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钠
理化性质
物理性质
外观与性状:单斜晶系,晶体短柱状,集合体呈致密块状或皮壳状等,无色透明,有时带浅黄或绿色,易溶于水。白色、无臭、有苦味的结晶或粉末, 有吸湿性。外形为无色、透明、大的结晶或颗粒性小结晶。硫酸钠是含氧酸的强酸强碱盐。
溶液:硫酸钠溶液为无色溶液且水溶液偏碱性。
熔点: 884℃ (七水合物于24.4℃转无水,十水合物为32.38℃,于100℃失10H2O)
沸点: 1404℃
相对密度: 2.68
热力学函数(298.15K,100kPa):
标准摩尔生成热ΔfHmθ(kJ/mol):-1387.1
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自由能ΔfGmθ(kJ/mol):-1270.2
标准熵Smθ(J·mol-1·K-1): 149.6
溶解性: 不溶于乙醇,溶于水,溶于甘油。
溶解度: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100℃ |
溶解度 | 4.9 | 9.1 | 19.5 | 40.8 | 48.8 | 46.2 | 45.3 | 44.3 | 43.7 | 42.7 | 42.5 |
结晶水:24℃以下:7H2O
32.4℃以下:10H2O 无水硫酸钠或1H2O
化学性质
复分解反应:BaCl2+Na2SO4=BaSO4↓+2NaCl;
稳定性:稳定,不溶于强酸、铝、镁,吸湿。暴露于空气中易吸湿成为含水硫酸钠。241℃时转变成六方型结晶。高纯度、颗粒细的无水物称为元明粉。极易溶于水。有凉感。味清凉而带咸。在潮湿空气中易水化,转变成粉末状含水硫酸钠覆盖于表面。无水芒硝产于含硫酸钠卤水的盐湖中,与芒硝、钙芒硝、泻利盐、白钠镁矾、石膏、盐镁芒硝、石盐、泡碱等共生;也可由芒硝脱水而成;火山喷气孔周围有少量产出。
毒性:无毒
生态学数据:对水是稍微危害的,若无政府许可,勿将材料排入周围环境。
此外,Na2SO4还可以溶入水中做电解质。
计算化学数据
1.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无
2.氢键供体数量:0
3.氢键受体数量:4
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0
5.互变异构体数量:无
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88.6
7.重原子数量:7
8.表面电荷:0
9.复杂度:62.2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5.共价键单元数量:3
制备方法
1、滩田法
利用自然界不同季节温度变化使原料液中的水分蒸发,将粗芒硝结晶出来。夏季将含有氯化钠、硫酸钠、硫酸镁、氯化镁等成分的咸水灌入滩田,经日晒蒸发,冬季析出粗芒硝。此法是从天然资源中提出芒硝的主要方法,工艺简单,能耗低,但作业条件差,产品中易混入泥砂等杂质。
2、机械冷冻法
利用机械设备将原料液加热蒸发后冷冻至-5~-10℃时析出芒硝。与滩田法比较,此法不受季节和自然条件的影响。产品质量好,但能耗高。
3、盐湖综合利用法
主要用于含有多种组分的硫酸盐-碳酸盐型咸水。在提取各种有用组分的同时,将粗芒硝分离出来。例如加工含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钠、硼化物及钾、溴、锂的盐湖水,可先碳化盐湖卤水,使碳酸钠转化成碳酸氢钠结晶出来;冷却母液至5~15℃,使硼砂结晶出来;分离硼砂后的二次母液冷冻至0~5℃,析出芒硝。
4、其他方法
可由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制得。H2SO4+ 2NaOH→Na2SO4+ 2H2O。由天然产物萃取也可制得。
还可用碳酸氢钠和硫酸反应制备: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
在实验室可用氯化钠固体和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制取硫酸钠。2NaCl+H2SO4→2HCl↑+Na2SO4
或用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制备:2NaOH+CuSO4=====Na2SO4+Cu(OH)2↓
2CuSO4+2Na2CO3+H2O=Cu2(OH)2CO3↓+ 2Na2SO4+CO2↑
4NaHCO3+2CuSO4=Cu2(OH)2CO3↓+2Na2SO4+3CO2↑+H2O
可采用滩田法、机械冷冻法、盐湖综合法。滩田法和机械冷冻法适于加工以Na、Mg、Cl、SO42-为主要成分的海水型盐水及其他各种芒硝矿。因低温下硫酸钠的溶解度急剧变小,根据水盐体系相平衡关系可以从卤水中分离出粗芒硝。
应用领域
