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小儿单纯肺动脉口狭窄

单纯动脉狭窄是指动脉瓣或漏斗部狭窄而室间隔完整的先天性畸动脉狭窄是右室流出道梗阻的要病变,狭窄可在动脉瓣下、瓣膜、动脉总干及分支不同部位,其中单纯动脉瓣膜狭窄最常见,占80%~90%。(一)发病原因在胚胎成的头3个月中,胎儿可因各种原因导致动脉狭窄。其中值得指出的两个重要原因,一个是环境因子,即风疹征,另一个是家族遗传因子。如果母亲在妊娠的头3个月风疹,即可使胎儿......
目录

病因

(一)发病原因

胚胎成的头3个月中,胎儿可因各种原因导致动脉狭窄。其中值得指出的两个重要原因,一个是环境因子,即风疹征,另一个是家族遗传因子。如果母亲在妊娠的头3个月风疹,即可使胎儿发生风疹征,表现为内障耳聋管畸,而管畸者最多是为动脉狭窄,也可为动脉瓣膜狭窄。近来发现有家族性动脉瓣狭窄,在兄弟当中之发病率为2.9%;在其他综征中如Noonan综征也可有动脉瓣狭窄者,但大多数病人的病因尚未实。大动脉半月瓣是从动脉干隆起和间介的隆起发育而成。动脉瓣前来自左间介隆起,后左及右来自左下、右上动脉干隆起。瓣是由这些胚胎组织之间分隔成。动脉瓣狭窄的成机制尚不清楚。如果瓣上完全没有瓣的痕迹推测是在胚胎发育早期动脉干或间介的隆起之间完全没有分隔来。如果在瓣上有结缔组织束或缝迹则可能在胚胎发育晚期瓣之间融起也有认为胎儿膜炎与瓣膜狭窄的发生有

(二)发病机

动脉狭窄包括动脉瓣,动脉漏斗部和动脉总干及其分支狭窄,临床发病率占先病的4%~10%,男女比例大体相等,“单纯性动脉狭窄”是指室间隔完整无缺的病例,但可伴有卵孔未房间隔缺损,据Abbott统计,动脉狭窄伴卵放约占2.5%。

1.病理解剖

正常胎儿出生时动脉约为0.5cm2,随着生长发育而逐渐增大,至成熟时可达2.0cm2/m2,一般有效动脉必须减少约60%,才发生较明显的流动力改变,临床上以瓣膜型动脉狭窄最多见,约占75%,常由于胚胎中,晚期瓣膜融所致,动脉瓣的三瓣膜融锥状,向动脉鼓出,中留一小孔,直径2~10mm不等,最小者1~3mm,儿童瓣膜柔软菲薄,瓣常在中央,随着年龄的增大,瓣膜越来越增厚,瓣不在中央,部分病例瓣膜只有二,漏斗部狭窄约占15%,可位于室流出道的上,中,下部,可为肉型,即整个漏斗部肉增厚,成窄而长的通道;亦可为隔膜型,即在漏斗部一处成局部的纤维性隔膜,呈环状狭窄,将漏斗部或漏斗部的一部分与室隔成二腔室,漏斗部狭窄如同时并有瓣膜型狭窄,称为混型狭窄,约占10%,动脉狭窄的原因要是胚胎时宫感染,特风疹病毒感染造成,动脉狭窄可累及动脉的一部分或全部,亦可伸展到左右动脉分支处,或多发性地累及外周动脉分支,或混累及总干和外周次级动脉或小动脉分支,狭窄后的动脉壁常较薄而扩张,称为狭窄后扩张,多见于瓣膜型狭窄,而在漏斗部型狭窄中较少见,造成狭窄后扩张的原因可能是动脉本身发育缺陷或流冲击动脉所致,本病时室肥厚,房亦大。

2.病理生理

由于动脉狭窄,室收缩期过度负荷,室收缩压增高,部分压力为克服狭窄的阻力而消耗,造成动脉压低于室压,致室与动脉之间出现压力阶差,不过,本病与法洛四联症不同,尚可保持一定的量,患者也具有一定的活动能力,这一代偿是通过增高室压力实现的,一般最大收缩期跨瓣压差在50~80mmHg(6.7~10.6kPa),或室最大收缩压在75~100mmHg(10.0~13.3kPa)间提示为中度狭窄;低于或超过这一范围,则分为轻度或重度狭窄,严重病例室收缩压可达150mmHg(33.3kPa),中度以上狭窄患儿随着年龄的增长,狭窄的程度愈加明显,瓣膜纤维增厚,室流出道进性增厚,致漏斗部继发狭窄,如室代偿失调,舒张压亦增高,房压亦增高,甚至在房水平发生右向左分流而出现发绀,则称为法洛三联症,晚期病例则发生力衰竭。

