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红三七

稀毛金线草多年生草本。高40~80厘米,有稀疏短柔毛。粗壮,木质。直立,或倒卵形,基部楔形全缘托叶鞘筒状。总状花序穗状,极稀疏,花被4裂,谈红色瘦果棕色,光亮。6—7月,7—10月结果。分市于新华、仓、宋洛、红坪、下谷坪、大九湖等地。生长于海拔900—1900米的沟谷林下草丛中。三七为蓼科植物支柱蓼。因其紫红色,又有类似于三七之功效,故得此。......
目录

形态特征

红三七图册三七为蓼科植物支柱蓼。因其紫红色,又有类似于三七之功效,故得此

头处稍粗壮,外表棕黑色,粗糙凹凸不平、具上有明显疙瘩突起,须根黑色,卷而长。质坚硬,断面红色棕红色。微,味淡微涩。

生长环境

生长于中山区的林下或潮湿,常见于黄沙泥地中。

分布范围

分布河北山西河南陕西、湖北、四川贵州浙江江西等地。产四川陕西等地。

主要价值

性味

①《四川中药志》:"味涩,性平,无毒。"

②《陕西草药》:"味苦涩,性凉。"

红三七 :扭子七(《四川中药志》),九犁、九雷、赶山鞭蜈蚣七、伞墩七、螺丝七(《陕西草药》),螺丝三七三七(《浙江山药植志》)。

成份

中,含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等。

功能

,止行气,调。治跌打损伤,劳伤吐血便血崩漏月经不调。

①《四川中药志》:"行气。治跌打损伤及五劳七伤。"

②《陕西草药》:"收敛止,止痛生。治跌打损伤,外伤便血崩漏月经不调,淋症白带,红白痢疾,病。"

药效

红三七图册(二)该药具舒筋接凉血、止痛功效。用于跌打损伤、骨折、劳伤、痛、咯血崩漏痛经痢疾等.

多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全部无毛。肥厚,具,紫褐色须根甚多。丛生或单生,细长,绿色,不分枝。基生有长柄,长15~25厘米;互生,下部的具柄,上部的渐至无柄,叶柄基部具膜质托叶鞘2枚,有明显的,无缘毛;叶片卵形或广卵形,质薄,长3~15厘米,宽1.5~9厘米,先端尖锐,微弯,全缘,基部心脏,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穗状花序生或腋生,总轴长3~5厘米;小花白色,径约3毫米,花梗短小,基部具苞片花被5深裂,长,长2~3毫米;雄蕊8,线形;子房上位,呈三角状,花柱3枚,柱头头状。瘦果卵形,有3锐棱,黄褐色,有光泽。期7月。

使用

用法用量

服:汤,3~5钱;或浸酒、研末。

治跌打损伤:支柱蓼研粉,以送服。晚饭前服七至八钱。(《浙江山药植志》)

临床应用

治疗病:取三七(鲜)3钱切,水3次取汁混,早晚空加温分服。试治10例,其中Ⅰ°3例,Ⅱ°5例,Ⅲ°2例,治后疼痛减轻,关节活动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以年龄小、病情轻者,疗效显著。

称考

三七 (《陕西草药》) ,扭子七(《四川中药志》)、九犁、九雷、赶山鞭蜈蚣七、伞墩七、螺丝七(《陕西草药》)、螺丝三七三七(《浙江山药植志》)

【科来源】

子叶植物药蓼科植物

【药用部位】

支柱蓼

性味归经

苦,涩,凉。①《四川中药志》:“味涩,性平,无毒。”②《陕西草药》:“味苦涩,性凉。”入大肠

【功效治】

,止行气,调。治跌打损伤,劳伤吐血便血崩漏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

服:汤,3~5钱;或浸酒、研末。

【药材鉴定】

头处稍粗壮,外表棕黑色,粗糙凹凸不平、具上有明显疙瘩突起,须根黑色,卷而长。质坚硬,断面红色棕红色。微,味淡微涩。

【化成分】

中,含大黄素(Emodin)、大黄酸(Rhein)、大黄酚(Chrysophanol, Chrysophanic acid)等。

【相

治跌打损伤:支柱蓼研粉,以送服。晚饭前服七至八钱。(《浙江山药植志》)

【参考出处】

陕西草药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流行性感冒疫苗

下一篇 血管损伤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