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小儿无菌性脑膜炎综合征

小儿无菌性膜炎综征(AMS)又称浆液性膜炎,是指具有膜刺激症状液细胞轻度或中度增多,而在液中找不到细菌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征象。本病征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夏秋季多,以儿童占多数,起病可缓可急,伴厌食恶心呕吐腹痛头痛咽痛痛等症状发热一般为中等度,平均4~6天热退,有时热退又可重起,呈双相热型,大多病起1~2天出现膜刺激征,但常不如化脓性膜炎显著。(一)发病原因 ......
目录

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柯萨奇病毒及埃可病毒是本病征常见的病原,曾在世界各地起数次大流。其次是腮腺炎病毒。少数为其他病毒起,如单纯疱疹病毒、淋巴膜炎病毒、虫媒病毒、腺病毒、EB病毒,此外还有钩端螺旋体、急性细菌感染等。上海市用病毒分离和双份清检查,在明确病原的79例小儿无菌性膜炎中,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起者占67例(上海医科大儿科医院,1974)。1960年Meyer等对430例无菌性膜炎作了研究,确定病原的305例中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占42%,脊髓灰质炎占12%,腮腺炎病毒占22%,淋巴膜炎病毒占12%,少数为单纯疱疹病毒和钩端螺旋体。

  柯萨奇病毒B组的6个型、A组及埃可病毒中的许多型都可以起无菌性膜炎,其中柯萨奇A7,9,柯萨奇B2,3,4,埃可病毒4,6,9,11,16,30可起流,尤以埃可9流的报道最多。脊髓灰质炎的各个型均可起无菌性膜炎,但其重要性最近已大为减少。

  (二)发病机

  病毒性膜炎是全身病毒感染流播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果。某些病毒要感染膜,丛和室管膜而不感染实质者则造成膜炎;而另一些病毒则倾向于感染神经元和质细胞,所以造成炎。实际上两种感染不可能然分,都有一定重叠。

疾病症状

  本病征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夏秋季多。以儿童占多数。起病可缓可急,伴厌食恶心呕吐腹痛头痛咽痛痛等症状发热一般为中等度,平均4~6天热退,有时热退又可重起,呈双相热型。大多病起1~2天出现膜刺激征,但常不如化脓性膜炎显著。

  发病季,流和某些病状可提供诊断线索,如无菌性膜炎同时有皮肤丘疹可能是埃可病毒感染,同时有痛可能是柯萨奇病毒B组感染。确定诊断要靠病毒检查。液、胸腔积液腹水中分离出病毒意义很大。大便或分泌物中分离出病毒须结清抗体滴度升高来诊断。病初和病后2~3周两次取清抗体测定,若滴度有4倍以上增高有诊断意义。

  腮腺炎病毒在无菌性膜炎病原中仅次于肠道病毒,占第2位,当无腮腺肿大时两者症状相似,临床上不能鉴。一般来说,腮腺膜炎或炎冬春多见,有腮腺炎接触史,淀粉酶增高。腮腺肿大是诊断腮腺炎的有力据,但腮腺炎病毒感染并不都出现腮腺肿大,而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感染,乙型炎都有并发腮腺肿大的报道。

  一般说来,乙型炎的症状比肠道病毒感染症状重,持续时间长,但这种区是相对的,乙型炎有的症状很轻,而肠道病毒可能有严重的症状

检查化验

  液中细胞数一般在100~200,偶有高达1000以上。初起时以中性粒细胞为多,后期则以单核细胞为多,糖与氯化物正常,蛋白略增高。培养无细菌。末梢白细胞正常或稍高。

  CT、B超等检查,可发现水肿等改变。

鉴别诊断

  本病征应注意与结核性膜炎和过不彻底的抗生素治疗的化脓性膜炎相鉴

并发症

  重者可致惊厥精神异常改变,水肿等。

预防保健

  做好各种预防接种工作;积极防治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性疾病;加强养、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治疗用药

  (一)治疗

  要为对症支持治疗。注意休息、养,对体弱年幼小儿,支持疗法很重要。加强护理,防治继发感染。有惊厥者应给予镇静药。若无菌性膜炎综征是由细菌感染起的,应给予特效的抗生素治疗。动物实验激素可加重肠道病毒感染,故不张用激素

  病毒起者,在早期可使用干扰素治疗。

  (二)愈后

  本病征及时确诊,适当的治疗,愈后良好,多无并症。留有后遗症的极少见,但文献报道1岁以患肠道病毒神经系统感染的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的较多。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