症状

1.一般症状

症状轻重与动脉狭窄程度有,轻度狭窄多无症状生长发育良好,常因体检发现有杂音而进一步检查获得确诊,中度狭窄可有心悸,劳累后呼吸困难,重度狭窄者常因伴有卵孔未,除有呼吸困难外,尚可有青紫,杵状指()及力衰竭等症状

2.心脏检查

轻度狭窄时心脏大小往往正常,中度及重度狭窄时因室增大,可前区膨隆,动脉瓣狭窄者在胸骨左缘第2肋间有收缩期震颤,并可听到粗糙而较长的喷射性收缩期杂音,漏斗部狭窄者杂音于第3,4肋间最响,在音图上杂音呈菱形,杂音的响度随狭窄程度加重而渐加强,菱形杂音的最大振幅则随狭窄程度的加重而逐渐自收缩早期移向中期及后期,动脉第2音减低及分裂程度亦随轻,中,重度狭窄而逐渐明显,此外轻,中,重度瓣膜狭窄者常于胸骨左缘第2,3肋间听到收缩早期喷射音,如发展至衰竭,则可见肝大腹水水肿;但因流量减少,并不发现现象。

检查

并发感染者有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增多,可有贫血血红蛋白(Hb)下降表现。

1.X线检查

心脏大小随狭窄加重而逐渐增大,一般在轻度狭窄时心脏可不增大,如有增大则以室增大为房也可稍大,但室不大,另外,动脉干及左动脉因狭窄后的扩张而伴有较明显的搏动,而纹理减少,两者之间应成鲜明的对比,此乃本病的特征,但在漏斗部狭窄的病例中,动脉干反见凹陷。

2.电图

对狭窄程度的判断很有意义,除轻度狭窄电图可正常外,一般均显示右室肥大,电轴偏右或出现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右室肥大程度与狭窄轻重往往成正比,在重度狭窄时,室压力超过100mmHg者,电图至少有下列三点之一:

(1)RVl>20mv。

(2)P波高尖,示房肥大。

(3)各导联ST段偏移,Ⅱ,avF以及V1~V4导联T波倒置,显示劳损。

3.超声动图

轻度狭窄者动脉瓣活动正常,中度以上狭窄时,应用二维超声动图并连续波式多普勒,可以确评估狭窄部位及其严重程度,房和室的径增宽,室游离壁及室间隔增厚,动脉瓣增厚,放受限成隆状,严重狭窄者可见动脉瓣于收缩期提前放,漏斗部狭窄者室流出道狭小,动脉及其左右分支的直径亦可测量,此外,应用连续多普勒探查,据改良Bernoulli程式尚可估测跨瓣压差。

4.导管检查对诊断有很大帮助,动脉狭窄部位的远端压力降低,但狭窄部近端的室压力显著增高,将导管动脉撤回室时,压力线中收缩压突然增高,舒张压不变,显示动脉瓣膜部有狭窄;若动脉室之间有第3种压力波型,其收缩压同动脉而舒张压与室相等,则说明为漏斗部狭窄,在重度狭窄时房压力也可增高,心脏各房室及大氧含量属正常范围,若卵孔未导管房可的卵孔而进入房。

5.CT和MRI

单纯的动脉瓣狭窄一般不需要做CT和MRI检查,但若伴有外周动脉狭窄或室功能异常,CT和MRI检查很有帮助,MRI自旋回波T1W图像可较好地显示动脉瓣增厚,动脉干和左动脉近端扩张,室向性肥厚,梯度回波电影序列上可见低信号的异常流束向动脉干喷射,梯度回波电影序列还可非常准确地测量出室舒张末容量和室射分数,造影增强磁共振管成像序列和多层螺旋CT则对伴有的外周动脉狭窄显示较好。

6.心血管造影

动脉瓣狭窄的心血管造影要作室造影,可显示动脉狭窄部位及其严重程度,若为瓣膜部狭窄,则狭窄的瓣膜状,并有动脉狭窄后的扩张,有时可见右动脉扩张,重度动脉瓣狭窄常伴有继发的室漏斗部收缩期狭窄。

