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甲蓝
化合物信息
亚甲蓝是一种解毒药,为深绿色、有铜光的柱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高浓度时直接使血红蛋白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低浓度时,在还原型辅酶I脱氢酶(NADPH)作用下,还原成为还原型亚甲蓝,能将高铁还原型蛋白还原为血红蛋白。在体内借酶的参与,起着递氢体作用。不同剂量对血红蛋白效应不同,大剂量(或高浓度)治疗氰化物中毒。本药静脉注射作用迅速,并还原为无色亚甲蓝,在6d内74%由尿排出,部分从胆汁排出。肾功能不良者,血浓度可升高。本药主要损害胃肠道、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肾脏等。亚甲蓝不能做皮下、肌内和椎管内注射。椎管内注射易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永久性器质性损害,皮下注射易产生局部坏死性脓肿。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Methylthioninium Chloride
英文别名:C.I. 52015; C.I. Basic Blue 9; C.I. Basic Blue 9 (8CI); Methylene blue; 3,7-Bis(dimethylamino)phenothiazin-5-ium chloride; Basic Blue 9; CI 52015; Methylene Blue anhydrous; Methylthioninium chloride [INN]; Phenothiazin-5-ium, 3,7-bis(dimethylamino)-, chloride; 3,7-Bis(dimethylamino)phenazathionium chloride; Aizen Methylene Blue BH; Aizen Methylene Blue FZ; Bleu de methylene; CCRIS 833; CI Basic Blue 9; Calcozine Blue ZF; Caswell No. 567; Ceruleum methylenum; Chlorure de methylthioninium; Chlorure de methylthioninium [INN-French]; Chromosmon; Cloruro de metiltioninio; Cloruro de metiltioninio [INN-Spanish]; D And C Blue Number 1; D and C Blue No. 1; EINECS 200-515-2; EPA Pesticide Chemical Code 039505; Ext D and C Blue No. 1; External Blue 1; HSDB 1405; Hidaco Methylene Blue Salt Free; Leather Pure Blue HB; M-B Tabs; Methylenblau; Methylenblau [German]; Methylene Blue (medicinal); Methylene Blue 2B; Methylene Blue 2BF; Methylene Blue 2BN; Methylene Blue 2BP; Methylene Blue A
分子式:C16H18N3S·Cl
分子量:319.858
精确质量:373.12300
PSA:75.07000
编号系统
CAS号:61-73-4
MDL号:MFCD00012111
EINECS号:200-515-2
RTECS号:SO5600000
BRN号:3641570
PubChem号:
安全信息
危险类别:6.1
危险品运输编码:UN 1170 3/PG 2
WGK Germany:3
危险类别码:R22
安全说明:S26-S36-S24/25-S16-S7
RTECS号:SP5740000
危险品标志:Xn
物性数据
2.密度(g/mL,25/4℃):1.00
4.熔点(ºC):215℃(分解)
5.沸点(ºC,常压):未确定
6.沸点(ºC,5.2kPa):未确定
7.折射率:未确定
8.闪点(ºC):未确定
9.比旋光度(º):未确定
10.自燃点或引燃温度(ºC):未确定
13.燃烧热(KJ/mol):未确定
14.临界温度(ºC):未确定
15.临界压力(KPa):未确定
16.油水(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未确定
17.爆炸上限(%,V/V):未确定
18.爆炸下限(%,V/V):未确定
19.溶解性:溶于水呈蓝色,稍溶于乙醇。染料于浓硫酸中呈黄光绿色,稀释后转蓝色。水溶液加氢氧化钠呈紫色并有暗紫色沉淀生成。
计算化学数据
1.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无
2.氢键供体数量:0
3.氢键受体数量:4
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1
5.互变异构体数量:无
