3或5mg/kg,静输注的时间不应少于1h。该药毒性显著降低,输液反应也大大减少,但仍需监测功能。  

(3)氟胞嘧啶(5Fc):对念珠菌、隐球菌及菌的少数菌株有效。疗效比两性霉素差,临床常二者联应用。本品易产生耐药性,服吸收良好,量为每天50~150mg/kg,每6小时给药1次,疗程为1~3个月。少数患者有厌食恶心腹泻、皮疹、发热、白细胞减少、减少及损害等副作用。故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象、功能。  

(4)克霉唑:对念珠菌、隐球菌、菌及荚膜组织胞浆菌均有良好的抑菌作用,不易产生耐药性,服吸收快,4h左右达药浓度高峰,并广泛分布至组织量为每天50~100mg/kg,每8小时1次。副作用轻,要为恶心食欲不振呕吐腹痛腹泻肠道反应。少数有白细胞减少、转氨酶升高等。  

(5)对氯苯咪唑:具有广谱抗真菌及广谱抗细菌作用。与AmB联用有协同作用。一般静用药量为每天20~40mg/kg,副作用为恶心呕吐、皮疹、炎、功能损害等。  

(6)酮康唑:对念珠菌、新型隐球菌、荚膜组织胞浆菌、球孢子菌有抗菌作用。服吸收好,毒性小,疗效好,不损害功能,与AmB用能增加杀菌能力。本药不能通过屏障。量成人200mg,1~2次/d服。脏真菌病用2~4周。组织胞浆菌病用2~4个月。副作用少,偶有恶心呕吐、食欲减低、头晕神经质、皮疹、瘙痒、腹泻便秘、转氨酶增高等。  

(7)康唑:用于霉菌、念珠菌属、隐球菌属和组织胞浆菌等感染的预防治疗。第1~2天,200mg,静注射,每天2次;第3~14天,200mg,静注射,每天1次;每次输注时间不得少于1h;之后序贯使用服液,200mg,每天2次,直至具有临床意义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消除。长期治疗时应注意对功能的监护,不得与其他毒性药物用,静给药不得与其他药物采用同一通道。应注意康唑与某些P450酶系代谢的药物用时发生的药物之间相互作用。  

(8)氟康唑:用于非粒细胞减少患者的深部念珠菌病。200~400mg/d,若氟康唑治疗5天后,患者仍不能退热,或出现其他症状的缓解,则应改用康唑等其他药物。最常见的不良事件来自肠道,长期治疗者亦需监测功能,存在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  

(9)卡泊芬净:用于侵袭性念珠菌病、念珠血症及侵袭性霉菌病。第1天70mg,之后50mg/d,输注时间不得少于1h,疗程依患者病情而定。对严重功能受损的患者应避免用药。  

(10)球红霉素:疗效类似AmB,但毒性较AmB低。服不能吸收,必须由静滴注。始0.2mg/kg,逐渐增加量每次增加0.2~0.4mg/kg,直至每天2~4mg/kg,滴速宜慢,注意点和反应,处理法同AmB。该药对器官副作用低于AmB。 

(11)大蒜素:前多采用人工成品。副作用小,量小儿10~40ml/d,静滴时应以5%葡萄糖稀释4倍以上,以减少其对管壁的刺激性。疗程一般为2~4个月。  

2.助治疗

治疗原发病,增加养,适量多种维生素。输浆、免疫球蛋白、转移因子胸腺素等,据病情应用。在应用抗真菌药物的同时,应积极治疗可能存在的基础疾病,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3.手术切除

空洞型菌球病且有反复咯血者,可外科手术切除。手术式以切除术为宜,尽量避免全切除术。 

(二)预后  

据感染的细菌类型和感染的严重程度,预后不同。院感染或呼吸衰竭者病死率较高。

护理

1.对可疑病例作详细的体格检查,必要时可作拭子,大小便,液等的真菌培养。

2.长期输液,静插管,输注高养液,气管插管等均应严格无菌操作进

饮食保健

应注意理的养及补充足够的水分。肺炎患儿常伴有高热、较差、不愿进食,所以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同时保一定的优质蛋白。伴有发热者,给予流质饮食(如人乳、牛乳、米汤、蛋汤、牛肉汤、菜汤、果汁等),退热后可加半流质食物(如稀饭、面条、蛋糕之类的食品),因为肺炎患儿水分的发比平时多,故必须补充适量的糖盐水。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血管损伤

下一篇 正柴胡饮颗粒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