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红杉

红杉 红杉(拉丁:Larix potaniniiBatalin)是松科落松属植物乔木,高达50米,胸径1米。红杉分布于中国(西藏云南、甘肃、四川陕西)和尼泊尔,喜光照,适应性强,能耐干侯及土壤瘠薄的环境,能生于森林垂直分布上限地带。小下垂,树皮灰色或灰褐色纵裂粗糙 ;平展,树冠乔木,高达50米,胸径1米;树皮灰色或灰褐色纵裂粗糙;平展,树冠;小下垂,幼有毛,......
目录

形态特征

红杉乔木,高达50米,胸径1米;树皮灰色或灰褐色纵裂粗糙;平展,树冠;小下垂,幼有毛,后渐落,一年生褐色或淡紫褐色,很少淡黄褐色,直径1.5-3毫米,有光泽,通常无毛,稀叶枕之间的凹槽有短毛,二年生褐色或紫褐色,老短枝黑色短枝直径3-4毫米,叶枕之间密生黄褐色柔毛;冬褐色或深褐色,有光泽,外层芽鳞先端尖,微展,边缘具毛。

倒披针状窄条,长1.2-3.5厘米,宽1-1.5毫米,先端渐尖,上面中脉隆起,每边有1-3条气孔线,下面沿中脉两侧各有3-5条气孔线,表皮有乳头状突起。

着生球花短枝通常无球花长5-7毫米,径约4毫米;球花紫红色或红色,生于有短枝端,苞鳞通常直,稀上端微反

球果,近基部较宽,上部微渐窄,幼时红色紫红色,后呈紫褐色或淡灰褐色,长3-5厘米,径1.5-2.5厘米,种鳞35-65枚;中部种鳞,长0.8-1.3厘米,宽0.8-1.1厘米,先端平或微,稀微凹,边缘稍部有淡褐色细小状突起和短毛;苞鳞披针,紫褐色,通常直伸,长1.4-1.8厘米,基部宽,中部常微窄缩,上部渐窄,先端渐尖或微急尖,稀急尖出部分直或微反

种子斜倒卵,淡褐色,具不规则的紫色斑纹,长3-4毫米,径约2毫米,连翅长7-10毫米,种翅倒卵形,宽约4毫米;子叶5-7枚,针,横切面三角,长1.4-1.8厘米,上面每边有2-6条气孔线,下面无气孔线,初生,两面中脉隆起,上面无气孔线或先端有1-2条不完整的气孔带,下面每边有粉白色气孔带。期4-5月,球果10月成熟。

主要品种

大果红杉(Larix potaniniiBatalin var.macrocarpaLaw):该变种与红杉要区在其球果较大,长5-7.5厘米,径2.5-3.5厘米;种鳞多而宽大,约75枚,长1.4-1.6厘米,宽1.2-1.4厘米,质地通常较厚;苞鳞长1.7-2.2厘米,宽4-5毫米;种子长约5毫米,径3毫米,连同种翅长1.2-1.4厘米,种翅宽约5毫米。着生球花短枝上无正常,仅有10余枚变型短枝粗壮,直径4-8毫米,叶枕之间通常无毛或近无毛,稀具密毛。分布于四川西南部、西藏东南部及云南西北部海拔2700-4000米高山地带。

生长习性

红杉生于海拔2500-4000米,侯温凉或干棕色森林土或山地草甸森林土地带。以四川北部及西部高山地区分布为广,常与鳞皮冷杉、川西云杉等阴性针树种组成混交林,在海拔3800-4000米比较干的高山地带常成单纯林。红杉喜光照,适应性强,能耐干侯及土壤瘠薄的环境,能生于森林垂直分布上限地带;在候温凉、土壤深厚、肥润、排水良好的山坡地带生长迅速,宜作分布区的造林树种。

分布范围

红杉分布于中国(西藏云南、甘肃、四川陕西)和尼泊尔;在中国分布于甘肃南部(舟、岷县)和四川岷江流域上游、大小金川流域、道孚、乾宁至康定等地,西南部有少量分布。

繁殖栽培

选地整地

苗圃地应选阔平坦、向阳、排灌良好的平地或缓坡地,表土深厚,要求土壤耕作层在30厘米以上的壤土或轻黏壤土,土质以弱酸性或中性土壤为好。用作第2年新播的休闲地,在当年秋季深翻1次。深度为30-40厘米,结翻地,每亩施入5%甲拌磷10千克(或5%呋喃10千克),杀灭地下害虫,同时捡净石头等杂物。第2次在土壤解冻后进浅耕,同时每亩施入有机肥2500千克、70%多菌灵10千克。整地要平整,之后作苗床。苗床为高床,东西走向,利于采光,提高地温。床宽100厘米,床高15-20厘米,步道为30-40厘米。床面要平整,播前镇压,以利于播种和种子

