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小儿巨大膀胱-巨大输尿管综合征

巨大膀胱-巨大输尿管征又巨大膀胱并发巨大输尿管征,其特征为膀胱-输尿管巨大增粗,但无下尿路梗阻膀胱输尿管反流,亦无下尿路梗阻病变,有人认为巨大膀胱或巨大输尿管,应作为各自独立疾病来诊断。随着检查技术的进步,发现扩张的膀胱亦有可逆性的病例,输尿管扩张亦为可逆性。于无下尿路梗阻观点,亦发现梗阻所在。同时,对输尿管膀胱扩大到什么程度才可诊断,尚无标准。神经源性膀胱与本病征鉴,有时相当困难。......
目录

发病原因

曾有多种解释:

1.末段输尿管副交感神经细胞减少 末段输尿管副交感神经细胞减少,发育不全或缺如,导致输尿管蠕动功能丧失,产生功能性梗阻,但未得到组织实。

2.末端输尿管缺乏(环正常) 因而造成功能性梗阻,并认为纵缺乏是因胚胎12周后中管压迫输尿管所致。

3.末段输尿管存在异常的纤维 末段输尿管层和神经均是正常的,但存在异常的纤维干扰了融细胞层样排列,阻碍了蠕动波传送而产生功能性梗阻,这些都有待组织的进一步研究。

4.遗传因素 另外有母女同患此病的报道,因此是否有家族遗传倾向,仍有待研究。

发病机制

输尿管显著扩张是其特点,以单侧多见,双侧的患者约占20%,但轻重可不一致,其特征有:

1.输尿管下段或全段有不同程度扩张,管壁薄,无明显迂

2.无器质性输尿管梗阻。

3.无下尿路梗阻病变。

4.无膀胱输尿管反流。

5.无神经源性膀胱

6.输尿管膀胱连接部无解剖狭窄。

7.将尿液排空后,输尿管张力差不能回缩至正常(小儿输尿管直径在0.7cm以)。

常见症状

尿频血尿巨大膀胱腹痛尿急尿失尿痛高热脓尿恶心

症状以尿路感染,血尿腹痛为多见,常无故出现脓尿,尿浊,尿频尿急尿痛,伴不同程度疼痛,甚至肉眼血尿,尿路感染的反复发作及抗生素治疗不易痊愈,为本病征的重要表现,尿培养有致病菌生长,小儿可出现尿失,重者伴有全身中毒症状,高热等,常伴恶心呕吐纳不佳等,生长迟缓,贫血,偶尔可扪及部长软性包块,膀胱造影可见膀胱扩张和输尿管反流,静分泌性造影可见膀胱输尿管巨大扩张,膀胱压测定较正常为高。

检查项目

1.液检查尿路感染时常有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增高,反应蛋白>20mg/L。

2.尿常规检查 清洁中段尿离镜检中白细胞≥5个/Hp提示尿路感染,若见白细胞管型,提示肾盂肾炎,尿路炎症严重者,可有短暂的蛋白尿,部分病儿可有血尿或终末血尿

3.细菌检查 尿培养要求在抗生素应用前做,排尿前勿多饮水,留尿过程中要严格常规操作以免尿液污染,尿培养因可受前尿道尿道周围杂菌的污染,故需在治疗前做清洁中段尿培养及菌落计数,若菌落计数≥105/ml有诊断尿路感染意义,104~105/ml为可疑,但已有膀胱炎尿路刺激症状的患者,尿白细胞明显增多,尿培养菌落计数为103~104/ml亦应考虑尿感的诊断,此外,某些革兰阳性球菌如肠链球菌分裂慢,如为103/ml亦可诊断尿感,对婴幼儿和新生儿以及怀疑尿感而留尿困难的小儿,可做耻膀胱穿刺培养,阳性培养即有诊断意义,留做细菌培养的尿若不能及时送验时,应暂放4℃,否则会影响结果,大量利尿或已应用抗菌治疗,则影响尿培养的结果,送尿培养如培养阳性应做药物敏感试验,指导治疗。

