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小儿慢性胃炎

小儿慢性胃炎是指各种原因持续反复作用于黏膜所起的慢性炎症。慢性胃炎发病原因尚未明了,各种饮食、药物、微生物、毒素以及胆汁反流均可能与慢性胃炎的发病有。近年的研究认为,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是慢性胃炎最重要的因素。其产生的机制与黏膜的破坏和保护因素之间失去平衡有。1.幽门螺杆菌(Hp)自从1983年澳大利亚者Warren和Marshall首次从慢性胃炎患者的黏液中分离出Hp以来,大量......
目录

病因

1.幽门螺杆菌(Hp)

自从1983年澳大利亚者Warren和Marshall首次从慢性胃炎患者的黏液中分离出Hp以来,大量的研究表明,Hp与慢性胃炎密切相。在儿童中原发性胃炎,Hp感染率高达40%,慢性活动性胃炎高达90%以上,而正常黏膜几乎很难检出Hp。因此Hp是慢性胃炎的一个重要病因

2.化性药物

小儿时期常感冒和发热,反复使用非甾体类药物,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使黏膜源性保护物质前列腺素E2减少,黏膜屏障功能降低,而致黏膜损伤。

3.不理的饮食习惯

食物过冷、过热、过酸、过辣、过咸或常暴饮暴食、饮食无规律等,均可黏膜慢性炎症,食物中缺乏蛋白质、B族维生素也使慢性胃炎的易患性增加。

4.细菌、病毒和(或)其毒素

鼻腔口咽部的慢性感染病灶,如腺炎、鼻窦炎等细菌或其毒素吞入,长期慢性刺激可起慢性黏膜炎症;有报道40%的慢性腺炎患者其有卡他性改变。急性胃炎之后,黏膜损伤久不愈,反复发作,亦可发展为慢性胃炎

5.十二指肠液反流

幽门括约功能失调时,使十二指肠液反流入增加,十二指肠液中含有胆汁、肠液和液。盐可减低黏膜屏障对氢离子的通透性,并使窦部G细胞释放泌素,增加酸分泌,氢离子通过损伤的黏膜屏障并弥进入黏膜,起炎症变化、管扩张、炎性渗出增多,使慢性胃炎持续存在。

临床表现

小儿慢性胃炎症状无特异性,多数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临床表现的轻重与黏膜的病变程度并非一致,且病程迁延。要表现是反复腹痛,无明显规律性,通常在进食后加重。疼痛部位不确切,多在脐周。幼儿腹痛可仅表现不安和正常进食为改变,年长儿症状似成人,常诉上腹痛,其次有嗳早饱恶心、上部不适、反酸。进食硬、冷、辛辣等食物或受凉温下降时,可发或加重症状。部分患儿可有食欲不振、乏力、消瘦头晕,伴有糜烂者可出现黑便体征,多不明显,压痛部位可在中上或脐周,范围较广泛。

检查

1.酸测定

浅表性胃炎酸正常或偏低,萎缩性胃炎则明显降低甚至缺酸。新生儿容是酸性的,刚出生的婴儿在清除下的碱性羊水之后,测得的pH值小于4。出生后7~10天盐酸浓度达最高峰,其后逐渐下降,出生后2~3个月达成人水平。

2.蛋白酶原

蛋白酶原是由细胞分泌的,在酸性环境中被激活成具有消化功能的蛋白酶。其分泌量与酸一致,细胞数量多于壁细胞,故在病态时受影响程度不如酸明显。

3.因子

因子是一种糖蛋白,由壁细胞分泌。孕11周的胎儿已存在因子,生后3个月因子达到成人水平。正常成人因子分泌量为77.00U/h。检查因子含量有利于萎缩性胃炎和恶性贫血的诊断。有人发现有的小儿先天性因子分泌缺陷,有400~600U因子就能维持维生素B12的正常吸收,故即使萎缩性胃炎患者也不易发生恶性贫血