种子处理

处理法是:水选,用水浸4小时左右,除去瘪种、杂质,再用水温为50℃、浓度为0.2-0.3%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浸泡20小时,然后捞出种子。处理种子的同时,筛选干净的细河砂,采取种子和砂子比例为1∶1的混砂堆积法催。每天早晚用40℃左右温水喷洒并搅拌,催至50%种子嘴裂白色,即可播种。

播种

播种期宜在4月中、下旬。每亩净种播种量15-20千克,播种式一般采用条播,播幅宽8厘米,15厘米,覆土以腐殖质土为最佳。腐殖质土在播前应进筛土,之后拌入70%硫菌灵粉和5%甲拌磷颗粒堆积,达到土壤消毒和杀虫的的。随播种随镇压、覆盖,覆土厚度为0.5-0.8厘米,可选用竹帘或草帘进覆盖。

苗期管理

覆盖:播后立即覆盖,待出苗60%以上时撤除覆盖物。

搭设荫棚:1-2年生苗木可搭设荫棚,高度为50厘米,便于松土除草和灌溉。

预防鸟害:幼苗出土期,幼苗壳容易遭到鸟类啄食,造成缺垄断和苗木减产,因此应设专人看护,到种壳全部落为止。

松土除草:幼苗出土需20天左右,此时杂草相继滋生,应本着“除早,除小,除了”原则,做到有草就除。发现床面结时进适当松土,减少土壤水分发,促进幼苗生长

施肥:苗木生长期适当追肥是促进苗木生长发育键。追肥应以速效肥为,掌握“勤施薄施、多次少量”的原则,以施氮肥为,并及时灌水加速溶解。当侧根出现、二轮针叶形成时,施用0.3%氮肥硝酸铵或0.3%尿素,二者任选一种,每亩施肥液500千克左右,以便在幼苗木质化期继续积累干物质。追肥一般1-2次为宜,最后1次不得迟于7月底。

防霜与越冬:幼苗期要特注意早、晚霜危害,1-2年生幼苗应采取烟熏加以防护。苗床越冬覆盖从10月底始至翌年4月初。覆盖物多用竹帘(若无竹帘,可用草帘代替),覆盖前要用70%多菌灵进严格消毒,防止苗木感染病害。

间苗:幼苗密度大,会因个体与群体之间相互争夺养、水分、光照而成苗木分化。当幼苗出现真后,应分期进间苗。

栽培技术

造林地选择:红杉造林宜在自然分布区的半阴半阳坡,宜选择采伐迹地、林中空地、烧迹地以及撩荒地。造林以春季为

整地式:整地深度至少要保苗木根系处在松土层不窝为宜,一般为30-40厘米。

栽植密度和造林法:造林密度167-222株/亩。红杉以原床苗造林为,宜用3年生格苗木。

抚育管理:红杉造林后到成林郁,约需15年,这段时间抚育可划分3个阶段。第1阶段是造林后头3年,重点是除草松土(每年2-3次),清除周围灌木。第2阶段是造林后的5-8年,重点是砍掉林地上的杂灌木丛。第3阶段是抚育幼林,一般应在每年林木始旺盛生长前进

病虫防治

当幼苗基本出齐时,每隔7-10天喷洒1次1:1:100波尔多液,每亩用药液50千克,防止立枯病、猝倒病和落病发生。发现病苗要及时拔除,并撒些生石灰消毒。同时要采取防治措施,防立枯病、猝倒病每亩喷石灰等量式波尔多液50千克,喷后要浇水洗苗;落病于早春发前,用石灰多量式波尔多液喷洒1-2次,以防蔓延。

一般采用3年生苗木出圃造林,每亩产苗10-13万株。其标准为:苗高25厘米以上,地径0.6厘米以上,色正常,生长健壮,顶芽完整,无病虫害的优质壮苗。

主要价值

边材淡黄色,心材褐色,纹理直,结构细,材质较轻软,比重0.45,耐水湿。可供建筑、电杆、桥梁、器具、家具及木纤维工业原料等用。树干可割取松脂树皮可提栲

药用

【来源】为松科植物红杉的树干皮。

性味】辛、涩,温。

【功能】涩肠止泻

治】痢疾肛。

【用法与用量】:6-15克;或研末,作

【附腹泻稀水:红杉皮15克,水服。

植物保护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录》(IUCN 2010年 ver 3.1)——无危(LC)。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