导管选择NIH右造影导管,置于室尖部,选择左侧位或右前斜位投照,三尖瓣有明显反流时,普通导管难以置于室,可试用猪尾巴导管途径插入作室造影,造影用欧米帕克350,1~1.5ml/kg,动脉瓣狭窄严重程度和三尖瓣反流情况调整量。

投照位置通常用左侧位,该角度观察动脉瓣增厚,动脉干和左动脉近端狭窄后扩张均很清楚,但当三尖瓣有明显反流时,于侧位时反流入房的造影可与动脉瓣部位的显影相重叠,而于右前斜位时,即使造影反流至房,两部分可分,便于显示动脉结构及测量瓣环直径。

心血管造影检查要明确动脉瓣狭窄的类型,观察动脉瓣厚度,瓣活动度,是否出现射流,有无动脉干扩张等,典型的动脉瓣狭窄,右室造影时瓣膜放受限,瓣膜呈幕状或状,瓣环直径正常,瓣射流征明显,动脉干扩张,瓣膜发育不良型动脉瓣狭窄,瓣膜明显增厚,呈结状充盈缺损,瓣膜活动不良,不呈幕状,瓣环直径较正常为小,瓣无明显射流征,动脉干无明显狭窄后扩张。

动脉瓣狭窄心血管造影诊断还要注意观察动脉分支,室与三尖瓣,了解有无室容量减少,室顺应性减退,继发性室漏斗部狭窄和动脉分支狭窄等,并应注意有无三尖瓣反流,房水平有无分流等。

诊断鉴别

诊断

动脉瓣区有粗糙的收缩期杂音,P2减弱或消失,右室肥大的X线或电图改变等可提示诊断线索,但需与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原发性动脉扩张等相鉴,原发性动脉扩张除动脉扩大外,收缩期杂音轻,多无震颤,P2正常,导管测压与分析等正常。

诊断

单纯轻度动脉瓣狭窄需与室间隔缺损相区,前者量减少,后者增多,且杂音部位及性质也有不同,前者杂音为喷射性在音图上呈菱形,后者杂音占全收缩期,在音图上呈一贯型,导管检查可协助鉴,伴有青紫的重度动脉瓣狭窄应与法洛四联症,前者青紫出现较晚,动脉收缩期杂音较强,第2音有分裂,但较弱,X线上常有动脉段扩张。

1.动脉狭窄与其他管畸的鉴

(1)与原发性动脉扩张相鉴:原发性动脉扩张,与轻度动脉瓣狭窄极难鉴,前者可有一个轻度的早期喷射性收缩期杂音,但不如后者粗糙,且很少伴有震颤电图及向量电图正常,如有右室肥厚提示有动脉瓣狭窄,超声动图可资鉴,必要时需导管检查及心血管造影检查以确诊。

(2)与房间隔缺损相鉴房间隔缺损患者胸骨左缘之收缩期杂音不像动脉狭窄患者那么响亮及粗糙,而且通常不伴有震颤;动脉第2音固定分裂,但分裂不如动脉狭窄者明显,胸骨左缘常有舒张中期杂音。

(3)与室间隔缺损相鉴室间隔缺损患者胸骨左缘有非常响亮之全收缩期杂音并伴有震颤,没有收缩期喷射音,X线示左房左室大,增多,电图示双室肥厚或仅右室肥厚;超声动图可资鉴

(4)与室间隔完整的动脉锁相鉴:对新生儿或小婴儿患者应注意鉴二者,二者皆可有青紫及力衰竭与减少,最常见类型的动脉锁患者,右室常常发育不良,且无明显心脏扩大,电图呈左室肥厚,二维超声动图可初步鉴,仅有选择性电影心血管造影才可肯定鉴锁与严重狭窄。

(5)与三尖瓣下移畸相鉴:典型的物理体征与电图所见可资鉴

2.单纯型动脉狭窄与动脉狭窄并其他畸的鉴

(1)与动脉瓣狭窄并小型室间隔缺损相鉴:此型者以漏斗部狭窄较多见,由于室间隔缺损较小,右室压力可高于左室压力,确切鉴需靠心血管造影。

(2)与动脉狭窄动脉导管相鉴:此类患者临床表现象动脉导管,但在胸骨左缘上有一个响亮的伴有震颤收缩期杂音及一个喷射音,且有室肥厚的电图提示动脉瓣狭窄,可借超声动图以资鉴