4.泌素

泌素由窦G细胞分泌。文献报道出生后泌素为88pg/ml,生后第2周增至119pg/ml。

5.幽门螺杆菌检测

包括镜下取黏液直接涂染色,组织染色找Hp,Hp培养,尿素酶检测。其次是非侵袭法利用细菌的生物特性,特是Hp的尿素酶水解尿素的能力而成的呼试验(13C-尿素呼)检测Hp。Hp,IgG抗体的测定因不能提供细菌当前是否存在的依据,故不能用于前感染的诊断,要用于筛选或流调查。以上法中以尿素酶法最为简便、快速,常一步完成。13C-尿素呼试验因此法价格昂贵,临床普及受到限制。

6.X线钡餐检查

慢性胃炎的诊断无多大帮助。依据国外资料,镜确诊为慢性胃炎者,X线检查显示有黏膜炎症者仅20%~25%,虽然过去多数放射者认为,紧张度的障碍、蠕动的改变及空液,可作为诊断胃炎的依据,但近年镜检查发现,这种现象系动力异常而并非胃炎所致。

7.镜检查

慢性胃炎要的诊断法,并可取黏膜活体组织病理检查。慢性胃炎镜下表现为充水肿,反光增强,小凹明显,黏膜质脆、易出;黏液增多,微小结成,局限或大状伴有新鲜或陈旧性出点及糜烂。当黏膜有萎缩改变时,黏膜失去正常的橘红色,色泽呈灰色,皱襞变细,黏膜变薄,黏膜下管显

8.其他检查

在A型萎缩性胃炎胃炎清中可出现壁细胞抗体、泌素抗体和因子抗体等,多数萎缩性胃炎、尿蛋白酶原分泌减少,而浅表性胃炎多属正常。恶性贫血维生素B12水平明显减少。

诊断

慢性胃炎无特殊性表现,单凭临床症状诊断较为困难。对反复腹痛消化不良症状的患儿确诊要依靠镜检查与病理组织活体检查。据有无腺体萎缩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或慢性萎缩性胃炎

治疗

慢性胃炎尚无特殊疗法,无症状者毋须治疗。首先明确病因,针对病因治疗为

1.饮食

宜选择易消化、无刺激性食物,少吃冷饮与调味品。

2.清除Hp

对Hp起的胃炎,尤为活动性胃炎,应给予抗Hp治疗。选用的药物有:①枸橼酸铋钾(体次枸橼酸铋,CBS)。②抗生素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霉素)、克拉霉素、甲硝唑呋喃唑酮。③质子泵抑制奥美拉唑。④联疗法:治疗案可在上述药物中选用。组成二联或三联疗法:含铋案:铋加1或2个抗生素。不含铋案:质子泵抑制加1或2个抗生素

3.动力药

腹胀恶心呕吐者,给予动力药物:如多潘立酮(吗丁啉)、西沙必利等。

4.H2受体阻滞药

高酸或胃炎活动期者,可给予H2受体阻滞药: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

5.胆汁反流

胆汁反流者给予铝碳酸镁达喜)、熊去氧酸与胆汁酸结及促进胆汁排空的药。

预防

1.保持精神愉快

精神抑郁或过度紧张和疲劳,容易造成幽门括约功能紊乱,胆汁反流而发生慢性胃炎

2.慎用、忌用对黏膜有损伤的药物

长期滥用此类药物会使黏膜受到损伤,从而慢性胃炎溃疡

3.积极治疗口咽部感染灶

勿将液、涕等带菌分泌物吞导致慢性胃炎

4.注意饮食

过酸、过辣等刺激性食物及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应尽量避免,饮食时要细嚼慢,使食物充分与唾液混,有利于消化和减少部的刺激。饮食宜时、定量、养丰富,多吃含维生素A、B、C多的食物。忌服浓、浓咖啡等有刺激性的饮料。

预后

慢性浅表性胃炎预后良好,少数可转变为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的癌变率为2.55%~7.46%。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