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43.9
7.重原子数量:21
8.表面电荷:0
9.复杂度:483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5.共价键单元数量:2
化学性质
稳定性
由于会与苛性碱、重铬酸盐、碘化物、升汞、还原剂等起化学变化,故不宜与之配伍。
物质毒性
编号 | 毒性类型 | 测试方法 | 测试对象 | 使用剂量 | 毒性作用 |
---|---|---|---|---|---|
1 | 急性毒性 | 皮下注射 | 成年男性 | 28 uL/kg | |
2 | 急性毒性 | 未报告 | 婴儿 | 15 mg/kg |
3急性毒性口服大鼠1180 mg/kg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4急性毒性腹腔注射大鼠180 mg/kg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5急性毒性皮下注射大鼠190 mg/kg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6急性毒性静脉注射大鼠1250 mg/kg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7急性毒性口服小鼠3500 mg/kg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8急性毒性腹腔注射小鼠150 mg/kg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9急性毒性静脉注射小鼠77 mg/kg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10急性毒性口服狗500 mg/kg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11急性毒性静脉注射狗50 mg/kg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12急性毒性静脉注射猴10 mg/kg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13急性毒性静脉注射猫41 mg/kg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14急性毒性口服兔1 mg/kg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15急性毒性皮下注射豚鼠300 mg/kg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16急性毒性静脉注射家养哺乳动物42300 ug/kg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17突变毒性鼠伤寒沙门氏菌20 ug/plate18突变毒性鼠伤寒沙门氏菌10 pph19突变毒性大肠埃希氏菌2 umol/L20突变毒性大肠埃希氏菌160 ug/well21突变毒性大肠埃希氏菌70 umol/L22突变毒性枯草芽孢杆菌2 mg/disc23突变毒性Microorganism ed20 ppm24突变毒性酿酒酵母10 pph25突变毒性小鼠腹水瘤细胞70 umol/L26突变毒性哺乳动物淋巴细胞1830 nmol/L27生殖毒性口服大鼠2500 mg/kg,雌性受孕 1-22 天后
- 生殖毒性——植入后死亡率增加
测定方法
应用范围: 本方法采用滴定法测定亚甲蓝原料药中亚甲蓝的含量。
方法原理: 供试品加发烟硝酸使硝化完全,加水溶解后,加重铬酸钾滴定液,再加水、硫酸溶液(1→5)与碘化钾试液,摇匀,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滴定,接近结束时,加淀粉指示液2mL,继续滴定到蓝色消失,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依据滴定液使用量,计算亚甲蓝的含量。
试剂: 1.重铬酸钾滴定液(0.01667mol/L)
仪器设备:
试样制备: 1. 重铬酸钾滴定液(0.01667mol/L)
取基准重铬酸钾,在120℃干燥至恒重后,称取4.903g,置1000mL量瓶中,加水适量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 碘化钾试液
取碘化钾16.5g,加水使溶解成100mL,本液应临用新制。
- 淀粉指示液
取可溶性淀粉0.5g,加水5mL搅匀后,缓缓倾入100mL沸水中,随加随搅拌,继续煮沸2分钟,放冷,倾取上层清液,即得,本液应临用新制。
配制:取硫代硫酸钠26g与无水碳酸钠0.20g,加新沸过的冷水适量使溶解成1000mL,摇匀,放置1个月后滤过。
标定:取在120℃干燥至恒重的基准重铬酸钾0.15g,精密称定,置碘瓶中,加水50mL使溶解,加碘化钾2.0g,轻轻振摇使溶解,加稀硫酸40mL,摇匀,密塞,在暗处放置10分钟后,加水250mL稀释,用本液滴定至近终点时,加淀粉指示液3mL,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而显亮绿色,并将滴定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L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4.903mg的重铬酸钾。根据本液的消耗量与重铬酸钾的取用量,算出本液的浓度。