(3)与Noonan综征相鉴:本病患者50%可先天性心脏病,而最常见的并畸动脉瓣狭窄,常为动脉发育不良型,此外,尚可房间隔缺损及左室肌病,此症患者有特殊面容,身材矮,翼状颈,眼睑下垂等,且有性腺功能低下可资鉴

并发症

可并发力衰竭或律失常,可脓肿,易罹患部感染,并发感染性膜炎。

预防

询问家族史了解遗传情况,调查环境因素的影响以探求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的病因,Shaw通过对住址的调查来了解孕母可能受到的环境致畸因素,母亲生产时的地址有时被用来代表早期妊娠的地址以估计环境因素,作者调查了怀胎及生产时母亲的地址,大约有24.8%的母亲在始怀孕与生产之间搬了家,因此观察生产地址可能降低先天性畸与母亲接触环境的联的阳性结果,应要调查怀胎时住址的环境,Schwanitz张生前检出心脏可作为染色体检查的指征,作者提到对588个胎儿出生前诊断有生长迟缓及(或)先天性畸者进了染色体检查,在这些病例中有116例(19.7%)被明有染色体异常,在这些出生前诊断的畸胎儿中,有心脏胎儿为102个(17.3%),因此,心脏为最常见的畸,在此组出生前被诊断为心脏胎儿中,41胎儿(40.2 %)有染色体异常(以18及21三体为最常见)的综征。

除了对胎儿监测外,对母亲的疾病也应进监测,Breton报道了母亲有苯基酮尿症者,在孕期浆中苯氨基丙酸持续增高,其所生小儿有心脏,Breton报道了一个小孩的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右动脉室间隔缺损,胎儿生长迟缓及面部畸,其母亲浆中苯氨基丙酸在妊娠期间持续增高,心脏在生后8个月得到诊断,其发育迟缓是由于母亲苯基酮尿症所致,后者也可导致室间隔缺损及冠状动脉,作者提出如果在怀孕前对母亲始进膳食治疗,可能预防对胎儿的损伤,因此,如果对病因有深入了解,则自妊娠前,妊娠中可对孕母及胎儿母亲疾病及胎儿的监测,如有可能则应做到尽最大努力预防胎儿先天畸发生,但是,从遗传角度及环境致害的角度来看,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还不完全清楚,大部分在预防面无能为力,因此解释病因及还不完全清楚,大部分在预防面无能为力,因此解释病因及从本上预防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还是一个极其艰巨的任务,尚需临床及基础面的者共同努力探索。

治疗

治疗

狭窄轻微无需手术,须注意预防感染性膜炎中度至重度的狭窄,首先纠正酸中毒控制力衰竭,新生儿术前可考虑应用前列腺素E1,以保持动脉导管放,改善氧状况。首选治疗法是应用皮球囊导管扩张的动脉瓣,多数可以获得满意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即使在婴儿时期亦可采用。并漏斗部狭窄者,球囊导管扩张效果不佳。婴儿室压力高达150~200mmHg者,提示严重梗阻,应紧急施手术,切狭窄的瓣膜以免延误时间,出现顽固衰竭,失去治疗机会。

预后

一般轻度狭窄的病例,预后良好。中度瓣膜型狭窄病例,多数预后良好,约86%患儿健康搜索在4~8年,其室与动脉间的压力阶差无明显增加。4岁以下室与动脉间压差明显增加的病例,都提示出生时已有相当程度的动脉狭窄。随着生长发育,压力阶差也随之增加,部分病例发生瓣下漏斗部性增厚,从而进一步加重狭窄。如动脉狭窄严重,又未处理则预后极差可力衰竭或律失常而死亡。漏斗型狭窄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加重,但瓣上动脉狭窄通常则无这类改变健康搜索,如并发右向左分流,则可脓肿。本病病程中容易罹患部感染,亦可并发感染性膜炎,在瓣膜、动脉壁或漏斗部查见赘生物,如不及时处理亦非常危险。重度狭窄常早期发生力衰竭。轻度狭窄预后良好可活至成年。常见的并发症为亚急性细菌性膜炎及力衰竭。导管介入治疗或手术成功者症状减轻或消失,可参加正常劳动心脏缩小室肥厚减轻,心脏杂音减轻,但鲜有完全消失者。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泛影葡胺

下一篇 碘苯酯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