硫酸钠是制造玻璃及造纸的重要原料。在造纸和纤维素工业中用量最大,其用量约占总量的70%。硫酸钠是合成洗涤剂的组分,它是中性盐,加入它可减小表面张力,增加洗涤剂的溶解度。它还是染料的稀释剂和染色印染的助剂,作直接染料、硫化染料、还原染料等染棉纤维的促染剂,作直接染料染丝绸时的缓染剂。在化学工业上硫酸钠作为制造硫化钠、石膏、硅酸钠和其他化工产品的原料。
3、玻璃工业用以代替纯碱做助溶剂。
4、纺织工业用于调配维尼纶纺丝凝固剂。
5、用于有色金属冶金、皮革等方面。
6、用来制硫化钠、纸浆、玻璃、水玻璃、瓷釉,也用作缓泻剂和钡盐中毒的解毒剂等。是用食盐与硫酸制造盐酸时的副产品。化工上用于制造硫化钠,硅酸钠等。实验室用于洗去钡盐。工业上用作制取NaOH和H2SO4的原料,也用于造纸,玻璃,印染,合成纤维,制革等。 在有机合成实验室硫酸钠是一种最为常用的后处理干燥剂。
7、主要用作合成洗涤剂的填充料。造纸工业用于制造硫酸盐纸浆时的蒸煮剂。玻璃工业用以代替纯碱。化学工业用作制造硫化钠、硅酸钠和其他化工产品的原料。纺织工业用于调配维尼纶纺丝凝固浴。医药工业用作缓泻剂。还用于有色冶金、皮革等方面。
8、使水化产物硫铝酸钙更快地生成,从而加快了水泥的水化硬化速度。硫酸钠的掺量一般为水泥质量的0.5%~2%,能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50%~100%,28天强度有时提高,有时降低,提高幅度约在10%左右,随水泥品种、养护条件及其掺量而异。还用作合成洗涤剂的填充料,也用于造纸工业、玻璃工业、化学工业、纺织工业及医药工业等。
9、用作分析试剂,如脱水剂、定氮时消化催化剂,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干扰抑制剂。还用于医药工业。
10、用于化工、造纸和玻璃、染料、印染和医药工业,在合成纤维、制革、有色冶金、瓷釉等的制造中也有应用,还用于洗涤剂和肥皂中作添加剂。
11、在硫酸盐镀锌中可用作缓冲剂以稳定镀液的pH值。
主要用途
3、玻璃工业用以代替纯碱做助溶剂。
4、纺织工业用于调配维尼纶纺丝凝固剂。
5、用于有色金属冶金、皮革等方面。
6、用来制硫化钠、纸浆、玻璃、水玻璃、瓷釉,也用作缓泻剂和钡盐中毒的解毒剂等。是用食盐与硫酸制造盐酸时的副产品。化工上用于制造硫化钠,硅酸钠等。实验室用于洗去钡盐。工业上用作制取NaOH和H₂SO₄的原料,也用于造纸,玻璃,印染,合成纤维,制革等。 在有机合成实验室硫酸钠是一种最为常用的后处理干燥剂。
7、主要用作合成洗涤剂的填充料。造纸工业用于制造硫酸盐纸浆时的蒸煮剂。玻璃工业用以代替纯碱。化学工业用作制造硫化钠、硅酸钠和其他化工产品的原料。纺织工业用于调配维尼纶纺丝凝固浴。医药工业用作缓泻剂。还用于有色冶金、皮革等方面。
8、使水化产物硫铝酸钙更快地生成,从而加快了水泥的水化硬化速度。硫酸钠的掺量一般为水泥质量的0.5%~2%,能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50%~100%,28天强度有时提高,有时降低,提高幅度约在10%左右,随水泥品种、养护条件及其掺量而异。还用作合成洗涤剂的填充料,也用于造纸工业、玻璃工业、化学工业、纺织工业及医药工业等。
9、用作分析试剂,如脱水剂、定氮时消化催化剂,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干扰抑制剂。还用于医药工业。
10、用于化工、造纸和玻璃、染料、印染和医药工业,在合成纤维、制革、有色冶金、瓷釉等的制造中也有应用,还用于洗涤剂和肥皂中作添加剂。
11、在硫酸盐镀锌中可用作缓冲剂以稳定镀液的ph值。
毒理危害
毒理资料
健康危害: 对眼睛和皮肤有刺激作用。低毒。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不燃,具刺激性。
风险术语
安全标识:S24/25
危险标识:R36/37/38
防治手段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酸类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包装破损。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防毒面罩。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硫化物烟气。
有害燃烧产物: 硫化物。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如果泄漏,则在中和后,用安全掩埋法处置。
储存运输
运输注意事项: 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车辆运输完毕应进行彻底清扫。
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酸类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包装破损。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防毒面罩。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