室温在25℃以上时,应将反应液及稀释用水降温至约20℃。
- 稀硫酸
取硫酸57mL,加水稀释至1000mL。
操作步骤: 精密称取供试品约0.2g,置烧杯中,加水40mL溶解后,置水浴上加热至75℃,精密加重铬酸钾滴定液(0.01667mol/L)25mL,摇匀,在75℃保温20分钟,放冷,用垂熔玻璃漏斗滤过,烧杯与漏斗用水洗涤4次,每次2.5mL,滤过,合并滤液与洗液,移置具塞锥形瓶中,加水250mL,硫酸溶液(1→5)与碘化钾试液10mL,摇匀,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1mol/L)滴定,至近终点时,加淀粉指示液2mL,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L重铬酸钾滴定液(0.01667mol/L)相当于10.66mg的C16H18ClN3S。
注:“精密称取”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称取重量的千分之一。“精密量取”系指量取体积的准确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中对该体积移液管的精度要求。
制备
由N,N-二甲基苯胺制成对亚硝基N,N-二甲基苯胺盐酸盐,然后将其亚硝基还原成氨基,在硫代硫酸钠及硫酸铝存在下,经重铬酸氧化成对氨基-N,N-二甲基苯胺间磺酸钠,再与N,N-二甲基苯胺作用,然后再经氧化制得。
应用
分析化学中用亚甲蓝作为氧化还原反应滴定的指示剂。蓝瓶实验也是以亚甲蓝的变色为基础的。其表观电位约为-0.245V。
用作氧化还原指示剂,氧化型蓝色,还原型为无色;配制酸碱混合指示剂;光度法测定汞、锡、硼的显色剂;生物染色剂。、
染料
亚甲蓝可以给麻、丝绸、纸张染色。生物学上也被用做细菌或细胞染色剂。但因为其容易氧化,染色结果不宜长久保存。可以与酸性染料黄色伊红(Eostm Y)组成瑞氏染料(Wright's staim)。
药典标准
来源(名称)、含量(效价)
本品为氯化3,7-双(二甲氨基)吩噻嗪-5鎓三水合物。按干燥品计算,含C16H18ClN3S不得少于98.5%。
性状
本品为深绿色、有铜光的柱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
本品在水或乙醇中易溶,在三氯甲烷中溶解。
鉴别
(1)取本品约10mg,加水50ml溶解后,显深蓝色;分取溶液10ml,加稀硫酸1ml与锌粉0.1g,蓝色即消失,滤过,滤液置空气中或加过氧化氢试液1滴,复显蓝色;另取溶液10ml,加碘化钾试液数滴,即生成深蓝色的绒毛状沉淀,沉淀后,上层溶液显淡蓝色;再取溶液10ml,加0.1mol/L碘溶液数滴,即显深棕色;加0.1mol/L硫代硫酸钠溶液复显蓝色。
(2)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药品红外光谱集》143图)一致。
检查
干燥失重
取本品,在105℃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不得过18.0%(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L)。
炽灼残渣
不得过1.2%(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N)。
锌盐
取本品0.10g,加硫酸数滴湿润后,炽灼,残渣中加稀盐酸5ml与水5ml,煮沸,加氨试液5ml,滤过,滤液中加硫化铵试液2滴,不得发生沉淀或浑浊。
砷盐
取本品0.20g,加氢氧化钙0.5g,混合,加水少量,搅拌均匀,干燥后,先用小火烧灼使炭化,再在600~700℃炽灼使完全灰化,放冷,加盐酸5ml与水23ml使溶解,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J第一法),应符合规定(0.001%)。
含量测定
取本品约0.2g,精密称定,置烧杯中,加水40ml溶解后,置水浴上加热至75℃,精密加重铬酸钾滴定液(0.01667mol/L) 25ml,摇匀,在75℃保温20分钟,放冷,用垂熔玻璃漏斗滤过,烧杯与漏斗用水洗涤4次,每次2.5ml,滤过,合并滤液与洗液,移置具塞锥形瓶中,加水250ml、硫酸溶液(1→5)25ml与碘化钾试液10ml,摇匀,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1mol/L)滴定,至近终点时,加淀粉指示液2ml,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l重铬酸钾滴定液(0.01667mol/L)相当于10.66mg的C16H18N3S·Cl。
类别
解毒药。
贮藏
遮光,密封保存。
制剂
亚甲蓝注射液
药物说明
药理毒理