4.尿直接涂找细菌 用一滴均匀新鲜尿液置玻干,用亚甲蓝或革兰染色,在高倍或油镜下每视野若见到细菌≥1个,表示尿菌落计数>105/ml,据尿沉渣涂革兰染色及细菌态可作为选用药物治疗的参考。

5.菌尿助检查 尿液亚硝酸盐还原试验,可作为过筛检查,阳性率可达80%。

6.培养 感染中毒症状明显时应同时做培养, 症状,体征及针对尿路的影像检查,多能做出正确诊断。

7.静尿路造影可显示扩张的输尿管巨大增粗,肾盂盏可能正常,也可不同程度地扩张,但一般显影较正常侧淡,延迟照可见输尿管排空延缓,可能有瘢痕。

8.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 膀胱正常,无反流,尿道无梗阻,但感染重者,可能有膀胱输尿管反流,膀胱炎症性改变等。

9.B超检查 可发现扩张的输尿管,并能同时了解双膀胱的情况。

10.穿刺造影 B超显示输尿管积水,静尿路造影不清楚者可作穿刺造影,在荧光屏下反复观察对诊断十分有帮助,能充分了解扩张程度及其有无梗阻及梗阻部位。

11.放射性核素检查 扫描检查对了解功能,输尿管的排泄状况及梗阻部位亦甚有帮助,前,利尿扫描已普遍应用于尿路疾病的检查,

12.膀胱镜检查 一般无异常,输尿管插管无梗阻。

诊断鉴别

诊断

据临床上出现反复发生的尿路感染,结分泌性造影和膀胱造影可做出初步诊断,同村信夫提出的诊断条件为:

①先天性;

②双侧输尿管扩张;

膀胱扩张;

④不可逆性;

⑤无下尿路梗阻;

⑥无神经源性膀胱;

⑦无排尿障碍

诊断

1.梗阻性巨输尿管 先天性输尿管狭窄,瓣膜,锁,异位等,后天性的输尿管息肉结石,感染,外伤等,均可造成梗阻性巨输尿管

2.反流性巨输尿管 原发或继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如继发于先天性尿道瓣膜,尿道狭窄,尿道憩室,神经源性膀胱,下尿路梗阻性病变等,神经源性膀胱与本病征鉴较为困难。

3.继发性非梗阻性巨输尿管糖尿病,尿崩症等,长期多尿导致输尿管扩张,为了鉴神经源性膀胱,可使用输尿管电图和X线电视连续观察输尿管的蠕动性,此外还可做膀胱镜检和膀胱造影,实下尿路梗阻存在与否。

治疗概述

1.控制感染 积极和交替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来控制反复的尿路感染。

2.避免尿滞留 2次或3次排尿法,第1次与平常一样排尿,之后隔5~10min第2次排尿,最后再隔数分钟第3次排尿,这样的排尿法可使反流入输尿管肾盂的尿液尽量排空,以免尿液滞留起尿路感染的反复发作。

3.促进收缩 乙酰碱或Besacdin可提高输尿管膀胱的收缩性。

4.手术治疗 如扩大的输尿管膀胱做成术,以防反流,新生儿症状不重,扩张较轻者,可采取保守治疗,严密观察。

(1)手术适应:临床症状反复发作,有积水,功能不全,输尿管扩张逐渐加重者。

(2)手术的:切除有梗阻作用的末段输尿管,作抗反流的输尿管膀胱术。

(3)手术法:

①Cohen手术:最多用的是Cohen手术,输尿管膀胱黏膜下隧道横过对侧作输尿管膀胱术,过大的输尿管可以折叠或裁剪,输尿管直径在2cm以者,一般可以不做裁剪,蒋先镇等做了19条抗反流的膀胱输尿管术,仅4条作了裁剪,术后随访复查实未作裁剪的输尿管已明显缩小,无反流,若输尿管脏已无功能或伴有无法控制的重度感染而对侧正常时,可作输尿管切除,

膀胱造瘘:病情重又暂不能手术者,可先膀胱造瘘,双侧输尿管皮肤造瘘或膀胱留置导尿管术。

预后

儿童期罹患易影响发育,反复尿路感染最终可影响功能,因而预后好与否,取决于本病征的病情轻重而不同。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氟马西尼

下一篇 亚甲蓝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