亚甲蓝本身系氧化剂,根据其在体内的不同浓度,对血红蛋白有两种不同的作用。低浓度时6-磷酸-葡萄糖脱氢过程中的氢离子经还原型三磷酸吡啶核苷传递给亚甲蓝,使其转变为还原型的白色亚甲蓝;白色亚甲蓝又将氢离子传递给带三价铁的高铁血红蛋白,使其还原为带二价铁的正常血红蛋白,而白色亚甲蓝又被氧化为亚甲蓝。亚甲蓝的还原-氧化过程可反复进行。高浓度时,亚甲蓝不能被完全还原为白色亚甲蓝,因而起氧化作用,将正常血红蛋白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由于高铁血红蛋白易与CN-结合形成氰化高铁血红蛋白,但数分钟后二者又离解,故仅能暂时抑制CN-对组织中毒的毒性。
药代动力学
亚甲蓝静注后作用迅速,基本不经过代谢即随尿排出,口服在胃肠道的pH条件下可被吸收。并在组织内迅速还原为白色亚甲蓝。在6天内74%由尿排出,其中22%为原形,其余为白色亚甲蓝,且部分可能被甲基化。少量亚甲蓝通过胆汁,由粪便排出。
内服不易自胃肠道吸收。在组织中可迅速被还原为还原型白色亚甲蓝,并部分被代谢。亚甲蓝、还原型亚甲蓝及代谢产物均自尿中缓慢排出;肠道中未被吸收部分自粪便排出,尿和粪可被染成蓝色。
适应症
本品对化学物亚硝酸盐、硝酸盐、苯胺、硝基苯、三硝基甲苯、苯醌、苯肼等和含有或产生芳香胺的药物(乙酰苯胺、对乙酰氨基酚、非那西丁、苯佐卡因等)引起的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有效。对先天性还原型二磷酸吡啶核苷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酶缺乏引起的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效果较差。对异常血红蛋白M伴有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无效。对急性氰化物中毒、能暂时延迟其毒性。
不良反应
本品静脉注射过速,可引起头晕、恶心、呕吐、胸闷、腹痛、剂量过大,除上述症状加剧外,还出现头痛、血压降低、心率增快伴心率失常、大汗淋漓和意识障碍。用药后尿呈蓝色,排尿时可有尿道口刺痛。
用法用量
高浓度(5~10mg/kg;1%溶液25~50ml)则对血红蛋白起氧化作用,使生成高铁血红蛋白。原因是大量本品进入体内,还原型辅酶Ⅰ脱氢酶(NADH)生成减少,不能使本品全部转变为还原型亚甲蓝,氧化型亚甲蓝量多,血红蛋白被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高浓度的本品其氧化作用可用于治疗氰化物中毒。原理与亚硝酸钠相同,但不如亚硝酸钠作用强。
小剂量在临床上用于治疗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如硝基苯、硝酸甘油、苯胺、非那西大,否则会生成高铁血红蛋白而使症状加重。
大剂量用于轻度氰化物中毒,并在静注本品后,再给予硫代硫酸钠静注,以使游离的氰离子和已与高铁血红蛋白结合的氰离子结合成硫氰酸盐(毒性仅为氰化物的1/200)而从尿中排出。
大量维生素C和葡萄糖对高铁血红蛋白亦有还原作用,故可与本品合用。 本品亦可外用于口腔溃疡的涂布。
近几年来,临床还试用于以下几方面:
(1)治尿路结石:亚甲蓝能使膀胱结石溶解,故可用于尿路结石。对草酸钙结石疗效较好。1天3次,每次服65mg,1日量可用至300mg,疗程1年半以上。治疗期避免高钙食物,多饮水,保持尿液稀释。
(2)治疗闭塞性脉管炎:一组41例用本品动脉注射,每隔3,4天1次,用量为0.5%5~10ml,3次为一疗程。41例全部有效,其中36例下肢疼痛完全消失,皮肤温度上升2~5℃。
(3)治疗神经性皮炎:本品与神经组织有较强的亲和力。用0.2%溶液局部注射,可作用于神经末梢,损害末梢神经髓质,新生的髓质大约于30天后修复完毕。治神经性皮炎时,用本品复方溶液(由本品0.2g,盐酸普鲁卡因3g,加水至100ml而成)局部多处点状注射,1次用药总量不超过15ml。在注射后多有疼痛,经4小时左右疼痛逐渐转为麻木,此时因末梢神经受刺激,继而神经髓质受损,约30天后,新的髓质生长,感觉可恢复正常。少数病例可能复发,但皮损程度较前大为减轻。
注意事项
(2)静脉注射剂量过大(500mg)时,可引起恶心、腹痛、心前区痛、眩晕、头痛、出汗和神志不清等反应。
中毒
亚甲蓝(次甲蓝、美蓝)是一种氧化还原剂,高浓度时直接使血红蛋白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低浓度时,在还原型辅酶I脱氢酶(NADPH)作用下,还原成为还原型亚甲蓝,能将高铁还原型蛋白还原为血红蛋白。大量维生素C和葡萄糖对高铁血红蛋白亦有还原作用,故可与本品合用。在体内借酶的参与,起着递氢体作用。不同剂量对血红蛋白效应不同,即小剂量(1~2mg/kg)具有还原作用,临床上以小剂量治疗亚硝酸盐、苯胺及硝基苯等所引起的高铁血红蛋白症;大剂量(或高浓度)治疗氰化物中毒。此外,亚甲蓝还用于闭塞性脉管炎、神经性皮炎、尿路结石治疗等。本药静脉注射作用迅速,并还原为无色亚甲蓝,在6d内74%由尿排出,部分从胆汁排出。肾功能不良者,血浓度可升高。对亚硝酸盐和苯胺类等中毒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治疗,常用1%溶液5~10ml,稀释后静脉注射。对氰化物中毒治疗用1%溶液50~100ml及硫代硫酸钠静脉注射,交替使用。本药主要损害胃肠道、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肾脏等。亚甲蓝不能做皮下、肌内和椎管内注射。椎管内注射易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永久性器质性损害,皮下注射易产生局部坏死性脓肿。临床上还试用于治疗尿路结石、闭塞性脉管炎、神经性皮炎。
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
2.大剂量(500mg以上)静脉注射可致头晕、头痛、多汗、腹痛、心前区痛、神志不清等。
3.尿道灼痛,尿成蓝色,红细胞脆性增加,心肌损害,心电图出现T波平坦、倒置等改变。
4.较大剂量( 6mg/kg)静脉注射引起高铁血红蛋白症,连续大剂量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及加速红细胞破坏,导致溶血性贫血。
治疗
2.补液。
3.吸氧,予能量合剂等。
5.对症、支持治疗。
注射液
【药品名称】
英文名:Methylthioninium Chloride Injection
汉语拼音:Yɑjiɑlɑn Zhusheye
本品主要成份为:亚甲兰。其化学名称为:氯化-3,7双(二甲胺基)吩噻咛-5-鎓三水化合物。
分子式:C16H18ClN3S·3H2O
分子量:373.90
【性状】
本品为深蓝色的澄明液体。
【药理毒理】
亚甲蓝本身系氧化剂,根据其在体内的不同浓度,对血红蛋白有两种不同的作用。低浓度时6-磷酸-葡萄糖脱氢过程中的氢离子经还原型三磷酸吡啶核苷传递给亚甲蓝,使其转变为还原型的白色亚甲蓝;白色亚甲蓝又将氢离子传递给带三价铁的高铁血红蛋白,使其还原为带二价铁的正常血红蛋白,而白色亚甲蓝又被氧化为亚甲蓝。亚甲蓝的还原-氧化过程可反复进行。高浓度时,亚甲蓝不能被完全还原为白色亚甲蓝,因而起氧化作用,将正常血红蛋白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由于高铁血红蛋白易与CN结合形成氰化高铁血红蛋白,但数分钟后二者又离解,故仅能暂时抑制CN对组织中毒的毒性。
【药代动力学】
亚甲蓝静注后作用迅速,基本不经过代谢即随尿排出,口服在胃肠道的pH条件下可被吸收。并在组织内迅速还原为白色亚甲蓝。在6天内74%由尿排出,其中22%为原形,其余为白色亚甲蓝,且部分可能被甲基化。少量亚甲蓝通过胆汁,由粪便排出。
【适应症】
本品对化学物亚硝酸盐、硝酸盐、苯胺、硝基苯、三硝基甲苯、苯醌、苯肼等和含有或产生芳香胺的药物(乙酰苯胺、对乙酰氨基酚、非那西丁、苯佐卡因等)引起的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有效。对先天性还原型二磷酸吡啶核苷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酶缺乏引起的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效果较差。对异常血红蛋白M伴有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无效。对急性氰化物中毒、能暂时延迟其毒性。
【用法用量】
静脉注射。亚硝酸盐中毒,一次按体重1~2mg/kg,氰化物中毒,一次按体重5~10mg/kg,最大剂量为20mg/kg。
【不良反应】
本品静脉注射过速,可引起头晕、恶心、呕吐、胸闷、腹痛、剂量过大,除上述症状加剧外,还出现头痛、血压降低、心率增快伴心率失常、大汗淋漓和意识障碍。用药后尿呈蓝色,排尿时可有尿道口刺痛。
【禁忌】
【注意事项】
本品不能皮下、肌肉或鞘内注射,前者引起坏死,后者引起瘫痪。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患者和小儿应用本品剂量过大可引起溶血。对肾功能不全患者应慎用。
本品为1%溶液,应用时需用25%葡萄糖注射液40ml稀释,静脉缓慢注射(10分钟注射完毕)。对化学物和药物引起的高铁血红蛋白白血症,若30~60分钟皮肤黏膜紫绀不消退,可重复用药。先天性还原型二磷酸吡啶核苷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酶缺陷引起的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每日口服300mg和大剂量维生素C。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儿童用药】
(1)氰化物中毒:每次10mg/kg,加5%葡萄糖注射液20~40ml,缓慢静注。至口周发绀消失,再给硫代硫酸钠。
(2)硝酸、亚硝酸盐中毒:每次1~2mg/kg,缓慢静注(5~10分以上)。
【老年患者用药】
【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过量】
静脉注射量过大(500mg)时,可致头痛、头晕、心前区痛、出汗、神志不清、T波低平或倒置。
【规格】
(1)2ml:20mg;(2)5ml:50mg;(3)10ml:100mg
【贮藏】
遮光,密闭保存。
【包装】
【有效期】
【批准文号】
【生产企业】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小儿巨大膀胱-巨大输尿管综合征
下一篇 纳洛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